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的边境之地——青州宋将军府内,宋铭看着送来的信,再看看窗外的雪,只得皱着眉头叫来属下,吩咐其开仓放粮。
这个冬天和这场雪似乎来的不是时候,每一个人都在期盼冬天快点过去。
纵使新年到来,人们身上的忧愁不减,没有一点过年过节的喜悦。
这一夜的雪越下越大,等第二天人们开门打算扫雪的时候,发现这雪都堆的有三尺厚了。
此时闫州境内游留记带领的农民起义军们也是被早上的寒气给冻醒的。
闫州靠近北部边境,天气极为寒冷,山上的树都已掉光了叶子光秃秃的,遥看是一片荒芜,死气沉沉。
也正像那些被苛捐杂税逼得走投无路的农民们,毫无生机。
此时的农民起义军也只不过才有二三十人。顶多就算那个小山匪,放在那些诸侯国的十几万大军面前根本不够看。
也是在这样死寂的冬天,南梁与前魏在临州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参战人数达数十万,他们想要拿下临州。
因为这临州不仅是那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更是这天下的粮仓,有了这临州,便是进可攻退可守,是一个强大的后勤保障之所
但所过之处,的人们那是苦不堪言,他们来了也就罢了,还在那里敲诈平民百姓,逼迫他们交粮交人,可他们似乎忘了,这里是临州庆都是护国公的地盘。
有些实在是不愿意的百姓,就趁乱跑到临州庆都主城内,将这事告诉给了护国公。
顿时,护国公大怒,这是当他们护国公府没人了吗。
遂叫人拿令牌去军营里调军。
与此同时,不仅拿到粮食,还拿到人的南梁与前魏已经爆发了攻城之战。
可这护国公也不是那吃素的主,毕竟那第一代护国公是在几大最强诸侯国联手攻打皇城,皇城面临沦陷之时,用匆忙组织皇家御林军和皇帝私卫,抵抗住几大诸侯国的攻打并且取得胜利的奇人。
为此,获封护国公。
其实那时,皇上也尴尬,什么也没有了,该封出去的地都封出去了,没有封的地也被那些诸侯王给抢占了去,国库也空虚,也没有什么金银可赏。
第一任护国公,却也没要什么赏赐,只是稍微要了点钱给那些帮忙抵抗的御林军改善了下伙食。
至于临州这块地方,也是由第一任护国公亲自打下来的,为的就就是不让那里的诸侯国把控粮食,也为这个支离破碎的安南提供一丝生机和后路。
但是天家无情,皇帝开始忌惮第一任护国公。想方设法的,想把第一任护国公的兵握在自己手里。
第一任护国公也看出了帝王的猜忌,便也寒了心,便自请命带着那帮守皇城的弟兄们前往临州驻守。
到如今是第三代护国公伶舟昀镇守临州。
虽然是第三代护国公,但是其血性犹在,并未因位高权重且把守要塞,而胡作非为。
相反,却是却是大力发展,鼓励人们耕作。同时,加强了庆都附近城墙的修缮工作。
当然,这也不是白叫百姓帮忙会给工钱包饭。
虽然说这南梁和前魏是一起联手攻打此地,但其实他们心中也没有十成的把握,可以攻下来。
这临州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他们原是不打算拖下去的,毕竟这可是被称为帝国粮仓的地方,这补给肯定充足,且依山傍水而建,跟他们耗没有任何胜算。
但这快攻也攻不下,怎么办呢?就这第一座城就耗时大半个月都还没攻下来,更别说最大的庆都了。
而且估摸着这几日援兵就要到了。
可这说巧不巧,刚打算撤退的两国也是在还没行动之时,就被援兵打的个措手不及。
他们也没想到这伶舟昀这么快就赶到了这里,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两军联盟大败而归,此次的领头将领王昭和唐协更是被伶舟昀活捉了。
但伶舟昀还是放了他俩人,并让两人为各自的君主带了句话。
这伶舟昀虽说读了几年的书,但这说话却还是有点糙的。
这伶舟昀对二人乃道:“我乃是一介武将话糙了点,但就凑合着听,你俩就回去跟那些个王八蛋子说,这临州是我的地盘,甭来打这里的主意,如果想来送死我也不介意。”
说完就放他们走了。
将领走了,但他们手下的兵却没有放,被当成俘虏扣了下来。
恰逢冬季,没有事干的人们就自发前来修筑城楼,虽有工钱拿,但人还是不够的。
所以也没让他们白吃白喝,索性押往工地一起修筑城门楼,一日包三餐也会给工钱的,但没有那些自发前来修筑城门楼的百姓多只有一半的样子。
即使是这样子,他们也是很知足的。打败仗输了,被人俘虏了,别人没有虐待你,还给你饭吃,去干活,还有钱拿,这在乱世算美事一桩。
何况这些兵也本就是那些活不下去的农民,恰逢在征兵,听别人说当了兵就能吃饱饭,就应征入伍。
谁曾想,他们的第一仗打的就是临州这块硬骨头。
这些人原也是想好了应对虐待的,方法,但没想到护国公人善,并没有计较。虽然是俘虏,但是在工地干了活是有饭吃,有钱拿。
在那一刻,这些俘兵知道了为什么很多人都想来临州了,换作是他们,他们也想来这。
这临州可以说是在这乱世纷争之中为数不多的一个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