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甜蜜罐
本书标签: 现代  恋爱  爱情 

第一章 24小时的记忆

甜蜜罐

每天醒来,江述月都会忘记陶栀子。

但每天,他都会重新爱上她。

清晨六点半,生物钟准时唤醒了江述月。

他睁开眼,茫然地望着天花板上浅灰色的阴影,然后转头看向身旁——一个女子蜷缩在床边,呼吸均匀,长发散落在枕头上,像一幅水墨画。

“你是谁?”他下意识地问出声,声音带着晨起的沙哑。

女子睁开眼,那双杏眼里没有惊讶,只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我是陶栀子,”她坐起身,指了指床头柜上的照片,“你的妻子。”

江述月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相框里确实是他和这个女子的合影,两人在阳光下笑得灿烂。他努力回想,却什么都记不起来。

“我怎么了?”他问,揉了揉太阳穴。

“意外后遗症,短期记忆丧失。”陶栀子语气平静,仿佛在说今天天气不错,“你只能记住24小时内的事情。”

这样的对话,已经在他们之间重复了将近一年。

陶栀子扶着江述月起床,带他走进卫生间,指着牙刷:“蓝色的是你的,粉色的是我的。”又指向毛巾,“深灰的是你的,浅灰的是我的。”

江述月机械地刷着牙,透过镜子观察着身后的女人。她正熟练地整理着洗漱台,动作流畅自然。一种莫名的熟悉感涌上心头——不是记忆,而是一种感觉,像是肌肉记忆。

“我们结婚多久了?”他吐掉嘴里的泡沫,问道。

“三年零四个月。”陶栀子回答,递给他剃须刀,“但你只记得最近这一年的事,确切地说,是昨天的事。”

早餐是煎蛋、培根和烤面包,配上一杯黑咖啡——这些都是江述月喜欢的。他咬了一口煎蛋,火候恰到好处,蛋黄流心,正是他喜欢的程度。

“你怎么知道我喜欢这样的煎蛋?”他好奇地问。

陶栀子笑了笑,眼角的细纹若隐若现:“每天都问同样的问题。因为你曾经告诉我,生活就像煎蛋,太生会慌乱,太熟会无趣,流心才是恰到好处的状态。”

江述月怔住了。这话确实像是自己会说的,但他完全不记得。

饭后,陶栀子带他来到一间画室。画室朝南,阳光充沛,墙上挂满了油画,画架上还有一幅未完成的作品——是一片栀子花田,白衣女子在花丛中回眸。

“这是你画的,”陶栀子指着那些画说,“你是画家,专攻油画。”

江述月走近画架,仔细端详那幅未完成的作品。笔触自信而洒脱,色彩明亮温暖,画中的女子眉眼含笑,正是眼前的陶栀子。

“我画的是你。”他说。

“是的,你每天都在画我。”陶栀子点点头,“每天都是同样的主题,但风格略有不同。医生说,绘画有助于你恢复记忆。”

江述月拿起画笔,蘸了点颜料,在调色板上调试着。令他惊讶的是,他的手仿佛有自己的记忆,熟练地调配出需要的颜色,然后在画布上轻轻点缀。

“感觉很奇怪,”他说,“我的手记得怎么做,但我的大脑却一片空白。”

“没关系,”陶栀子轻声说,“身体记得也是好的。”

午饭后,陶栀子提议去散步。他们住在城郊的一栋小房子里,后院通向一片小树林。时值初夏,树影婆娑,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的光点。

走着走着,江述月突然停下脚步:“这里有棵歪脖子树。”

陶栀子眼睛一亮:“你记得?”

“不,”他摇头,“只是感觉这里应该有棵特别的树。”

陶栀子带他绕到一棵老槐树后,树干果然向一侧倾斜,形状奇特。更令人惊讶的是,树干的凹陷处藏着一个铁盒子。

“这是我们的时间胶囊,”陶栀子取出盒子,“你出事前我们一起埋下的。现在,我们每天都会来看它。”

盒子里装着各种小物件:电影票根、旅行纪念品、干枯的花瓣,还有一叠信件。

“这些都是我们共同的回忆,”陶栀子轻声解释,“每天我都会给你读一封信,是你写给我的情书。”

江述月抽出一张泛黄的纸片,上面是自己的笔迹:“致栀子:今天看到你在花园里修剪花草,阳光洒在你肩膀上,我突然希望时间就此停止。爱你如初的述月。”

“爱我如初。”江述月喃喃重复着这句话,苦笑了一下,“可现在,我每天都像是第一次见到你。”

“但你每天都会重新爱上我,”陶栀子握住他的手,“这就够了。”

傍晚时分,江述月在画室里继续那幅栀子花田的作品,而陶栀子则在厨房准备晚餐。突然,江述月拿着画笔走出来,神情困惑。

“为什么我一直画同样的主题?”他问,“每天都是栀子花,每天都是你。”

陶栀子放下手中的菜刀,擦擦手:“因为这是我们相识的场景。七年前,你在城外的栀子花田写生,我正好去那里拍照。你说,我走进你画面的那一刻,像是命运的安排。”

江述月若有所思地回到画室,继续作画。这一次,他的笔触更加坚定,仿佛某种沉睡的东西正在被唤醒。

晚餐时,江述月比往常沉默。他突然问:“我的记忆,有可能恢复吗?”

