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那晚深入的交谈后,沈小念和江翊青之间的关系,悄然发生了一种质的转变。她们不再仅仅是作者与读者,更像是散落在网络海洋里,偶然捕捉到彼此频率的两只鲸鱼,开始用独特的声波相互取暖。
交流变得日常而琐碎。江翊青会跟沈小念分享夜晚的梦境,抱怨生活中的烦躁,甚至偶尔发来一张随手拍的天空照片,附言“今天的云像棉花糖,看着心情就好了”。沈小念则会告诉她学校食堂哪道菜出人意料地好吃,分享在图书馆发现的一本有趣旧书,或者只是简单地说一句“今天降温了,小乖要记得加衣服呀”。
在这种细水长流的浸润中,沈小念对江翊青的了解愈发具体、立体。她看到的,不再只是文字构筑的那个光鲜亮丽的“江老师”,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江翊青。她会因为读到差评而郁闷一小会儿,也会因为吃到喜欢的甜品而开心得像个小孩子;她自律到近乎苛刻,却也会在深夜放纵自己看一部无脑喜剧;她看似豁达通透,实则内心敏感,对别人的评价会在意很久。
越是了解,沈小念心里那种想要为她做点什么的感觉就越发强烈。她心疼江翊青总是习惯性地把压力和坏情绪自己消化,然后换上一副“我很好”的笑脸面对世界。沈小念知道,自己的语言笨拙,行动力也有限,无法为她抵挡现实的风雨。但她想用一种方式告诉江翊青:你很好,你值得被看见,被珍惜,被细致地爱着。
一个念头如同破土的春笋,猛地钻了出来——我要为她写下一百个优点。
这个想法让沈小念自己都感到一阵悸动。一百个,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它意味着一种郑重的承诺,一种极致的耐心,和一份想要将她所有美好都仔细收藏起来的决心。她要让江翊青知道,在至少一个人心里,她是一座蕴藏着无数珍宝的矿山,而非她偶尔自我怀疑时所说的“贫瘠荒原”。
她立刻行动起来,找出一本空白的、封面印着星空图案的硬壳笔记本。翻开第一页,她工工整整地写下标题:
《致小乖的一百个美好》
然后,在序号“1”后面,她写下:
“1. 你的文字拥有构建世界的力量,能让人在喧嚣中找到宁静的角落。”
笔尖停顿,她想了想,又接着写:
“2. 面对无端的恶意时,你展现出的冷静和坚韧,像风暴中屹立不倒的灯塔。”
“3. 私下里,你会露出像小刺猬一样柔软懵懂的一面,这种反差非常可爱。”
“4. 你对待创作极其认真,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也力求准确,这种尊重文字的态度让我敬佩。”
“5. 你很擅长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比如一朵形状奇特的云,这种对美的感知力很难得。”
一开始,笔触还带着些粉丝式的崇敬,但写着写着,那些近期观察到的、鲜活的细节涌上心头。她的笔尖变得轻快起来:
“16. 你安慰人时,语气会不自觉地放得很轻很软,像在哄小朋友。”
“27. 你其实有点小迷糊,上次居然把钥匙锁在家里了,着急的样子肯定很有趣。”
“38. 你对甜品没有抵抗力,提到好吃的蛋糕时,会用很多感叹号,像个得到糖的孩子。”
“49. 你很有耐心,即使我有时候话很多很琐碎,你也从不敷衍。”
每写下一个优点,沈小念的嘴角就上扬一分。这个过程,仿佛是在用笔尖做一场漫长而虔诚的朝圣,将散落在时光里的珍珠,一颗一颗细心串起。她发现,原来爱慕一个人的时候,真的可以成为最敏锐的观察家,对方身上最微小的闪光点,都能被清晰地捕捉和珍藏。
最后,她写下了第一百零一条:你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人,不要总怀疑自己不好!
光有文字似乎还不够。于是,在记录优点的同时,她又开始悄悄准备另一份惊喜——手工礼物。
她不是一个手巧的人,但愿意投入十二分的耐心。她买来柔软的羊毛毡,对照着江翊青那个刺猬头像,笨拙地戳刺,手指被针扎了好几下,终于戳出了一个胖乎乎、憨态可掬的小刺猬挂件。她挑选了江翊青偏爱的淡蓝色和月白色的丝线,开始学习编平安结,编坏了好几个,才终于做出一个看起来还算工整的。她甚至找来一个透明的玻璃瓶,裁了许多小纸条,打算将来可以把一些优点写进去,做成一个“能量补充罐”。
这些举动,她都没有立刻告诉江翊青。她享受着这种秘密的、充满爱意的准备过程。每次和江翊青聊天,看到对方发来开心的表情,或者倾诉烦恼时,沈小念就会想,没关系,等我攒够一百个优点,等我准备好这些小小的礼物,一定要让你知道,你有多么好。
这个“一百个优点”的计划,像一颗被悄悄埋下的种子,在沈小念的心田里安静地吸收着养分,等待着破土而出的那一天。而准备礼物的每一个夜晚,台灯下的沈小念,脸上都带着温柔而坚定的光。她不仅仅是在准备礼物,更是在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为在意的人,一点点垒砌一座名为“肯定”与“珍视”的保护墙。
她知道这面墙或许挡不住真正的狂风暴雨,但至少,可以在风雨来袭时,让墙内的人,感受到一丝暖意和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