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晚宴之后,邓佳鑫在左航商业圈子里的存在,不再是一个需要被刻意解释或隐藏的“附属品”。他那晚展现出的镇定、得体与内在力量,让许多原本持观望或轻视态度的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年轻的演员。一些更精明的甚至开始猜测,左航将他带入这个核心圈子,或许并不仅仅是出于私人感情,更有更深层的考量。
邓佳鑫对此心知肚明,但他并未因此沾沾自喜或改变初衷。他回到战略分析部的工位,依旧是从最基础的数据整理和行业报告做起,只是心态已然不同。他不再仅仅将自己视为一个“实习生”,而是带着一种更强烈的归属感和目标感,去理解、去学习、去融入这个庞大商业机器运转的每一个齿轮。
左航给予他的“特权”依旧有限而隐蔽。他可以参加更高级别的内部研讨会,但座位通常安排在角落,身份是“记录员”;他能接触到更核心的数据资料,但访问权限被严格限定在特定范围。陈总监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变化,不再完全是公事公办的疏离,偶尔会在他提交的报告上,多停留几秒,指出一些更深入的思考方向。
这天,邓佳鑫被分配参与一个关于新兴娱乐科技领域的市场前景分析项目。项目组需要评估一家专注于虚拟现实(VR)沉浸式戏剧体验的初创公司的投资价值。这家公司技术理念超前,但商业模式模糊,烧钱速度极快,是典型的“高风险、高潜在回报”项目。
项目组内部产生了分歧。一部分年轻分析师被其酷炫的技术和宏大的愿景所吸引,认为这是未来娱乐的风口;另一部分更保守的资深员工则对其盈利模式和市场接受度表示严重怀疑,认为风险过高。
邓佳鑫负责搜集整理国内外同类技术的应用案例和用户反馈。在查阅了大量资料,甚至通过左航的关系,体验了几家类似的线下体验店后,他没有急于站队,而是撰写了一份详尽的补充报告。报告没有直接给出投资建议,而是深入剖析了这种模式目前面临的核心痛点:硬件成本高昂导致的普及困难,优质内容的稀缺与制作周期漫长,以及用户对长时间沉浸式体验可能产生的生理不适和心理阈值的提高。
他引用了大量用户体验的一手资料和数据,甚至结合了自己作为演员,对“沉浸感”与“叙事节奏”之间微妙平衡的理解,提出了几个关于内容优化和商业模式微调的可能性。他的报告视角独特,既有数据支撑,又带有艺术从业者的感性洞察,在一堆充斥着专业术语和冰冷数据的分析报告中,显得格外醒目。
这份报告被陈总监直接呈递给了负责该项目的副总裁,甚至抄送给了左航。
第二天,项目组召开最终评审会。邓佳鑫作为基础研究人员,原本没有发言资格,但会议进行到一半,副总裁却突然点名:“那位新来的……邓佳鑫是吗?你的报告我看了,关于用户心理阈值和内容粘性的分析有点意思。你现场说说,如果让你来决策,投,还是不投?”
一瞬间,所有目光都聚焦在邓佳鑫身上。有惊讶,有好奇,也有几分审视。这是一道超纲的考题,更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巨大的压力测试。
邓佳鑫的心脏猛地一跳,他能感觉到手心瞬间沁出的薄汗。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目光扫过会议室里神色各异的众人,最后落在面无表情的左航身上。左航只是淡淡地看着他,眼神平静无波,没有任何暗示。
邓佳鑫知道,他必须靠自己。
他站起身,没有看准备好的任何资料,只是凭借这段时间的深入研究和对问题的独立思考,清晰而缓慢地开口:
“副总裁,陈总监,各位同事。我认为,目前阶段,不建议进行大规模直接投资。”
一句话,让会议室里响起几声细微的抽气声。这等于直接否定了项目组内一部分激进派的观点。
邓佳鑫没有停顿,继续道:“这家公司的技术确有独到之处,代表了未来方向。但正如我的报告中所分析,其商业化路径上存在几个短期内难以逾越的障碍。硬件成本和内容制作是硬伤。冒然投入巨资,很可能陷入长期亏损,甚至成为拖累整个投资组合的‘不良资产’。”
他话锋一转:“但是,这不代表我们要完全放弃这个赛道。我认为,可以采取一种更灵活、风险可控的‘战略合作’模式。比如,以较小的资金换取其部分核心技术的使用权或优先投资权,将其与我们旗下现有的影视IP、线下娱乐场地进行小范围试点结合。一方面可以低成本验证市场,积累运营经验;另一方面,也能在技术成熟、市场时机到来时,抢占先机。”
他提出的“战略合作”与“试点结合”思路,巧妙地在“激进”与“保守”之间找到了一条折中路径,既看到了未来潜力,又有效规避了当下风险。思路清晰,逻辑严谨,完全不像一个初入商场的“门外汉”能提出的建议。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几位之前持反对意见的资深员工微微颔首,而年轻的分析师们则陷入了思考。
副总裁摸着下巴,看向左航:“左总,你觉得呢?”