陶栀子盛汤的手微微一顿:“医生说可能性不大,但并非完全没有希望。”

“这对你不公平,”江述月注视着她,“你每天都要重新介绍自己,重新让我爱上你。这样的婚姻...”

“婚姻不是记忆的累积,而是爱的选择。”陶栀子打断他,语气坚定,“你每天都选择爱我,这比习惯性的爱更加珍贵。”

饭后,陶栀子照例拿出相册,一页页翻给江述月看。有他们婚礼的照片,有旅行的合影,还有日常生活的抓拍。每一张照片背后,陶栀子都能讲出一个故事。

“这是我们第一次去海边,”她指着一张照片说,“你怕水,但还是为了我学会了游泳。”

江述月凝视着照片中搂着陶栀子大笑的自己,感觉既陌生又熟悉。

临睡前,陶栀子拿出一本厚厚的笔记本递给江述月:“这是你的日记,你每天睡前都会读一读。”

江述月翻开本子,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每一页都记录着一天的生活,结尾总是同一句话:“记住,你爱陶栀子。”

“这是我写的?”他问。

“是的,”陶栀子点头,“从确诊那天起,你开始写日记。你说,即使记忆消失,文字会替你记住。”

江述月一页页翻看着,日记内容大同小异,但细节各不相同。有时记录他们一起去集市,有时写他们看电影的感受,有时只是描述陶栀子穿了一件什么颜色的衣服。

“为什么坚持让我写日记?”他问。

“因为你想记住,”陶栀子声音轻柔,“哪怕只是二十四小时。”

那天夜里,江述月做了一个梦。梦中是一片白色的栀子花海,风吹过时,花瓣如雪般飞舞。花海中央,穿着白色连衣裙的陶栀子回头对他微笑。他想奔跑过去,却怎么也迈不开脚步。

醒来时,梦境已模糊,但那种悸动感还留在心间。

第二天早晨,江述月醒来时,陶栀子照例已经醒了,正侧身看着他。

“你是谁?”他问,眼神茫然。

“我是陶栀子,”她微笑着,“你的妻子。”

然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江述月没有像往常一样追问细节,而是静静注视了她一会儿,轻声说:“我好像做了一个梦,梦里有很多白色的花。”

陶栀子眼眶突然湿润了:“那是栀子花。”

“栀子花...”江述月喃喃道,像是想起了什么,“就像你的名字。”

这是三百多天来,他第一次在被告知前就将花和她的名字联系起来。

那天下午作画时,江述月没有按照往常的构图,而是在画布右下角添了一只蝴蝶——停在栀子花上的蓝色蝴蝶。

“为什么画蝴蝶?”陶栀子问。

江述月偏头思考了一下:“不知道,只是觉得应该有一只蝴蝶。”

陶栀子转身从书房拿出一本旧画册,翻到其中一页——那是江述月出事前最后完成的作品,画的正是栀子花和一只蓝色蝴蝶。

“你以前最喜欢画栀子花时添一只蝴蝶,”她声音哽咽,“你说那代表我飞进了你的生命。”

江述月看着画册,又看看自己刚画上的蝴蝶,眼神里第一次有了不一样的光彩。

傍晚,他们再次散步到那棵歪脖子树前。这次,没等陶栀子指引,江述月径直走到树后,伸手摸向那个凹陷处。

“时间胶囊在这里。”他说,语气肯定。

陶栀子惊讶地看着他:“你想起来了?”

“不,”江述月摇头,“只是感觉它应该在这里。”

打开盒子,江述月主动翻看里面的物品,拿起一枚贝壳:“这是我们在青岛捡的,那天你被海浪打湿了裙子。”

陶栀子的眼泪终于控制不住地流下来。这是他第一次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说出过去的细节。

“我不知道为什么记得,”江述月伸手擦去她的眼泪,“但好像有些东西,比记忆埋得更深。”

那晚睡前,江述月在日记上写了很长一段话,结尾不再是惯例的“记住,你爱陶栀子”,而是:“今天,我似乎触摸到了记忆的碎片。爱或许比记忆更持久。”

第七天早晨,江述月醒来时,陶栀子照常等待着他的疑问。但他只是转过身,静静看了她好久,然后轻声问:“栀子,你今天想不想去那片栀子花田看看?”

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照进来,在陶栀子泪光闪烁的脸上投下细碎的光点。她知道,有些爱,即使记忆的桥梁断裂,也能在灵魂深处找到归路。

爱不是记忆的产物,而是记忆的创造者

(全文完)

甜蜜罐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章 星海与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