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转站的混乱与喧嚣,如同投入静水中的石子,在于朦胧心中漾开一圈圈紧张的涟漪。
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不断刷新着车次信息,广播里女声字正腔圆却毫无感情地播报着。人流如织,南腔北调混杂着行李箱轮子与地面摩擦的噪音,构成一幅充满压迫感的动态图景。
于朦胧下意识地压低了帽檐,将口罩往上拉了拉,仿佛这样就能隔绝那些可能存在的、探寻的视线。
他的脊背微微绷紧,像一张拉满的弓,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那只黑色的双肩包和旧吉他琴箱,此刻成了他最重要的行囊,也是他全部家当的象征。
苏念渔却显得异常镇定。她目光快速扫视着候车大厅的几个主要出入口和显眼的监控探头,大脑像一台精密的计算机,迅速规划着最安全、最高效的路线。
苏念渔(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嘈杂)跟紧我,别东张西望。
她率先迈开步子,没有选择人多拥挤的主通道,而是拐向了一条相对僻静、通往卫生间方向的走廊。于朦胧立刻跟上,脚步不快,却紧紧缀在她身后一步之遥。
在卫生间附近,苏念渔脚步不停,却低声快速吩咐。
苏念渔我去一下女厕,五分钟后,在这个消防栓旁边汇合。
苏念渔你去男厕,检查一下有无异常。
她的指令简洁明确,不带丝毫犹豫。于朦胧点了点头,依言走向男厕。他推开门,里面只有两个正在洗手的老人,并未注意到他。
他走到最里面的隔间,关上门,背靠着门板,深深吸了口气,又缓缓吐出,试图平复过快的心跳。
五分钟后,他准时出现在约定的消防栓旁。苏念渔已经等在那里,她似乎利用这短短几分钟快速整理了仪容,看起来精神了些。
苏念渔(递给他一瓶新的矿泉水和一个小面包)补充体力,下一程车还有四十分钟检票。
于朦胧(接过)谢谢。
他确实有些饿了,撕开包装,小口却迅速地吃着面包。苏念渔则一边喝着水,一边继续观察着周围环境,姿态放松,眼神却始终保持着警惕。
苏念渔(突然低声)你看右边,那个穿灰色夹克、一直看手机的男人。
于朦胧心中一惊,动作僵住,用眼角的余光小心翼翼地向右侧瞥去。
果然,在十几米外的一排座椅旁,一个穿着灰色夹克的中年男人靠在柱子上,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滑动,但眼神却时不时地、看似无意地扫向四周。
于朦胧(喉咙发紧)是……他们的人?
苏念渔(语气平静)不确定,可能是便衣,也可能只是普通旅客,但警惕点总没错。
苏念渔(收回目光看向于朦胧)记住,无论发生什么,保持冷静,跟着我的节奏。
苏念渔我们换一个候车区。
她没有选择正面冲突或立刻逃离,而是带着于朦胧,若无其事地融入了另一股前往不同检票口的人流,巧妙地绕开了那个男人的视线范围,来到了大厅另一侧相对空旷的候车区。
整个过程,于朦胧的心一直悬着,直到坐下,确认那个灰色夹克男人没有跟来,才稍稍放松。他看向苏念渔,她依旧是一副沉静的样子,仿佛刚才只是处理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于朦胧(忍不住低声问)你怎么……好像一点都不怕?
苏念渔转过头,黑框眼镜后的目光落在他脸上,带着一种近乎剖析的冷静。
苏念渔怕解决不了问题。
苏念渔提前预演过各种可能,真发生了,按计划应对就行。
她顿了顿,补充道,语气里听不出什么情绪。
苏念渔你刚才的反应很好,没有慌乱,也没有一直盯着看。
这算不上夸奖的肯定,却让于朦胧心里莫名地安定了一丝。他意识到,身边的这个女孩,不仅仅是一个策划者,更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执行者。她的冷静和周密,是他们此刻最大的依仗。
接下来的换乘顺利得出乎意料。他们登上了另一列同样老旧的绿皮火车,这次是硬卧车厢。环境比之前的硬座好了许多,有了相对私密的空间。
于朦胧被安排在下铺,苏念渔则在斜对面的上铺。她让他休息,自己则大部分时间坐在下铺靠窗的小椅子上,依旧保持着观察的姿态。
火车哐当哐当地向南,窗外的景色逐渐发生了变化。单调的灰黄田野被起伏的丘陵取代,绿色开始增多,空气似乎也不再那么干冷刺骨。
随着地理距离的拉远,于朦胧感觉心头那块压了他三年的巨石,似乎被撬开了一丝缝隙,有微弱的、带着陌生草木气息的风透了进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