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的热浪裹着蝉鸣,“槐念小广场”的槐树叶却透着清凉,张桂源把新做的遮阳网轻轻搭在低矮的树枝上——既能挡强光,又不影响树叶通风,这是从城里分享会上学到的“城市绿化小技巧”。
“桂源哥!城里孩子的信到啦!”小宇抱着一沓信封跑过来,信封上画满了卡通槐树、笑脸,还有的贴着槐树叶标本。拆开一封,里面写着“老槐树你好,我以后再也不摘树上的花了,还要告诉小朋友们要保护你”,稚嫩的字迹让张桂源忍不住笑出声。两人一起把信轻轻塞进树洞,像是给槐树送了份满是心意的“夏日礼物”。
正忙着,省古树保护论坛的邀请函寄到了,邀请张桂源和小宇去分享“老槐树守护模式”,还说要把他们的案例做成展板。“咱们的故事要被更多行业里的人看到啦!”小宇举着邀请函转圈,张桂源则开始整理护树数据,想把最实用的经验分享给其他守护者。
午后,村里的孩子们带着自制的“降温冰袋”来给槐树“送凉”——用塑料袋装着冰块,裹上棉布挂在树枝上。风一吹,冰袋轻轻晃动,带来阵阵凉意,蝉鸣声似乎都轻了些。张桂源看着孩子们的笑脸,觉得守护的热情比树荫更能解暑。
傍晚,夕阳把冰袋映成金色。张桂源往树洞里添了张新纸条,上面写着“今天,你收到了城里孩子的信,还接到了去论坛分享的邀请”。风卷着蝉鸣掠过树梢,树洞里的铜器和信件轻轻碰撞,智能监测仪的绿灯闪了闪,像是在说:能去论坛分享真好,希望更多古树能像我一样被好好护好!
大暑的太阳晒得地面发烫,“槐念小广场”的雾化喷雾器不停工作,细密的水珠落在槐树叶上,折射出细碎的彩虹。张桂源每隔一小时就会检查喷雾器的水量,还在树根旁铺了层湿麻袋——能保持土壤湿度,这是他结合“雾化浇水法”和“乡土经验”想出的新招。
“桂源哥!论坛展板的设计稿发来啦!”小宇举着平板跑过来,展板上印着老槐树四季的照片:春天的花、夏天的叶、秋天的果、冬天的雪,旁边还列着“守护关键节点”,从太爷爷的铜锁到智能监测仪的安装,一目了然。“咱们还要在展板旁放《槐树守护日志》,让大家翻着看!”小宇兴奋地规划着,手舞足蹈的样子格外热闹。
正看着设计稿,邻村护树队的队长来了,带来了他们村老榆树的“夏日养护报告”,还说要和张桂源一起准备论坛发言:“咱们联合分享,能让‘互助守护’的想法更有说服力!”两人坐在树荫下,你一言我一语地梳理思路,小宇则在一旁记录重点,时不时插一句“要把孩子们的护树行动也加上”。
午后,城里研学团的老师发来视频,镜头里孩子们正在给小槐树苗搭“防晒棚”,棚子上还写着“向老槐树学习,科学护树”。“等你们从论坛回来,我们就带孩子去村里!”老师的声音透着期待,张桂源笑着点头,心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傍晚,喷雾器的水珠还在闪烁。张桂源往树洞里添了张新纸条,上面写着“今天,为论坛做的展板定稿,还和伙伴们定下了联合发言的思路”。风带着水汽吹过,树洞里的信件轻轻作响,智能监测仪的绿灯闪了闪,像是在说:论坛上要加油呀,把守护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说 。
立秋的风终于带了凉意,“槐念小广场”的槐树叶开始泛黄,偶尔有几片飘落,落在雾化喷雾器的水管上。张桂源一早就在树下收拾落叶,把完整的叶子挑出来——一部分留着做新的叶脉书签,一部分要带去论坛当“实物展品”,让听众能直观感受老槐树的叶片纹理。
“桂源哥!论坛要带的东西都收拾好啦!”小宇拖着个行李箱跑过来,里面装着展板资料、《槐树守护日志》、叶脉书签,还有封装好的槐树叶标本。“我还把城里孩子的信复印了几份,想让大家看看,连小朋友都在为守护古树努力!”小宇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复印件,上面的卡通画格外醒目。
正忙着装车,县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来了,带来了“省级重点保护古树”的正式标牌——红底金字,还刻着老槐树的编号和树龄。“提前给你们送过来,挂在树上再去论坛,更有意义!”工作人员说着,和张桂源一起把标牌挂在树干显眼处,阳光照在标牌上,金光闪闪的样子格外庄重。
午后,村里的村民都来送他们,有人塞来晒干的槐花茶,有人叮嘱“到了论坛别紧张,把咱们的故事好好说”。张桂源和小宇挥手告别,看着满树泛黄的叶子和崭新的标牌,忽然觉得这趟论坛之行,不仅是分享故事,更是带着全村人的守护心意“出征”。
傍晚,夕阳把标牌染成暖红色。张桂源往树洞里添了张新纸条,上面写着“今天,挂上了‘省级重点保护古树’的标牌,要带着你的故事去论坛啦”。风卷着落叶掠过标牌,树洞里的铜器轻轻碰撞,智能监测仪的绿灯闪了闪,像是在说:路上注意安全,等着你们带着好消息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