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的修缮工作在一周后正式开始。陆衍特意找了熟悉老建筑修缮的师傅,叮嘱他们尽量保留书店原有的木质书架和窗台,只在细节上做加固和翻新。沈知夏每天都会去书店帮忙,早上帮师傅们递工具,中午去巷口的糖水铺买双皮奶当午饭,傍晚则和陆衍一起清理施工后的碎屑,虽然累,却充满了干劲。
这天中午,沈知夏正在给师傅们分双皮奶,手机忽然响了,是上海的母亲打来的。“知夏,你爸最近总说胃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医生说要做个小手术,你能不能回来看看?”母亲的声音带着担忧,让沈知夏的心一下子揪紧了。
挂了电话,沈知夏的眼圈红了。她看着正在和师傅讨论修缮细节的陆衍,心里满是纠结——父亲要做手术,她肯定要回去照顾,可书店正在修缮,陆衍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
陆衍很快注意到她的不对劲,走过来轻轻握住她的手:“怎么了?是不是家里出什么事了?”
沈知夏吸了吸鼻子,把父亲要做手术的事告诉了他。陆衍听完,立刻说:“你赶紧订机票回上海,这里有我呢。师傅们都很有经验,小雅也能帮忙,你放心回去照顾叔叔。”
“可是书店这边……”沈知夏还是有些担心。
“别担心,我每天给你发书店的照片,让你看看进度。”陆衍揉了揉她的头发,眼神温柔,“叔叔的身体最重要,你早点回去,有什么事随时给我打电话。”
第二天一早,陆衍送沈知夏去机场。他帮她拎着行李箱,反复叮嘱:“到了上海记得给我报平安,照顾叔叔的时候别太累了,自己也要按时吃饭。”沈知夏点点头,眼眶红红的,舍不得离开他。
“等叔叔康复了,我就去上海看你们,顺便带你去外滩,圆太奶奶的心愿。”陆衍轻轻抱了抱她,“快去登机吧,别误了时间。”
沈知夏走进安检口,回头看了一眼,陆衍还站在原地,朝着她挥手。她心里酸酸的,却也充满了力量——有陆衍在,她可以安心照顾父亲;有陆衍在,书店也会越来越好。
到了上海,沈知夏直奔医院。父亲的手术很顺利,只是需要住院观察一段时间。她每天在医院照顾父亲,帮他擦身、喂饭、读报纸,母亲看她辛苦,总让她多休息,可她知道,只有把父亲照顾好,才能早点回到岭南,回到陆衍身边。
每天晚上,陆衍都会给她发书店的修缮照片:木质书架重新刷了清漆,变得光亮如新;留声机的角落已经布置好,旁边还摆上了太奶奶的旧照片;“街坊记忆架”被移到了窗边,阳光洒在上面,格外温暖。他还会给她发语音,讲街坊们的趣事:李奶奶送来了自己做的饼干,让他转交给沈知夏;张婆婆每天都来书店看看,说“等知夏回来,要给她做白切鸡”。
听着陆衍的声音,看着书店的照片,沈知夏心里暖暖的。她知道,不管她在哪里,岭南都有一个牵挂她的人,有一个等着她回去的家。
一周后,父亲康复出院。沈知夏送父母回家,母亲拉着她的手说:“知夏,以前妈总希望你留在上海,可现在看到你和陆衍那么好,妈也放心了。岭南有他,有那些街坊,还有那栋旧洋楼,那里才是你的归宿。”
沈知夏眼眶一热,抱着母亲说:“妈,谢谢您理解我。等书店修缮好,我带您和爸去岭南看看,看看香樟树,看看拾光书店。”
第二天,沈知夏订了回岭南的机票。她坐在飞机上,看着窗外的云朵,心里满是期待——她要回去了,回到那个有陆衍、有香樟树、有满满回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