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第一个周末,顾淮带着沈砚回家。车停在郊外一栋雅致的别墅前,沈砚难得地有些紧张。
"数据表明,"顾淮替他整理衣领,"我父母对你的好感度已经达到92%。"
"你还计算了这个?"沈砚失笑。
"重要变量必须监测。"顾淮按下门铃。
开门的是顾教授,她微笑着拥抱了沈砚:"小沈来了,快进来。"
顾淮的父亲顾教授正在书房下棋,见到他们,推了推眼镜:"来得正好,帮我看看这个残局。"
棋盘上黑白子纠缠,看似陷入僵局。沈砚观察片刻,执白子落在一处不起眼的位置。
"有趣。"顾父挑眉,"这一步打破了常规思路。"
"在艺术创作中,"沈砚解释,"有时需要跳出框架才能找到出路。"
顾淮补充道:"这一步的胜率提升了17%。"
午餐时,顾母亲自下厨做了拿手菜。席间聊起顾淮小时候的趣事,沈砚听得津津有味。
"他小时候就把玩具按颜色和形状分类,"顾母笑道,"还说这是在优化存储效率。"
"有效的方法应该坚持。"顾淮面不改色。
饭后,顾父带他们参观书房。满墙的书籍中,沈砚注意到一个特别的相框——里面是顾淮小学时画的全家福,虽然笔触稚嫩,但每个人物都带着温暖的笑容。
"这是他唯一一幅不讲究透视和比例的画。"顾父轻声道。
回程的车上,沈砚一直很安静。顾淮罕见地主动开口:"今天的见面,符合你的预期吗?"
"比预期更好。"沈砚握住他的手,"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你。"
周一回到学校,周明轩迫不及待地分享了他的见家长经历:"苏晓爸爸考我生物题!还好我提前复习了。"
"结果呢?"沈砚问。
"及格了。"苏晓淡淡地说,"虽然只比及格线高两分。"
实验室里,顾淮收到父亲发来的邮件。附件是那个棋局的完整分析,最后附言:"这孩子不错,思路开阔。有空常带他回来下棋。"
周明轩打趣道:"看来你爸妈很满意沈砚。"
"数据支持这个结论。"顾淮回复邮件,嘴角带着浅浅的弧度。
傍晚,沈砚在画室完成了一幅新作。画面上是顾淮家的书房,棋局摆在中央,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棋盘上。每个棋子都精确还原,但光影处理充满了艺术感。
"送给伯父的礼物。"沈砚把画递给顾淮。
顾淮仔细观看后说:"我会计算好包装尺寸,确保运输过程中不会损坏。"
"你就不能说点感性的评论?"沈砚挑眉。
"这幅画..."顾淮停顿片刻,"让我想起了家的感觉。"
这个回答让沈砚怔住。他从未听过顾淮用这样的词汇。
夜深了,顾淮在实验记录上写下:
"第347次观察:家庭认可度达到预期。新发现:'家'这个变量,在引入沈砚后,温暖指数显著提升。"
而在另一个房间,沈砚正在和父母视频。屏幕那端,沈母笑着说:"听说你见了顾淮父母?什么时候带他回来让我们见见?"
窗外,初夏的晚风带着花香。两个家庭,因为两个人的相遇,正在慢慢产生交集。而对顾淮和沈砚来说,这是他们共同未来的又一个坚实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