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光透过窗棂时,孩子们是被院子里的“咯吱”声叫醒的。推开门,世界早已换了模样——屋顶盖着厚绒般的雪,老槐树的枝桠缀满银花,就连花田的“冬被”上,也落了一层薄薄的白,像撒了把碎糖。
阿明第一个冲进雪地里,脚踩下去陷出深深的脚印,他回头喊:“快来看!花田的雪一点都没被风吹散,像给花苗盖了层软棉絮!”丁程鑫和马嘉祺扛着扫帚跟出来,却没急着扫雪,反而蹲在田埂边,轻轻拂去塑料膜边缘的积雪:“得让雪慢慢化,这样开春花田才不缺水。”
小雨怀里抱着个竹篮,里面是昨晚就准备好的牛皮纸小袋,她踮着脚喊大家:“快来装花籽呀!张奶奶说初雪天装的花籽,寄出去能带着雪的灵气呢。”宋亚轩赶紧找出铅笔,在每个袋子上认真写下“花田春信”四个字,扎羊角辫的小女孩也挤过来,把自己攒的几颗最大的花籽放进袋里:“我也要给邻村的小伙伴寄,让他们知道我们的花田下雪啦。”
大家围坐在屋檐下,一边装花籽一边数着要寄的人:有春天来赏花的摄影师,有夏天送过花苗的农技员,还有远方城里的笔友。阿明在袋子里塞了片干花,笑着说:“这样他们打开的时候,就能闻到花田的味道了。”马嘉祺则在信纸上画了幅小画:雪地里的花田,一群孩子围着火炉,旁边写着“等你们来赏明年的花”。
张奶奶提着暖壶出来,给每个人倒了杯热姜茶:“雪水融了,就该给花田松松‘被子’透透气了。”孩子们捧着茶杯,看着远处的雪慢慢化成水珠,顺着稻草缝渗进土里,仿佛能听见花籽在底下轻轻吸着水,悄悄攒着发芽的力气。
傍晚时,邮差踩着雪来了,自行车筐里堆着鼓鼓囊囊的花籽袋。看着邮差把袋子小心绑在车后座,孩子们追着车跑了好远,直到自行车变成雪地里的一个小黑点,才挥着冻红的手喊:“记得让它们早点到呀!”
作者有话说
这一章写“出发”,把冬天的雪变成了连接远方的桥,把小小的花籽变成了传递期待的信。没有沉重的告别,只有轻盈的托付,却比任何约定都更让人觉得有盼头。
其实最动人的从来不是“独自拥有的美好”,而是“把美好分享出去的心意”——是把花籽装进纸袋时的认真,是在信上画画时的雀跃,是看着邮车远去时的牵挂,也是想到远方有人会收到这份“春信”时的欢喜。这些细碎的心意凑在一起,就成了比花开更温暖的“约定”。
生活里的期待,往往也藏在这样的“分享”里。当我们把身边的美好打包寄出去,哪怕只是几颗花籽、一张小画,也能在彼此心里种下春天。就像初雪会融化成水滋养土地,这份带着温度的分享,也会在时光里慢慢发芽,等到来年花开时,说不定就能收到来自远方的“春的回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