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的学业压力如同渐渐收紧的网,但少年人的心绪总能找到缝隙流淌。某个周六下午,朱志鑫在三人小群里发起了“救援信号”。
一个帅人「紧急求助!@左航 @贝语 我小姨开了家小咖啡馆,下周末搞了个‘瞬间’主题的小型摄影展,征集一些学生作品撑场子!我这牛皮吹出去了,说我有两个摄影大师朋友!救场如救火,贡献几张照片呗?」
后面跟了一连串跪地哀求的表情包。
贝语很快回复
今天学习了没「哇!听起来很有意思!不过我拍的都是旅行随手记,不知道行不行……左航的照片肯定没问题!」
左航看着手机屏幕,手指悬停。公开展示他的照片?这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他的镜头通常只对准无人的风景和静物,那是一种私密的、无需与他人言说的对话。
朱志鑫的私聊窗口紧接着弹了出来
一个帅人「左航!兄弟这次全靠你了!知道你低调,不用露脸的人物照,就你拍的那些空镜,意境绝对够!帮帮忙!」
贝语也在群里鼓励
今天学习了没「左航,试试嘛,我觉得你拍的东西有种很特别的味道,安静又有力量。」
那句“安静又有力量”,像一颗小石子,精准地投入左航的心湖。他犹豫了片刻,在群里回复
.「……我找找看。」
他打开电脑,点开那个存储着无数“空镜”的文件夹。铁轨的锈迹与延伸感,星空美术馆迷离的光影,晨光中沾着露珠的绿萝叶片,窗外四季流转的香樟树……他第一次尝试着,以“被他人观看”的视角来审视这些照片。
最终,他挑选了三张。一张是废弃铁路无限延伸的深邃感,一张是美术馆展厅里纯粹的、流动的蓝色光晕还有一张是某个雨后清晨,窗玻璃上蜿蜒滑落的水珠,映照着外面模糊的世界。
他将照片发给了朱志鑫。
周末,三人一起去了那家小咖啡馆。空间不大,暖黄色的灯光,空气里弥漫着咖啡豆的醇香。
墙壁上错落有致地挂着一些照片,其中就包括左航那三张。它们被简单地装裱在白色卡纸上,安静地待在角落,却莫名地吸引着目光。
贝语看!左航,你的照片挂在那里!
贝语兴奋地指着墙面,拉着左航的袖子走过去。
朱志鑫也跟过来,摸着下巴,一副专业评审的样子
朱志鑫嗯,不错不错,格调一下就上来了。我就说左航你是大师水准!
左航看着自己的作品被悬挂在陌生的空间,接受着偶尔驻足顾客的打量,心情有些异样。是紧张,也有一丝微弱的、被认可的满足感。
贝语站在那张《雨后窗景》前,看了很久。照片里,模糊的窗外世界与水珠清晰的轮廓形成奇特的对比,一种被困住的、却又向往着外部世界的情绪在静谧中流淌。
贝语左航
她轻声说,目光依旧停留在照片上
贝语我好像能感觉到你按下快门时的心情。有点孤独,但又……很温柔。
左航的心猛地一跳,像是内心最隐秘的角落被一道柔和的光照亮了。他怔怔地看着贝语的侧影,看着她专注解读他作品的神情,一种难以言喻的悸动在胸腔里鼓胀。
朱志鑫看着他们俩,一个专注地看着照片,一个专注地看着看照片的人,了然地笑了笑,没有打扰,转身去吧台点饮料。
那天晚上,左航回到房间,目光再次落在那个空着的木质相框上。
他拿出读卡器,重新连接相机,导入了今天在咖啡馆里,他用手机偷偷拍下的一张照片——贝语微微仰头,专注地看着墙上那幅《雨后窗景》的侧影。咖啡馆暖黄的光线勾勒着她的轮廓,神情是他从未见过的、带着沉浸式欣赏的宁静。
他将这张照片小心翼翼地裁剪、调色,然后打印了出来。相纸从打印机里缓缓吐出,带着微微的热度。他拿起那张还带着机器余温的照片,指尖有些颤抖,然后,极其郑重地,将它嵌入了那个木质相框里。
空白的等待,终于被填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