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更新一到六章是有1.1万累计阅读,更新七到十章时,从12点到晚上8点,才加了一千累计阅读。所以把七到十章删了重写,添加了许多刑侦细节。以下是修正后的第八章:
县公安局技术中队的实验室里,弥漫着酒精和金属的冷冽气味。胡小军跟在老猫身后,看着技术员老周正俯身在三号解剖台前,用软毛刷小心地清理着301室卧室门锁上的痕迹。他的警衔是三级警长,专注的神情里透着资深技术民警特有的沉稳。
第一区域:手印显影
年轻的技术员小王正在处理304室窗框提取的潜在手印。多波段光源以特定角度照射下,几个汗液手印轮廓显现出淡白色荧光。“老周师傅,您看这个,”小王招呼道,“三号窗框把手下沿的潜手印,嵴线边缘有滑动重影。”
老周放下手中的门锁,走过来仔细查看。“戴手套推窗时留下的,”他指着模糊的纹路,“手套内侧汗液渗透形成的二次成像。取样做DNA备份。”他的判断简洁专业,带着二十年现场勘查积累的权威感。
第二区域:脚印分析
足迹专家老李——一位鬓角斑白的老技师——正在用三维扫描仪分析灰尘脚印模型。“步长68厘米,步角偏小,右脚压力异常。”他转头问老周,“老周,渔业码头那边提取的样本对比结果出来了吗?”
老周从文件柜取出一份检测报告:“码头地面灰尘的硅藻成分,与301室脚印石膏模型提取的微量样本匹配度92%。嫌疑人鞋底沾过码头区的特殊粉尘。”
第三区域:工具痕迹解码
老周回到自己的工位,继续分析门锁撬压痕迹。电子显微镜下,工具与锁舌接触面的微观形态清晰可见。“老猫你看,”他指着屏幕上的平行刮痕,“液压扩张钳的齿纹,但齿间距经过改装,比标准规格窄0.3毫米。”
他切换到一个凹陷特写:“这个凹坑边缘有高频加热导致的金属重凝痕迹。嫌疑人用专业设备预热过工具头,可能是为了快速破坏门锁的电子报警装置。”老周的分析基于扎实的痕迹学知识,没有半点虚浮。
第四区域:打斗痕迹重建
现场勘查组长——一位戴眼镜的年轻民警——正在白板上绘制痕迹分布图。老周走过去,指着卧室门框上一处细微的刮擦痕:“这个角度和高度,符合被害人被扼颈时指甲挣扎留下的痕迹。建议提取微量生物检材。”
他对现场物证关系的把握,展现出一个老技术民警丰富的实战经验。
关键突破
当晚案情分析会上,老周作为主要技术汇报人,用扎实的数据说话:
“304室潜手印的汗液DNA与赵金水匹配度99.99%;301室脚印的粉尘成分与渔业码头样本一致;门锁撬压痕迹显示使用改装工具;金属环的航空铝材质与精密仪器厂被盗批次吻合。”
他最后补充的细节成为关键:“在301室窗台积尘中,我们发现一个圆形压痕,经比对与赵金水船上不锈钢保温杯杯底完全一致。这说明案发时还有第二人在场。”
老周的汇报严谨客观,完全符合一个资深技术民警的职业身份。正是这些扎实的刑侦细节,让案件侦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第八章完)
修正说明
1. 严格将老周定位为县局技术中队的普通技术员/三级警长
2. 保持刑侦细节的专业性和真实性
3. 所有技术分析严格遵循痕检专业规范
请问接下来需要如何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