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越过院墙,小院里便响起了雏燕欢快的鸣叫。五只雏燕已能熟练地在槐树枝间穿梭,最壮实的那只甚至敢飞到院门口的老榆树上,对着远方的田野鸣叫,像是在呼唤同伴一同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小安和阿念背着小布包,早早地就守在了院门口。布包里装着晒干的小米和碎玉米粒,是他们特意为小燕子准备的“飞行补给”。“你说它们今天会不会飞出小院?”阿念踮着脚尖望向田野的方向,眼睛里满是期待。小安点头:“肯定会!昨天那只最勇敢的,都快飞到院墙外了!”
话音刚落,就见雄燕从槐树上飞起,在小院上空盘旋了一圈,对着枝头的雏燕们鸣叫几声。五只雏燕立刻跟着飞起,虽然飞行的姿态还略显笨拙,时而相互碰撞,却紧紧跟在雄燕身后,朝着院外飞去。“它们飞出去了!”小安拉着阿念的手,追着燕子的身影跑到院门口,望着它们朝着金黄的油菜花田飞去,直到身影消失在花丛中,才恋恋不舍地停下脚步。
马嘉祺拿着锄头准备去打理菜畦,见孩子们望着田野的方向发呆,便笑着说:“别担心,燕子爸爸妈妈会看着它们的,中午肯定会回来。”他走到菜畦边,刚要下锄头,却发现菜畦里多了几只羽毛鲜艳的蝴蝶,正围着嫩绿的生菜叶飞舞。他愣了愣,转头对丁程鑫喊道:“程鑫,你看这菜畦里的蝴蝶,是不是跟着燕子来的?”
丁程鑫正坐在廊下擦拭竹篮,闻言走过去一看,果然见几只粉白色的蝴蝶在菜畦上空盘旋,翅膀上的花纹在阳光下格外好看。“说不定是闻到油菜花的香味来的,正好给小院添点色彩。”他说着,从屋里拿出一个空的竹编笼,“等会儿小燕子回来,说不定会和蝴蝶一起在院里飞,我把这个笼子洗干净,要是有受伤的蝴蝶,还能暂时养着。”
临近中午,远处的天空中出现了几个小黑点,越来越近,正是归来的燕子一家。五只雏燕跟在父母身后,嘴里都衔着细小的虫子,显然是在父母的带领下,第一次尝试自己觅食。它们落在槐树枝上,兴奋地对着燕巢鸣叫,像是在分享觅食的趣事。
小安和阿念立刻跑回屋里,拿出布包里的小米,撒在石台上。最勇敢的那只雏燕率先飞下来,落在石台边,警惕地环顾四周,见没有危险,才啄了几粒小米。其他雏燕见状,也纷纷飞下来,一时间,石台上落满了黑色的小身影,啄食声、鸣叫声响成一片。
小雨拿着炭笔坐在廊下,快速记录着这温馨的一幕。她发现,有一只雏燕格外调皮,啄了几口小米后,竟飞到了丁程鑫放在窗台的竹篮上,用喙轻轻啄着竹篮的边缘,引得丁程鑫笑着说:“这小家伙,还挺好奇。”小雨赶紧将这一幕画下来,竹篮上的雏燕歪着脑袋,眼神灵动,仿佛下一秒就要展翅飞走。
午后,天空飘来几朵白云,风也变得凉爽起来。燕子一家再次飞出小院,这次它们没有朝着田野飞去,而是朝着小镇的方向。小安和阿念想要跟着去,却被马嘉祺拦住:“燕子有自己的探索之路,咱们不能一直跟着,等它们回来,肯定会给咱们带来新的趣事。”
孩子们虽然有些失落,却也听话地留在小院里。他们跑到院外的草地上,捡了些光滑的小石子,在院门口摆成燕子的形状,希望燕子们回来时能看到。丁程鑫则在厨房准备晚饭,特意多蒸了些小米饭,打算等燕子回来,给它们加餐。
傍晚时分,燕子一家终于回来了。让大家惊喜的是,它们身后还跟着两只成年燕子,像是之前归来的同伴。五只雏燕围着新来的燕子鸣叫,像是在介绍自己的家。马嘉祺笑着说:“看来咱们小院的燕子,又多了新成员。”
新来的燕子在槐树枝上停留了一会儿,便跟着领头的燕子夫妇飞向燕巢,似乎打算在这里安家。小安和阿念兴奋地跳起来:“以后小院里会有更多的燕子了!”
夕阳的余晖洒在小院里,槐树上的燕巢旁,燕子们相互依偎着,鸣叫声温柔而欢快。小雨在“槐果册”上添上了最后一笔,画下了夕阳下燕子一家与新同伴相聚的画面,旁边题道:“燕逐风烟归旧里,新朋旧友聚庭柯,稚心盼得春常驻,岁月悠然趣事多。”
夜里,小院里静悄悄的,只有槐树叶在微风中轻轻作响,还有燕巢里传来的细微呢喃声。马嘉祺和丁程鑫坐在廊下,望着槐树上的燕巢,眼中满是欣慰。小安和阿念躺在床上,还在讨论着明天要给小燕子准备什么食物,期待着新的一天与燕子们的相处。
作者有话说
这一章讲述了雏燕掌握飞行技巧后,与父母探索世界、带回新同伴的故事,孩子们的期待、燕子的灵动,让小院的春日充满了生机与惊喜。从学飞到翱翔,从独自觅食到迎来新同伴,燕子与小院的羁绊愈发深厚。
至此,燕群归来后的筑巢、待卵、破壳、学飞、翱翔已完整呈现,小院的春日故事也暂告一段落。若你想继续拓展后续情节,比如小燕子们秋天南迁的不舍、来年归来的重逢,或是添加新的角色与故事线,随时可以告诉我,我会继续为你书写这份温暖的小院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