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午第一节是化学课,讲台上戴着厚厚眼镜的王老师正用他特有的、平缓得几乎没有起伏的语调讲解着摩尔质量。
午后的阳光暖洋洋地透过窗户,像一只催眠的手,抚过一张张强打精神却仍不免有些涣散的脸庞。
贝语偷偷打了个哈欠,用笔帽轻轻戳了戳前排朱志鑫的后背。
贝语还有多久下课?
她压低声音,气若游丝。
朱志鑫没回头,右手悄悄在课桌下比了个“三”的手势——还有三十分钟。
贝语绝望地趴在了桌上,脑袋枕着摊开的化学课本,仿佛能从中吸收一点知识的力量。
左航坐在贝语斜后方,将这一幕尽收眼底。他看着贝语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马尾辫都耷拉了下来,嘴角几不可察地弯了一下。
他低下头,假装在认真记笔记,实则是在笔记本的角落,悄悄画了一个小小的、瘫坐在椅子上的火柴人。
就在这时,王老师扶了扶眼镜,目光扫过全班
王老师那么,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回答一下,标准状况下,1摩尔任何气体的体积大约是多少?
教室里瞬间落针可闻,刚才还弥漫的昏昏欲睡的气氛被一扫而空,所有人都下意识地低下头。
避免与老师有任何眼神接触,仿佛课桌变成了世界上最有趣的东西。
王老师的目光如同探照灯,缓缓扫视。贝语立刻把脑袋埋得更低,恨不得缩进课桌抽屉里。
朱志鑫则坐得笔直,一副认真听讲的好学生模样,只是眼神略微放空,显然也在祈祷不要被点名。
王老师左航同学,你来回答一下。
左航身体一僵,手里的笔差点掉下去。
他感觉到全班的视线“唰”地一下集中在自己身上,脸颊瞬间就烧了起来。
他慢吞吞地站起来,大脑却一片空白。摩尔体积?是多少来着?22.4?还是24.4?
贝语和朱志鑫都担心地回头看他。
就在这时,左航眼角的余光瞥见旁边的朱志鑫有了小动作。
朱志鑫没有看左航,而是目视前方,右手却悄悄伸到课桌下方,手指飞快地比划了两个数字——先是“2”,然后是“2”,接着是“4”。
左航是……22.4升。
他的声音不大,但足够清晰。
王老师脸上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神色
王老师很好,坐下。要记住,这是基本概念。
左航如蒙大赦,赶紧坐下,心脏还在砰砰直跳。他悄悄侧头,对上朱志鑫转过来冲他挤眉弄眼的表情,那眼神分明在说
哥们儿,够意思吧?
左航感激地冲他微微点头。
这个小插曲似乎打破了课堂的沉闷。王老师大概也觉得需要活跃一下气氛,他清了清嗓子,说道
王老师理论知识比较枯燥,下面我们来做个小实验,让大家直观感受一下气体的产生。
她拿出几套简单的器具
锥形瓶、导管、集气瓶,还有几包锌粒和稀盐酸。
王老师这个实验很简单,锌粒与稀盐酸反应会产生氢气……
王老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操作。
轮到同学们自己动手时,状况就来了。
贝语那一组,她自告奋勇地负责添加锌粒。也许是太想表现,她手一抖,一小把锌粒“哗啦”一下全倒进了锥形瓶里。
瞬间,反应剧烈得超乎想象,大量气泡汹涌而出,带着酸味的白色泡沫像喷泉一样从导管口疯狂溢出,溅了贝语一手臂。
贝语啊!
贝语低呼一声,手忙脚乱。
朱志鑫见状,毫不客气地“噗嗤”笑出声,一边笑一边赶紧拿起抹布帮忙擦
朱志鑫贝语同学,你这是要制造氢气炸弹吗?
贝语又窘又急,脸蛋通红
贝语我……我不是故意的!它怎么反应这么激烈!
左航也立刻站起身,默默地将自己桌上备用的抹布递了过去。
他看着贝语沾着泡沫、有些狼狈却又生机勃勃的侧脸,想笑,又强忍住了,只是眼神里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暖意。
而教室的另一角,更是传来一声惊呼。
原来是一个男生操作不当,导管没有伸入集气瓶底部,氢气带着酸液直接喷了出来,差点溅到前排同学的身上,引起一小片骚动。
王老师无奈地推了推眼镜,提高音量
王老师注意操作规范!注意规范!说了多少遍,导管要伸到集气瓶底部!
王老师还有,锌粒不要加太多!你们这届学生是我带过的最……最有创造力的一届!
她原本大概想说“最毛手毛脚的一届”,临时改口,反而显得更加滑稽。底下传来一阵压抑的低笑声。
课堂就在这样的小混乱和小笑料中接近尾声。下课铃响起时,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又带着点意犹未尽。
收拾东西时,贝语看着自己还有些湿漉漉的袖口,皱着鼻子抱怨
贝语哎呀,一股盐酸味,难闻死了。
朱志鑫笑嘻嘻地凑过去闻了一下,立刻做出一个夸张的嫌弃表情
朱志鑫嗯,是有点上头。贝语,你现在是‘有味道’的女人了。
贝语朱志鑫你想死啊!
贝语作势要打他。
朱志鑫灵活地躲到左航身后,把左航当成了盾牌。
左航被他们俩夹在中间,有些无措,但看着贝语气鼓鼓又拿朱志鑫没办法的样子,再看看朱志鑫在他身后挤眉弄眼的搞怪表情,他终于也忍不住,低下头,轻轻地笑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