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沉浸式戏剧合作项目的成功,如同一张分量不轻的投名状,为邓佳鑫在左氏集团内部赢得了真正的立足之地。那些曾经或明或暗的质疑目光,渐渐被一种审慎的认可所取代。他不再仅仅是“左总的人”,更是那个在关键项目上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展现出独特商业敏锐度的“邓先生”。
陈总监对他的态度也愈发倚重,开始将一些更具独立性的工作交给他。这一次,是一个规模不大,但牵扯甚广的“历史遗留问题”——集团旗下某家主营传统工艺品的老字号子公司,因经营模式僵化、产品与市场脱节,连续数年亏损,面临被集团剥离或关闭的命运。
这个案子,在集团内部被视作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派系林立的管理层对此争论不休,改革派主张引入外部资本彻底改造,保守派则希望维持现状等待转机,谁也说服不了谁,案子便被搁置下来,成了一个烫手山芋。
陈总监将这个案子放到邓佳鑫面前时,语气平静无波:“这个案子,交给你牵头做个初步诊断和可行性方案。不用有压力,就当是一次全面的商业案例分析练习。给你两个月时间。”
邓佳鑫明白,这又是一次考验,甚至比VR项目更具挑战。VR项目是面向未来的开拓,而这个老字号案子,是处理盘根错节的过去。他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市场和数据,更是复杂的人事、固化的思维和沉重的情感包袱。
他没有退缩,接下了这个任务。
接下来的日子,邓佳鑫几乎泡在了那家名为“锦华轩”的老字号子公司里。他没有坐在总部办公室看报表,而是直接下沉到一线。他走访了位于城市老街、门庭冷落的门店,与眼神浑浊、守着空柜台的老师傅聊天;他钻进郊区尘土飞扬的作坊,看匠人们如何用近乎失传的手艺,制作出精美却无人问津的器物;他翻阅着积满灰尘的历年账本和客户档案,试图理解这家企业是如何从曾经的辉煌一步步走向衰败。
他看到的,不仅是经营不善,更是一种时代洪流下,传统手艺与现代商业逻辑的断裂,是老员工们面对变革的茫然与恐惧,是品牌价值在岁月流逝中被逐渐稀释的无奈。
阻力也随之而来。子公司的管理层对他这个“空降”的、年纪轻轻的“总部特派员”充满戒备,汇报时避重就轻,提供的数据含糊其辞。一些老师傅则对他提出的“市场调研”、“用户画像”、“品牌年轻化”等概念嗤之以鼻,认为是对传统的不尊重。
“小伙子,你不懂,我们锦华轩的东西,靠的是手艺,是年头,不是那些花里胡哨的玩意儿。”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匠人,一边打磨着一块玉料,一边头也不抬地对他说,语气里带着历经沧桑的固执。
邓佳鑫没有争辩。他知道,空谈理论无法服人。他默默地跟着老师傅们,看他们工作,听他们讲述每一道工序的讲究,每一件作品背后的故事。他用手机记录下那些精湛的技艺和充满岁月感的细节,同时也记录下门店里终日不见几个顾客的冷清。
晚上,他回到总部,将自己关在临时分配给他的小办公室里,整理白天的见闻,分析数据,查阅国内外成功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商业结合的品牌案例。他常常工作到深夜,台灯的光亮映照着他紧蹙的眉头和专注的脸庞。
左航将他的辛苦与压力都看在眼里。他没有像以往那样直接出手干预,甚至没有过多询问项目进展。他只是让李铭确保邓佳鑫的饮食和休息,在他深夜回家时,书房里总会亮着一盏灯,桌上放着一杯温热的牛奶。
一次,邓佳鑫在梳理锦华轩过往的客户数据时,发现了几笔数额不大、但来源蹊跷的周期性款项,收款方是同一个文化咨询公司。他直觉这里面有问题,但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支支吾吾,语焉不详。
他尝试通过公开渠道查询那家咨询公司的信息,发现其注册信息模糊,业务范围空洞,像一个皮包公司。线索似乎断了。
那晚回到家,邓佳鑫显得有些烦躁,在书房里来回踱步。左航放下手中的书,抬眸看他:“遇到坎了?”
邓佳鑫将发现的那几笔可疑款项和自己的疑虑说了出来。“我感觉这里面有猫腻,可能是内部人搞鬼,侵吞资产,但找不到证据。”
左航静静地听完,没有给出答案,而是拿起内线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语气平淡地吩咐:“查一下‘锦华轩’子公司,近五年所有对外支付款项中,收款方为‘文心阁文化咨询’的详细背景和资金最终流向。要快。”
他没有动用邓佳鑫在公司的权限,而是动用了自己更深层、更不为人知的信息渠道。
不到二十四小时,一份简洁却致命的报告出现在了邓佳鑫的加密邮箱里。报告清晰显示,那家“文心阁”咨询公司,实际控制人就是锦华轩那位看似老实巴交的副总经理的小舅子,几年来,通过虚开咨询费、项目策划费等名目,套取子公司资金近百万元。
铁证如山。
邓佳鑫拿着这份报告,心情复杂。一方面,他找到了问题的冰山一角;另一方面,他也再次感受到了左航那深不可测的能量,以及……自己与这种能量之间依旧存在的巨大差距。
他没有立刻发作,而是将这份证据作为底牌藏了起来。他以此为契机,重新与那位副总经理进行了了一次“开诚布公”的谈话。他没有直接摊牌,只是暗示总部对子公司的财务审计即将更加严格,并提到了集团对于内部腐败的“零容忍”态度。
那位副总经理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冷汗涔涔。接下来的工作中,他变得异常“配合”,许多之前推诿扯皮的事情,迅速得到了解决。
扫清了这个内部障碍后,邓佳鑫的工作推进顺利了许多。他结合调研结果和案例分析,开始撰写那份至关重要的可行性方案。他没有提出激进的、完全推翻传统的改革,而是设计了一条“新旧融合,渐进改良”的路径:
保留核心手工技艺和老师傅,将其作为品牌的文化基石和高端定制线;同时,引入年轻设计师,开发一系列融合传统元素、更符合现代审美和实用需求的文创产品、家居饰品和潮流配件;利用线上新媒体平台,讲述匠人故事,展示工艺过程,打造品牌温度;与热门IP、博物馆、高端酒店等进行跨界合作,提升品牌曝光度和价值感……
他甚至在方案附件里,附上了自己拍摄的、充满故事感的匠人工作影像和初步的产品设计草图。
当他将这份厚达数十页、凝聚了两个月心血的方案提交给陈总监时,陈总监仔细翻阅了许久,最终抬起头,看着眼前这个眼神清亮、虽带疲惫却充满笃定的年轻人,缓缓点了点头。
“方案我会提交给集团战略投资委员会。”她顿了顿,补充了一句,“左总也会列席这次评审。”
邓佳鑫的心猛地一跳。他知道,真正的考验,即将到来。这不仅是对他方案的评审,更是对他这两个月来所有努力和成长的最终裁定。
他走出陈总监的办公室,深吸了一口气。阳光透过走廊的玻璃窗洒进来,有些刺眼。
他不再仅仅是依偎在雄鹰羽翼下的雏鸟,他已经开始尝试,振动自己尚且稚嫩的双翼,去迎接属于自己的风雨与天空。
而他知道,无论飞得多高多远,那道深沉的目光,始终会在他身后,为他照亮归途,也为他守望前方。
/
收藏✅评论✅鲜花✅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