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时,学校要举办秋季艺术节闭幕式,陈奕恒作为学生会会长,忙得脚不沾地。白天要核对节目流程,晚上要修改串词稿,连吃饭都得扒拉两口就往办公室赶。
张桂源看在眼里,每天的饭盒里总会多塞些温热的汤品,有时是银耳羹,有时是玉米排骨汤,都是叮嘱家里阿姨特意炖的。陈奕恒嘴上不说,却总会把汤喝得干干净净,连碗底都不剩。
闭幕式前一天,陈奕恒在办公室加班到深夜,走廊里的灯都灭了大半,只有他桌前还亮着一盏台灯。忽然听到门口传来轻响,抬头就见张桂源站在那里,手里拎着个熟悉的琴盒——正是他生日时没收下的那把小提琴模型。
“你怎么还没走?”陈奕恒放下笔,揉了揉发酸的肩膀。
张桂源走过来,把琴盒放在桌上,没打开,只低声道:“给你送样东西。”
陈奕恒看着那琴盒,想起生日那天的场景,指尖动了动:“我不是说过……”
“这次不一样。”张桂源打断他,眼神认真,“艺术节闭幕,你不是要上台致辞吗?就当……贺礼。”他顿了顿,补充道,“没别的意思,就是觉得……它该在你这儿。”
陈奕恒沉默了。台灯的光落在琴盒上,勾勒出精致的轮廓,边缘镶嵌的碎钻在暗处闪着细碎的光,像揉碎了的星星。他知道这模型有多贵重,更知道张桂源当初定制时花了多少心思。
“打开看看?”张桂源的声音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紧张。
陈奕恒迟疑了一下,还是伸手打开了琴盒。里面的小提琴模型静静躺着,琥珀色的琴身复刻得极其逼真,连琴弦的纹路都清晰可见,碎钻沿着琴边排列,在灯光下折射出温柔的光晕。比他想象中还要精致。
“很像……”陈奕恒的指尖轻轻拂过琴身,声音很轻,“很像我的琴。”
“本来就是按你的琴做的。”张桂源看着他的侧脸,喉结滚动了一下,“那天拿你的琴,是我不对。这个……算赔罪。”
陈奕恒抬眼看向他,张桂源的眼神在灯光下显得格外坦诚,带着点笨拙的讨好。他忽然想起储物室里那个霸道的吻,想起对方红着眼眶说“骗我感情”,心里那点坚硬的角落忽然就软了。
“我收下了。”陈奕恒合上琴盒,抱在怀里,“谢谢。”
张桂源明显愣了一下,像是没料到他会这么干脆,眼里瞬间亮起光来,嘴角忍不住往上扬,又很快压下去,故作平静地“嗯”了一声,耳根却悄悄红了。
办公室里安静下来,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陈奕恒低头改着串词,怀里的琴盒带着点微凉的触感,却奇异地让人安心。张桂源没走,就坐在旁边的椅子上,拿出手机却没玩,只是偶尔抬头看他一眼,目光落在他怀里的琴盒上,又很快移开,像只偷瞄主人的大型犬。
“你不用等我,先回去吧。”陈奕恒头也不抬地说。
“没事,我不困。”张桂源的声音闷闷的,“你忙你的。”
陈奕恒没再劝。过了一会儿,忽然听到旁边传来均匀的呼吸声,抬头一看,张桂源靠在椅背上睡着了,眉头微微皱着,像是在做什么不轻松的梦。大概是最近跟着他忙前忙后,也累坏了。
陈奕恒放下笔,起身拿了条搭在椅背上的薄外套,轻轻盖在他身上。动作很轻,生怕吵醒他。
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张桂源的脸上,柔和了他平日里带点攻击性的轮廓。陈奕恒看着他,又低头看了看怀里的琴盒,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也许,有些规则,偶尔打破一下,也没什么不好。
他重新坐回桌前,拿起笔,这次笔尖落下时,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填满了,暖暖的,连带着串词里的字句都变得温柔起来。
第二天艺术节闭幕式上,陈奕恒致辞结束后,抱着琴盒下台,刚好撞见在侧台等他的张桂源。对方看着他怀里的琴盒,眼里的期待藏不住。
陈奕恒走过去,故意扬了扬下巴:“算你有眼光。”
张桂源的眼睛瞬间弯了起来,像盛满了星光。
左奇函在旁边看得直摇头,凑到陈奕恒耳边嘀咕:“啧啧,某人春心荡漾的样子,藏都藏不住。”
陈奕恒瞪了他一眼,转身却没忍住,悄悄牵住了张桂源的手。
指尖相触的瞬间,两人都愣了一下,随即相视而笑。
台下的掌声雷动,台上的节目正精彩,可对他们来说,此刻只有彼此掌心的温度,和那句没说出口的“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