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朦胧极有耐心,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教,一句歌词一句歌词地带。
孩子们学得认真而专注,跑调的声音、参差不齐的合唱,却构成了这世上最动听的乐章。
苏念渔默默地看着这一幕,看着于朦胧在孩子们中间,那温柔得几乎发光的侧脸。
他眼底的阴霾和疲惫,在此刻被一种纯粹的满足和快乐所取代。仿佛他不再是那个被世界抛弃的落难天使,而是回到了他最本真的状态——一个用音乐传递美好的歌者。
她拿出手机,关掉了所有的网络连接,只是单纯地打开了录音功能,将这片歌声与欢笑,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
阿依古丽不知何时站到了苏念渔身边,目光同样落在于朦胧和孩子们身上。
阿依古丽(轻声)于先生唱得真好,孩子们从来没这么开心过。
阿依古丽我们这里……太偏僻了,什么都没有。
苏念渔(目光依旧在于朦胧身上)他有的,就是音乐。
这天晚上,于朦胧失眠了。
孩子们听歌时那发亮的眼睛,和火车站那个小女孩渴望的眼神,在他脑海里不断交替出现。
一个念头,如同破土的嫩芽,不受控制地生长出来。
他翻身坐起,轻轻走到隔壁床边。
于朦胧(轻声)阿渔。
苏念渔其实也没睡熟,立刻睁开了眼睛。
苏念渔怎么了?
于朦胧声音在黑暗里带着一丝不确定,但更多的是坚定。
于朦胧我……我想给这里的孩子们,唱一夜歌。
苏念渔(沉默了几秒)在这里?露天?
于朦胧嗯,就在胡杨树下。
于朦胧我看过了,那里很宽敞。
于朦胧孩子们……他们可能从来没听过演唱会。
苏念渔你知道我们现在的情况吗?虽然这里偏僻,但也不是绝对安全。
苏念渔闹出太大动静……
于朦胧我知道。
于朦胧(顿了顿)但我们可以不用宣传,就只给村里的孩子和老人听。
于朦胧阿依老师说,过两天是这里的什么小节日……就当是,送给他们的节日礼物。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种罕见的恳求,和一种发自内心的、想要付出的冲动。
苏念渔在黑暗中看着他模糊的轮廓,能想象出他此刻的眼神。
她了解他,他的善良从未消失,只是在被迫蛰伏。此刻,在这片远离喧嚣的土地上,在孩子们纯粹的渴望中,他那颗温柔的心,又忍不住想要给予。
她权衡着风险,这里信号极差,网络几乎不通,外界很难获知这里的消息。村民质朴,阿依老师可靠……如果只是小范围……
苏念渔(最终轻声说)好,我去跟阿依老师商量。
苏念渔让她组织一下,仅限于本村人。
于朦胧(声音里带着显而易见的喜悦)谢谢您!
于是,计划悄然展开。
阿依古丽听说后,非常支持,立刻去挨家挨户通知。村民们听说有“大明星”要免费给孩子们唱歌,都觉得很新奇,纷纷表示会来看。
苏念渔则开始她的“本职工作”——策划与风险评估。她选择了胡杨树下那片相对背风的空地,清理了杂物,检查了周边环境。
她叮嘱阿依古丽,一定要和村民们说清楚,不要拍照,不要外传。
于朦胧则开始认真准备歌单,他不仅准备了自己曾经发表过的、相对温和的歌曲,更多是准备了一些他从未示人的创作——有在洱海边写的关于希望与自由,有在火车上写的关于远行与思念,还有他刚刚灵感迸发,为这片沙漠和星空写的旋律。
他甚至特意回忆并改编了几首经典的、适合合唱的民谣和儿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