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落在槐树上时,小院里便多了几分不同的气息。小雨刚走到廊下,便看见燕群在槐树枝间来回盘旋,不再像往日那般喧闹,鸣叫声里带着几分轻柔的不舍。燕爸爸和燕妈妈时不时落在燕巢旁,用尖嘴梳理着巢里的碎稻草,像是在做最后的告别。
“今日,它们该走了。”阿明扛着锄头站在院角,目光落在燕群身上,语气里藏着几分不舍。他昨日特意将槐树下的杂草清理干净,又把挂在芦苇杆上的布囊检查了一遍,确保每一个都装满了燕粮。“路上风大,这些燕粮能让它们多些底气。”
马嘉祺和丁程鑫端着木盆从厨房出来,盆里装着温水和混合着槐果粉的小米。“最后再喂它们一次饱饭,让它们带着力气上路。”马嘉祺将木盆放在石桌上,丁程鑫则轻轻敲了敲盆沿,发出清脆的声响。燕群立刻飞了过来,围在木盆旁啄食,雏燕们挤在前面,燕爸妈则站在一旁,等孩子们吃得差不多了,才低头啄食剩下的食物。
宋亚轩带着孩子们走到槐树下,手里拿着“槐果册”和昨日缝好的小布囊。小女孩将一个绣着彩虹的布囊轻轻挂在槐树枝上,小声说:“小燕子,这个给你们路上吃,记得要早点回来呀。”小男孩则翻开“槐果册”,指着里面的图画,对燕群说:“你们看,这里画着你们玩雨、练飞的模样,我们会等着你们回来的。”
小雨走到燕巢下方,仰头望着巢里残留的几根绒羽和碎稻草,心里泛起一阵酸涩。她伸手轻轻摸了摸槐树干,树皮粗糙却温暖,像是在安慰她的不舍。“从春天你们来筑巢,到现在准备南迁,一晃就是大半年。”小雨轻声说着,仿佛燕群能听懂她的话语,“明年春天,一定要记得回来呀。”
没过多久,燕群吃完了食物,开始在小院上空盘旋。三只雏燕跟在燕爸妈身后,先是绕着槐树飞了三圈,像是在告别这个住了大半年的家;接着又飞到廊下,掠过众人的头顶,翅膀带起的风轻轻拂过脸颊,像是在表达感谢;最后,它们朝着院外的田野飞去,在空中盘旋了片刻,形成一个小小的“圈”,随后便朝着南方的天际飞去。
“它们飞走了!”小男孩挥着小手,追着燕群的方向跑到院门口。众人也跟着走到院外,目光紧紧追着那队小小的身影。燕群越飞越远,渐渐变成了几个小黑点,最终消失在天际线处,只留下几声轻柔的鸣叫声,在空气中渐渐消散。
阿明走到槐树下,将挂在芦苇杆上的布囊收了起来:“这些布囊洗干净晾透,明年春天燕子回来,还能接着用。”马嘉祺则拿起扫帚,轻轻扫着槐树下的碎稻草和羽毛,每一片都小心翼翼,像是在收集这段时光的回忆。丁程鑫走到石桌旁,将装过燕粮的木盆清洗干净,放在廊下晾干。
宋亚轩带着孩子们坐在廊下的竹椅上,翻开“槐果册”,一页页翻看里面的图画与文字——从春天燕群筑巢,到夏日雨中共守,再到秋日备粮练翅,每一个画面都清晰如昨。“咱们把这本册子收好,明年春天小燕子回来,再接着添新的故事。”宋亚轩轻声说,孩子们点点头,小心翼翼地将“槐果册”抱在怀里。
傍晚时分,夕阳落在槐树上,将槐树叶染成温暖的橘红色。众人坐在廊下,手里捧着温热的槐果茶,空气中弥漫着槐叶与泥土的气息。小雨看着槐树上空荡荡的燕巢,轻声说:“虽然舍不得,但想着它们能平安飞到南方,就觉得很安心。”马嘉祺点头,目光落在天际:“等明年春风吹起,槐树叶发芽的时候,它们肯定会回来的。”
晚风拂过,槐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在回应众人的话语。小院里虽没了燕群的鸣叫声,却藏着满满的回忆,每一片槐叶、每一颗槐果、每一个挂过布囊的芦苇杆,都在等待着明年春天,那熟悉的燕鸣再次响起。
作者有话说
这一章的“燕辞小院”,没有轰轰烈烈的告别,只有藏在细节里的温柔与牵挂。最后一餐燕粮的温热、绕院三圈的盘旋、孩子手里绣着彩虹的布囊,还有众人追着燕影的目光,都是告别最动人的模样——不刻意挽留,只愿你平安,且记得归途。
燕群飞走后,收布囊、扫羽毛、藏画册的动作,看似是整理小院,实则是在珍藏这段相伴的时光。人与燕的相遇,从来都不是单向的守护,燕群用生机与热闹填满了小院的四季,而小院则用细致与温柔,为它们撑起了一片安心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