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门上的拓印诗帖刚粘牢,林乔就盘算着给老坊添个储物架——这些日子攒下的苏晚旧物、街坊赠礼越来越多,散在案头总显得杂乱。没等她开口,王师傅就扛着几根打磨好的木料上门了,手里还攥着张泛黄的图纸:“乔丫头,猜我找着啥了?这是苏晚当年给老坊画的木架草图,说要摆些茶具和旧物,我按着图改了改,正好能用上!”
图纸上是个三层木架,边角画着小小的桂花纹样,旁边注着“层距宽些,好摆瓷罐”的小字。林乔接过图纸,指尖抚过苏晚的笔迹,笑着点头:“太合心意了!正好把砚台、拓印工具和蜜饯罐子都摆上去。”安安立刻举着小锤子凑过来:“我帮着递钉子!”
顾行搬来工具凳,王师傅熟练地拼接木料,榫卯结构扣合时发出清脆的声响。“苏晚当年就爱琢磨这些小物件,”他边打磨木架边缘边说,“这木架原本要做四层,后来怕太高拿东西不方便,就改了三层,我这次也按着她的意思来。”老陈头送来新锯的木屑,铺在木架底部防潮:“当年苏晚摆罐子,总爱先铺层木屑,说能护着瓷底不磕碰。”
众人分工忙活,王师傅组装框架,林乔和顾行打磨表面,安安则蹲在旁边,把木屑装进小布包,说是要给桂树苗当肥料。陈砚秋路过,见木架缺个装饰,索性找来刻刀,在立柱上刻起桂花纹:“苏晚当年最喜桂花,添上这个更合她的心意。”刀锋游走间,小巧的桂花渐渐成型,与图纸上的纹样遥相呼应。
正午时分,木架终于组装完毕。浅棕色的木料透着温润的光,桂花纹在阳光下若隐若现。众人一起动手摆旧物:第一层放端砚和拓印工具,木盒旁挂着小雨送的铜铃;第二层摆青瓷盖碗、粗陶茶盏,还有陈教授给的桂花酱罐;第三层则码着蜜饯方子和“归处新记”,最边上放着安安的小荷包。
顾行举起相机,拍下摆满旧物的木架,又拍了众人围着木架说笑的模样——张奶奶摸着茶盏回忆当年,李伯指着方子说要学做蜜饯,安安则踮着脚够自己的荷包,画面满是烟火温情。林乔找来块小木牌,写上“旧物藏暖”,挂在木架正中间。
傍晚,夕阳透过窗棂照在木架上,旧物的轮廓被镀上一层暖光。林乔给砚台添了点清水,又把拓印诗帖的边角理整齐,忽然觉得这木架装的不只是物件,更是老巷的记忆与邻里的情谊。晚风掠过木架,铜铃轻轻作响,与砚台的温润、茶盏的余香缠在一起,成了老坊里最安稳的气息。安安趴在桌边,在“归处新记”上画了个摆满东西的木架,旁边写着:“这里装着好多好多甜回忆。”
木门上的拓印诗帖刚粘牢,林乔就盘算着给老坊添个储物架——这些日子攒下的苏晚旧物、街坊赠礼越来越多,散在案头总显得杂乱。没等她开口,王师傅就扛着几根打磨好的木料上门了,手里还攥着张泛黄的图纸:“乔丫头,猜我找着啥了?这是苏晚当年给老坊画的木架草图,说要摆些茶具和旧物,我按着图改了改,正好能用上!”
图纸上是个三层木架,边角画着小小的桂花纹样,旁边注着“层距宽些,好摆瓷罐”的小字。林乔接过图纸,指尖抚过苏晚的笔迹,笑着点头:“太合心意了!正好把砚台、拓印工具和蜜饯罐子都摆上去。”安安立刻举着小锤子凑过来:“我帮着递钉子!”
顾行搬来工具凳,王师傅熟练地拼接木料,榫卯结构扣合时发出清脆的声响。“苏晚当年就爱琢磨这些小物件,”他边打磨木架边缘边说,“这木架原本要做四层,后来怕太高拿东西不方便,就改了三层,我这次也按着她的意思来。”老陈头送来新锯的木屑,铺在木架底部防潮:“当年苏晚摆罐子,总爱先铺层木屑,说能护着瓷底不磕碰。”
众人分工忙活,王师傅组装框架,林乔和顾行打磨表面,安安则蹲在旁边,把木屑装进小布包,说是要给桂树苗当肥料。陈砚秋路过,见木架缺个装饰,索性找来刻刀,在立柱上刻起桂花纹:“苏晚当年最喜桂花,添上这个更合她的心意。”刀锋游走间,小巧的桂花渐渐成型,与图纸上的纹样遥相呼应。
正午时分,木架终于组装完毕。浅棕色的木料透着温润的光,桂花纹在阳光下若隐若现。众人一起动手摆旧物:第一层放端砚和拓印工具,木盒旁挂着小雨送的铜铃;第二层摆青瓷盖碗、粗陶茶盏,还有陈教授给的桂花酱罐;第三层则码着蜜饯方子和“归处新记”,最边上放着安安的小荷包。
顾行举起相机,拍下摆满旧物的木架,又拍了众人围着木架说笑的模样——张奶奶摸着茶盏回忆当年,李伯指着方子说要学做蜜饯,安安则踮着脚够自己的荷包,画面满是烟火温情。林乔找来块小木牌,写上“旧物藏暖”,挂在木架正中间。
傍晚,夕阳透过窗棂照在木架上,旧物的轮廓被镀上一层暖光。林乔给砚台添了点清水,又把拓印诗帖的边角理整齐,忽然觉得这木架装的不只是物件,更是老巷的记忆与邻里的情谊。晚风掠过木架,铜铃轻轻作响,与砚台的温润、茶盏的余香缠在一起,成了老坊里最安稳的气息。安安趴在桌边,在“归处新记”上画了个摆满东西的木架,旁边写着:“这里装着好多好多甜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