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碎合约:总裁的焰火囚笼
本书标签: 现代  原创国庆新征文 

第三十八章:明日之城

碎合约:总裁的焰火囚笼

与世界经济论坛合作的“明日之城”项目,其复杂性和战略意义远超“星云”以往的任何商业合作。这不再是为创作者提供画布,而是要用虚拟世界作为沙盘,去模拟和求解人类社会的核心难题。

项目启动会上,WEF派来的协调专员莎拉·陈,一位干练的新加坡裔女性,在虚拟会议室中展示了项目的宏大蓝图:

“‘明日之城’将模拟一个面临2050年极端气候、资源枯竭和人口结构巨变的未来大都市。我们需要在‘元创界’中构建这个城市的基础设施、社会系统和自然环境,并邀请全球的政策制定者、企业家、科学家和公民代表进入其中,进行一系列的压力测试和决策模拟。”

她调出几个核心挑战模块:

· 能源转型博弈:模拟从化石能源到可再生能源过渡中的技术选择、经济成本和社会阻力。

· 水资源战争:模拟在极端干旱下,城市与周边地区、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水资源分配冲突。

· AI治理困境:模拟高度自动化社会中,由AI驱动的城市管理系统可能出现的算法歧视、权力边界和失业潮问题。

· 气候难民潮:模拟海平面上升导致沿海城市部分淹没后,产生的大规模人口迁移与社会融合挑战。

“我们需要的不只是一个漂亮的模型,”莎拉强调,“而是一个能够真实反映复杂系统动态、并能对参与者决策产生可信反馈的‘活’的模拟环境。这对你们平台的运算能力、AI代理的智能水平以及多人在线协作的稳定性,都提出了极致的要求。”

“星云”项目组负责人林睿感到压力巨大,但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正是检验我们‘数字自然’和复杂系统模拟技术的绝佳机会。我们会调动最核心的资源。”

苏晚全程参与了会议,她最后总结道:“‘明日之城’的成功,将向世界证明,元宇宙不仅仅是娱乐和社交的工具,更是我们应对现实世界重大挑战的‘预演舞台’和‘协作空间’。这关乎‘星云’的终极价值体现。我要求,各部门无条件优先支持该项目。”

---

项目在极高的保密和优先级下全速推进。“创世空间”实验室几乎变成了“明日之城”的专属指挥部。最顶尖的图形工程师、AI算法专家、城市规划学者、社会学家和环境科学家组成了跨学科攻坚团队。

技术挑战接踵而至。

为了模拟真实的能源网络,团队需要将现实世界的电网数据、可再生能源发电预测模型整合进虚拟城市,并设计出能够自主决策的“AI能源公司”和“AI市民”,它们会根据电价、政策和个人偏好动态调整用电行为。

为了展现气候难民潮的社会影响,他们不仅要创建逼真的灾难场景,还要为数以万计的虚拟“难民”AI赋予不同的背景、技能、情绪和决策逻辑,让它们的群体行为能够涌现出真实世界中的合作、冲突与适应。

“元创界”的服务器集群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算力压力,实时模拟一个拥有百万级智能体、复杂物理规则和动态经济系统的虚拟世界,几乎达到了当前技术的极限。工程师们不得不日夜优化代码,甚至与全球顶尖的云计算厂商合作,设计分布式的专用算力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星云”平台自身的技术也被逼着进行了一次极限升级。为了满足“明日之城”的需求而开发的分布式仿真引擎、高智能AI代理框架和超大规模并发同步技术,反过来又极大地增强了主流“元创界”平台的稳定性和表现力。

---

然而,就在项目进入最关键的集成测试阶段时,内部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

一部分来自原“晨曦设计”业务线的资深员工,在内部论坛上匿名发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公司过多的顶级资源被倾斜到了这个“不赚钱”的WEF项目上,导致了一些重要的商业客户项目进度延迟,引起了客户不满。而且,“明日之城”项目本身投入巨大,却看不到直接的商业回报,质疑这是否符合股东利益。

“……我们是一家商业公司,不是联合国下属的研究所。如此不计成本地投入一个社会公益项目,是否偏离了我们的核心使命?”匿名帖子的言论,代表了一部分务实派员工的心声。

这股情绪在内部悄悄蔓延,虽然尚未影响到项目核心团队,但已经引起了管理层的注意。

林睿有些担忧地向苏晚汇报了这种情况:“苏总,我们需要做一些内部沟通,统一思想。‘明日之城’的长期品牌价值和社会价值毋庸置疑,但短期内的资源挤占和商业回报问题,也确实存在。”

苏晚沉思片刻。她理解这些员工的顾虑,在商言商并无过错。但这恰恰是“星云”发展到现阶段必须面对的抉择——是继续做一个成功的商业实体,还是勇于成为一个能够承担更大社会责任的行业领袖与探索者。

她做出了一个决定。

---

在下一期的全员视频会议上,苏晚没有回避这个问题,她主动谈起了内部的质疑。

“我理解有些同事的担忧。是的,‘明日之城’项目投入巨大,且短期内看不到直接的利润。”苏晚的声音通过网络,传达到全球每一位“星云”员工的耳中,“但是,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星云’的终极使命是什么?”

她身后的屏幕亮起,上面是“星云”成立之初就定下的使命宣言:赋能创意,连接未来。

“如果我们的‘连接未来’,仅仅停留在商业和娱乐层面,那么我们构建的,只是一个更精美的数字游乐场。”苏晚的语气变得深沉,“但如果我们能用我们的技术,去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并应对诸如气候变化、资源危机这样的生存挑战,那么,我们连接的,就是一个更有希望、更可持续的未来。”

她展示了“明日之城”项目已经取得的一些技术突破,这些突破如何反哺了主平台。

“更重要的是,”苏晚的目光扫过镜头,仿佛在与每一位员工对视,“当‘星云’的名字与解决人类共同难题联系在一起时,我们所获得的无形资产——信任、声誉、行业话语权——是任何短期商业利润都无法衡量的。这将为我们打开通往更广阔市场、更深度合作的大门,最终,会回馈给每一位股东和员工。”

她最后说道:“我始终相信,商业的成功与社会的价值,从来不是对立的选择题。敢于承担时代责任的企业,才能赢得最持久的尊重和最稳固的根基。‘明日之城’,就是我们对此信念的一次重要实践。我需要,也相信会得到大家的继续支持。”

苏晚的坦诚和远见,有效地平息了内部的疑虑。大多数员工,尤其是年轻一代,本身就对参与具有宏大意义的项目抱有热情,此刻更是被点燃了使命感。

---

项目得以继续全力推进。

在虚拟的“明日之城”中,第一次多利益攸关方模拟测试即将开始。来自不同国家的市长、能源公司CEO、NGO领袖和社区代表们,将在其中做出各自的选择,而系统将推演这些选择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

苏晚站在“创世空间”的主控台前,看着屏幕上那座初具规模、细节丰富、并且“活”着的虚拟大都市,心中充满了期待与一丝忐忑。

这座“明日之城”,不仅是对“星云”技术实力的终极考验,更是对她所坚持的“科技向善”理念的一次庄重验证。

它的成败,将决定“星云”能否真正登上影响人类命运的世界舞台。

上一章 第三十七章:巴黎的共鸣 碎合约:总裁的焰火囚笼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三十九章:决策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