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门借此传达的核心理念是:
“葬送”不是杀戮,而是“引渡”。是将困于执念的灵魂,引向其最终的归宿——彻底的虚无。
犹豫不决,才是对“往生”最大的不敬。让灵魂继续承受执念之苦,不如助其彻底解脱 。
杨林看着眼前三道哀嚎的魂魄,刚刚在「弃舟之岸」变得空寂的心,再次被搅动。尤其是那“守护之魂”,让他想起了自己的父母。
“助她完成心愿,不好吗?”一个声音在他心底响起。
但另一个冰冷的声音,如同古道上的觉悟,迅速压下杂念:“墟海归溟……万念终归虚无。
完成心愿又如何?不过是另一场徒劳的轮回。让她放下,才是解脱。”
他想起了宗门的信条:“万物终将归墟,而吾等,即是归途。”
“我……即是归途。”
他眼中最后一丝波澜彻底平息。他没有选择最弱的“痴妄之魂”,而是径直走向“守护之魂”。
“你的牵挂,我收到了。”他声音平静得没有一丝温度,“但该放手了。”
话音未落,他指尖凝聚起一丝寂灭之力,轻轻点向那父母的魂魄。
没有巨响,魂魄如轻烟般消散,融入了桥下的雾海,那脸上的哀求也化作了彻底的安宁。
前方的桥面,瞬间清晰。
他亲手葬送了一份世间最温柔的牵挂,也葬送了自己心中最后一点天真的善。他感到自己的力量与桥下的往生雾海产生了一丝共鸣,变得更加强大,也更加冰冷。
亲手将“守护”葬送入往生,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圆满”。仿佛一个始终残缺的灵魂,终于通过彻底的自我背弃而变得完整。
天真的善被连根拔起,心田空出的地方,瞬间被来自雾海的、绝对的黑所填满。从此,他的道不再有软肋,也不再有光明。
魂魄消散的瞬间,他左眼滑下一滴滚烫的泪,右眼却干涸如死灰。泪水代表的那个人性杨海峰,在这一刻死了;而右眼所见的、只有纯粹终焉的世界,正在他眼前缓缓展开。
往生雾海的力量涌入,不是温暖,而是像最冷的冰,将他灵魂的裂缝彻底焊死。
杨林的手指,触碰到那片绝对的黑暗。
刹那间,父母的容颜、灭门的血海、古道上的抉择、往生桥上的葬送……他一生中所有沉重的记忆,如奔流的江河般涌出,又在触及那黑暗的瞬间,如泡沫般无声湮灭。
巨大的空虚感几乎要将他吞噬。就在这时,那终极的拷问在他灵魂深处炸响:
“既知一切终将成空,汝为何而来?”
杨林的意识在虚无中飘荡。忽然,他想起了往生桥上,那母亲魂魄消散前最后一刻的安宁。
他的意念不再挣扎,而是如一片雪花般,平静地飘向那归墟之眼。
“我为‘渡’而来。”
“为渡尽而去“渡尽世间执念之魂。”他的声音在虚无中回荡。当他的意念触碰到归墟之眼,一股浩瀚的力量如潮水般涌来,像是在检验他的决心。在这股力量的冲击下,他看到了无数被困于执念的灵魂,他们或痛苦哀嚎,或痴痴等待,那场景让他的心再次揪紧,但他的意志却愈发坚定。
归墟之眼内,时间和空间仿佛失去了意义。他的意识化作一道微光,穿梭在这无尽的灵魂之海中。每遇到一个执念之魂,他便以寂灭之力为引,轻声诉说着解脱之理。有的灵魂抗拒,有的灵魂挣扎,但在他的坚持下,一个个灵魂逐渐放下执念,消散于虚无。
不知过了多久,他感到自己与归墟之眼的力量融为一体,成为了这“引渡”之道的化身。当最后一个执念之魂消散,归墟之眼内光芒大盛,他带着圆满的心境,从这无尽的虚无中缓缓归来,继续踏上那“渡尽世间”的漫长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