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逆命繁花:从探花郎到生死契
本书标签: 古代 

第二十一章 巧设棋局破困局

逆命繁花:从探花郎到生死契

谢临舟上任户部的第三日,就遇到了第一个难题——崔景明的门生、户部郎中王怀安,以“西域通商章程需核验”为由,扣下了她呈交的文书,还在户部散布流言,说她“不懂通商之道,只会纸上谈兵”。

下属匆匆来报时,谢临舟正对着西域商路地图标注节点,闻言只是淡淡抬眼:“知道了,让王郎中慢慢核验,不必催。”待下属走后,她指尖在地图上的“玉门关”处轻轻一点,嘴角勾起一抹浅笑——王怀安以为扣下文书就能难住她,却不知她早有后手。

当日傍晚,谢临舟提着两盒云漠州的棉布样本,去了萧府。萧老将军正在书房看兵书,见她来,放下书卷笑道:“谢大人倒是稀客,可是在户部遇到难处了?”

“老将军慧眼如炬。”谢临舟将棉布样本递过去,“这是云漠州惠民工坊织的棉布,比京中棉布厚实,价格却低三成,西域诸国都很青睐。只是王怀安扣下通商文书,迟迟不肯批复,怕是想给崔大人的商行铺路。”

萧老将军摸了摸棉布,眼神沉了沉:“崔景明这是想垄断西域商路,中饱私囊。你想怎么做?”

“晚辈有一计,需老将军相助。”谢临舟俯身,在萧老将军耳边低语片刻。老将军听完,抚掌大笑:“好计策!既不得罪崔家,又能推进通商,你这脑子,比承煜那小子灵光多了!”

三日后,皇帝在御花园设宴,邀请文武百官。席间,崔景明果然提起西域通商之事,语气带着几分嘲讽:“陛下,谢临舟呈交的通商章程漏洞百出,若贸然推行,恐会损失国库银两。臣以为,应让臣的商行先试点,待摸清门路,再交由户部统筹。”

皇帝尚未开口,萧老将军就起身笑道:“陛下,老臣倒有个提议。不如让谢临舟与崔大人的商行各领一路商队,分别从玉门关、阳关出发,三个月后比一比谁的赋税贡献多。输的一方,需自请降职,如何?”

崔景明一愣——他原以为谢临舟会直接退让,没料到萧老将军会提出比斗。他看向谢临舟,见她神色平静,心里竟生出几分不安,却又碍于面子,只能硬着头皮应下:“好!臣答应!”

谢临舟适时起身,躬身道:“陛下,臣愿意接受挑战。只是臣有个请求——商队需由寒门子弟和退役士兵组成,既给他们一条生路,也能减少开支。”

皇帝闻言,龙颜大悦:“好!就依谢爱卿所言!既推进通商,又能安抚百姓,可谓一举两得!”

宴席散后,崔景明拦住谢临舟,眼神阴鸷:“谢大人,你倒是会借势。只是你以为,凭你那点能耐,能赢过我崔家的商行?”

谢临舟淡淡一笑:“崔大人,通商比的不是家世,是民心。我云漠州的棉布,是百姓一针一线织出来的;我的商队,是想活下去的寒门子弟和士兵。崔大人的商行,靠的是欺压商户、垄断货源,孰胜孰负,三个月后自见分晓。”

接下来的日子,谢临舟忙得脚不沾地。她亲自挑选商队成员,教他们辨别西域诸国的货币、习俗;又让人将棉布染成西域人喜欢的红色、蓝色,绣上简单的花纹;还提前与玉门关的守将打好招呼,确保商队通行顺畅。

萧承煜时常来帮她,有时是送来西域的天气情报,有时是帮她训练商队的护卫。看着谢临舟在灯下认真核对清单的模样,他心里满是骄傲——这个女子,总能在困境中找到破局之法,比他想象的还要坚韧、聪慧。

而崔景明的商行,却处处碰壁。他们想低价收购百姓的棉布,却没人愿意卖——谢临舟早已让人告知百姓,跟着她的商队,不仅能拿到更高的收购价,还能跟着学通商的法子。崔家商行只能高价从其他商户手中拿货,成本一下高了许多。

三个月后,两支商队同时回京。谢临舟的商队不仅带回了比预期多三成的赋税,还与西域三个小国签订了长期贸易协议;而崔家的商队,不仅赋税少了一半,还因不了解西域习俗,导致大批棉布滞销,损失惨重。

金銮殿上,皇帝看着两份截然不同的账本,脸色沉了下来:“崔景明,你可知罪?”

崔景明面如死灰,只能跪地请罪。皇帝虽未重罚他,却收回了崔家商行的通商权,将西域通商事宜全权交由谢临舟负责。

退朝后,萧承煜走到谢临舟身边,笑着说:“恭喜你,小谢。”

谢临舟回头,眼底闪着光:“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百姓的支持,也是你的帮助。”

上一章 第二十章 驿馆日常逢旧友! 逆命繁花:从探花郎到生死契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十二章 共商大计整吏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