左航的目光依旧落在邓佳鑫身上,深邃难辨。几秒后,他淡淡开口:“思路可行。具体方案,项目组细化后报给我。”
没有过多的评价,但这句“思路可行”和交由细化的指示,已然是对邓佳鑫最大的认可。
会议结束,众人陆续离开。邓佳鑫感觉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他站在原地,微微平复着过快的心跳。
左航最后一个起身,走到他身边,脚步未停,只是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低低说了一句:
“晚上回家,给我看看你那份报告的完整版。”
他的语气听不出喜怒,但邓佳鑫的心,却因为这句话,猛地雀跃起来。他知道,这代表左航认可了他的工作,并且,愿意与他进行更深入的、超越简单告知层面的探讨。
晚上,书房。
不再是办公室的冰冷与公事公办,暖黄的台灯下,邓佳鑫和左航并排坐在书桌旁。邓佳鑫将自己那份厚厚的报告,以及更详尽的思考过程,一一摊开在左航面前。
左航看得很仔细,速度极快,偶尔会用修长的手指敲击某处,提出一个极其尖锐的问题,直指报告中最脆弱的逻辑环节。邓佳鑫有时能迅速应答,有时则需要凝神思考,甚至被问得哑口无言,不得不承认自己思考的局限性。
这不像情人间的温存,更像一场高强度的脑力激荡。左航用他纵横商场多年磨砺出的敏锐和冷酷,毫不留情地解剖着邓佳鑫的思路,逼迫他思考得更深、更远。
邓佳鑫没有感到被冒犯,反而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他贪婪地吸收着左航言谈间流露出的商业智慧和战略眼光,那些是他在任何课程和书本上都学不到的宝贵经验。
“这里,”左航指着报告中关于用户心理阈值的一段,“你引用的数据样本不够广,忽略了年龄和地域差异。下次做这类分析,要把用户画像做得更细。”
“还有这个商业模式微调的建议,想法不错,但忽略了政策风险。这个领域,政策风向一变,满盘皆输。”
他一点拨,邓佳鑫便有茅塞顿开之感。
讨论持续到深夜。当最后一个问题被厘清,邓佳鑫感觉自己的大脑像是被彻底梳理了一遍,虽然疲惫,却异常清明充实。
左航合上报告,靠在椅背上,揉了揉眉心。暖光勾勒出他略显疲惫却依旧锐利的侧脸轮廓。
“做得不错。”他再次给出了这简单的四个字评价,但这一次,邓佳鑫能清晰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分量。
他不再是那个需要被小心呵护的恋人,而是在某个领域,开始得到左航真正专业层面认可的……伙伴。
“累了,休息吧。”左航站起身,向他伸出手。
邓佳鑫将手放入他温热的掌心,借力站起。两人指尖相触,传递的不仅仅是体温,还有一种在全新维度上达成共识与理解的亲密。
回到卧室,躺在柔软的大床上,邓佳鑫看着身边已然闭上眼的左航,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平静与力量。
他正在一步步,真正地走进左航的世界。不仅仅是生活的,更是事业的,思想的。
这条路很长,也很难。
但有人携手同行,便不觉孤单,只余满心期待。
/
收藏✅评论✅鲜花✅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