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季风吹过旧洋楼
本书标签: 现代  原创女主  成长     

续第二十六章 胶园故影,九旬翁的蓝花楹记忆

季风吹过旧洋楼

槟城郊外的橡胶园旧址藏在一片丘陵间,车子驶过蜿蜒的土路,车窗外来不及收割的野草没过脚踝,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橡胶汁液气息,混着泥土的腥甜。林晚星握着阿福伯家的地址,指尖反复摩挲着——那是阿春阿婆托人打听来的,说老人是当年“永记橡胶园”唯一还在世的工人。

“前面就是了。”沈砚之停下车,指着不远处一座爬满三角梅的木屋。木屋前的院子里,一个穿着蓝色对襟衫的老人正坐在竹椅上,手里拿着一把旧蒲扇,慢悠悠地扇着。听到脚步声,老人抬起头,浑浊的眼睛落在林晚星手中的账本上,突然亮了起来:“这……这不是陈先生的账本吗?”

“阿福伯您好,我们是来打听陈知远先生的。”林晚星递过账本,老人伸出布满皱纹的手,小心翼翼地接过,指腹划过封皮上的“永记”二字,眼眶瞬间红了:“多少年了,我还以为再也见不到这些东西了。”

阿福伯招呼两人坐下,转身从屋里拿出一个铁皮盒,里面装着几张泛黄的照片和一本旧笔记本。“我今年92了,当年在橡胶园里当割胶工,陈先生是园主,却从来没把我们当工人看。”老人的声音带着岁月的沙哑,却格外清晰,“那时候橡胶价格跌得厉害,好多园主都欠着工资跑路了,就陈先生不欠——他自己天天啃红薯,却给我们买猪肉,说‘你们要养家,不能亏了’。”

林晚星的心一暖,想起账本里那些“亏空”记录,原来背后藏着这样的温柔。“阿福伯,您知道陈先生借高利贷的事吗?”

“知道!”阿福伯拍了下大腿,语气带着几分激动,“那是民国三十五年,园里要换割胶刀,还要给工人发年终奖,陈先生拿不出钱,就去南洋商行借了高利贷。我们都劝他‘先欠着工钱没关系’,他却说‘我欠谁都不能欠你们的,你们跟着我干活,我得对得起你们’。”老人翻开笔记本,里面记着当年的工资发放记录,每一笔后面都有陈知远的签名,“这是陈先生让我帮他记的,他说‘万一我不在了,你们拿着这个,能找商行要回欠你们的钱’。”

沈砚之接过笔记本,指尖划过那些工整的字迹,突然指着其中一页:“阿福伯,这里写着‘园里种蓝花楹一棵,坐标东三坡’,是陈先生种的吗?”

阿福伯点点头,站起身:“走,我带你们去看看。”他拄着拐杖,慢慢走到院子后面的山坡上,指着一棵枝繁叶茂的蓝花楹树:“就是这棵!民国三十四年春天种的,陈先生说‘我媳妇喜欢蓝花楹,等花开了,我就接她来南洋,让她看看这棵树’。”

林晚星走到树下,仰头看着浓密的枝叶,想象着当年陈知远种树的模样——他一定是带着满心的期待,把对外婆的牵挂,都种进了这棵树里。树身上有一道浅浅的刻痕,凑近一看,是“秋”字,已经被岁月磨得有些模糊,却依旧能看出刻字时的温柔。

“陈先生还画了橡胶园的规划图。”阿福伯从铁皮盒里拿出一张卷起来的纸,展开后,是一张用炭笔绘制的规划图,上面标着“工人宿舍”“橡胶仓库”“蓝花楹花园”,甚至还有一个小小的“秋月的绣房”。图纸背面写着一行小字:“秋月的嫁妆钱,要从这里来——知远记”。

林晚星的眼泪再也忍不住,滴落在图纸上。原来陈知远从来没忘记过“嫁妆”的约定,他把所有的努力,都藏在了这张规划图里,藏在了对橡胶园的期待里。

“后来陈先生走了,去南洋号上送账本,就再也没回来。”阿福伯叹了口气,“我们都以为他出事了,直到半年后,有个船员来园里,说陈先生为了护账本,被海盗刺伤了,最后把账本藏在了暗格里,还让他带话‘告诉秋月,我没骗她’。”

夕阳西下,余晖透过蓝花楹的枝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晚星收起规划图和笔记本,对着蓝花楹树深深鞠了一躬——她替外婆,看到了这棵等待了几十年的树,也替陈知远,把他的牵挂,传递给了“秋月”。

“阿福伯,谢谢您。”林晚星的声音带着哽咽,“我们会把陈先生的故事记下来,让更多人知道,他是个值得尊敬的人。”

离开橡胶园时,阿福伯站在门口挥手:“替我给陈先生带句话,他种的蓝花楹,每年都开得很艳,我们都替他守着呢!”

车子驶远,林晚星看着窗外倒退的风景,握着那张规划图,突然觉得,外婆和陈知远的约定,从来都没有中断过——这棵蓝花楹,这些账本,这些老人的回忆,都是他们跨越时光的对话,而她,是这场对话的幸运听众。

上一章 续第二十五章 手稿余音,老街深处的船员日记 季风吹过旧洋楼最新章节 下一章 续第二十七章 阁楼密藏,典当账本里的无声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