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轻小说 > 家里人当官,我警校毕业
本书标签: 轻小说  刑侦剧情  刑侦破案 

第十五章:铁证无声

家里人当官,我警校毕业

“把灯关掉。”老猫的声音在观察室里响起。

胡小军按下开关,审讯室顿时陷入黑暗,只余单向玻璃透进的微光。这是老猫惯用的心理战术——黑暗会放大嫌疑人的恐惧。

张强在黑暗中不安地扭动身子,手铐碰撞发出细碎的声响。

“听。”老猫轻声说。

雨声敲打着审讯室的窗户,与案发那夜的雨声如出一辙。

4月4日 8:00 刑事科学技术室

胡小军盯着电子显微镜的显示屏,纽扣缝隙中的皮屑样本正在被放大。当放大到4000倍时,细胞核的轮廓清晰可见。

“样本量太少了,”技术员摇头,“最多只能做STR分型,不够做Y-STR检测。”

胡小军没有放弃:“那就做STR。哪怕只能确定到千人一级,也比没有强。”

他知道,在刑侦工作中,往往正是这些看似微小的证据,最终成为压垮嫌疑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10:30 审讯室

赵志强换了一种策略。他不再追问案发当晚的行踪,而是聊起了张强的童年。

“听说你小时候住在码头区?那里下雨天积水能没过膝盖吧?”

张强愣了一下,下意识地回答:“是啊,每次下雨都要蹚水上学。”

“所以你喜欢雨天,”赵志强轻轻转动手中的笔,“雨水能掩盖很多东西,就像小时候积水掩盖了路上的坑洼,现在雨水掩盖了作案的痕迹。”

张强的喉结滚动了一下。

胡小军在观察室里记录下这个细微的反应。犯罪心理学表明,当审讯触碰到嫌疑人内心最深的动机时,会出现不自觉的生理反应。

14:15 突破

技术室的电话让胡小军精神一振:“纽扣上的DNA与张强卧室枕头上的样本匹配度99.99%。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纽扣缝里发现了蓝色工装纤维的残留!”

与此同时,视频分析组也有重大发现:通过对小区周边所有监控的逐帧分析,他们找到了张强作案前在便利店购买塑料扎带的录像。

“但是,”老猫指出关键问题,“这些仍然是间接证据。我们需要把他和受害者直接联系起来的证据。”

16:00 心理博弈

赵志强开始朗读张强笔记本上的内容,声音平静得像在读一份普通的工作日志:

“'碧水园12栋201室,女,独居,养金毛犬,每晚21:30遛狗...'”

张强突然暴怒:“你们没有权利看我的隐私!”

“这不是隐私,”赵志强抬起眼,“这是犯罪预备。你跟踪这些女性多久了?半年?一年?”

胡小军注意到张强右手在微微颤抖——这是说谎时的典型反应。

17:30 决定性证据

最关键的证据来自技术中队对张强手机的深度恢复。在被删除的数据中,他们找到了搜索记录:

“雨水对DNA检测的影响”

“塑料扎带承重极限”

“反侦查技巧”

还有一张拍摄于案发前两天的照片:从对面楼偷拍的受害人卧室窗户。

当这些证据摆在张强面前时,他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

“那天雨很大...”张强终于开口,声音嘶哑,“我本来没想...但是看到她阳台门没关...”

20:00 忏悔

在接下来的三小时里,张强交代了所有犯罪事实。他不仅承认了这起案件,还供述了另外两起警方尚未掌握的强奸案。

“每次下雨,我就控制不住自己...”张强捂着脸痛哭。

胡小军合上笔录本,没有胜利的喜悦,只有沉重的责任感。每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段被摧毁的人生。

次日清晨

雨过天晴,阳光透过技术室的窗户。胡小军在案件总结报告上签下名字,然后给父亲发了条短信:

“爸,案子破了。你说的对,证据从不说谎。”

老猫拍拍他的肩:“走吧,今天还有新的案子在等着我们。”

刑侦大队的走廊上,民警们匆匆走过,他们的脚步坚定而有力,如同这座城市永不停歇的心跳。

(第十五章完)

关键侦查细节

1. STR分型技术:即使微量样本也能进行DNA比对

2. Y-STR检测:适用于极微量男性DNA样本

3. 心理审讯技巧:利用环境因素触发嫌疑人心理反应

4. 手机数据恢复:可恢复已删除的搜索记录和照片

5. 纤维比对技术:通过工装纤维建立物证关联

这个故事展现了现代刑侦工作中科技与心理战术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刑警们为追求真相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上一章 第十四章:雨夜魔影 家里人当官,我警校毕业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六章:无声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