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电影化的运镜进行改写*
刘宇宁一拿到剧本初稿,就立马投入到“顾问”的工作中。他仔仔细细地把涉及专业知识的段落都标记出来,随后便像模像样地拿着本子和笔,跑到唐云苒面前。
“苒苒,你看这儿,主角说要用‘悬浮式楼梯’打破空间沉闷感,这到底是个啥结构呀?实现起来费劲不?”刘宇宁满脸求知欲。
“唐老师,这‘光影切割’手法,在设计里咋用才能又艺术又实用呢?”他又急切地问。
唐云苒一开始还有点放不开,可一踏入自己的专业领域,就像换了个人似的,自信满满,眼神也专注起来。她忙不迭地掏出草图本,一边刷刷地画着简单结构图,一边耐心地解释着,时不时还翻出自己收藏的经典案例图片给刘宇宁瞧。
刘宇宁心里嘀咕着:“她工作的时候,真的像在发光一样,那种从心底冒出来的热爱和专业劲儿,太有感染力了。”
他不仅听得入神,还会从演员的角度抛出问题:“我要是这个建筑师,在设计这方案时,心里会是啥感觉呢?是兴奋得不行,还是咬着牙坚持?”
这些问题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唐云苒新世界的大门,让她从更人性、更情感的角度去看待设计,对她自己的设计思路也是一种启发。
他们的讨论总是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书房里灯光暖暖的,两人脑袋挤脑袋地凑在书桌前,一个讲得滔滔不绝,一个听得聚精会神,偶尔争得面红耳赤,但更多的时候是默契地相视一笑。
唐云苒心里想:“这感觉真奇特,我们在生活里是伴侣,没想到在精神和工作上也能这么合拍。”
她惊喜地发现,刘宇宁这个“门外汉”有时候提出的问题角度很刁钻,却能打破她惯有的思维模式,给她带来全新的灵感。而刘宇宁通过她的讲解,对自己要演的角色也有了更深刻、更立体的认识,不再只是停留在表面。
有时候讨论累了,他们就会歇一会儿。刘宇宁起身去冲两杯咖啡,唐云苒就靠在椅背上,看着他在厨房忙碌的挺拔背影,心里被一种平平淡淡的幸福感塞得满满的。
他端着咖啡回来,很自然地俯下身子在她脸上亲了一下,轻声说:“辛苦唐老师了。”
“刘同学学得也够快的。”她笑着接过咖啡,指尖轻轻碰在一起,一股暖意流淌而过。
这种把各自专业和生活紧紧融合的过程,让他们发现了对方身上更多不一样的魅力,感情在这志同道合的土壤里,越发茁壮成长。他们不仅仅是爱人,更是彼此成长道路上的见证者和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