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轻小说 > 旧日余辉
本书标签: 轻小说  双男主文 

沪上寻踪

旧日余辉

第二年春天,老巷的梧桐树又绿了。陈默在整理爷爷留下的旧箱子时,发现了一个被层层包裹的铁盒子。里面没有金银珠宝,只有一本泛黄的日记和一张褪色的黑白照片。

照片上是两个年轻男人的合影,其中一个是爷爷年轻时的模样,另一个穿着笔挺的西装,笑容温和。照片背面用钢笔写着一行小字:"致阿诚,于上海,1957。"

日记里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断断续续记录着爷爷年轻时在上海的生活,以及他和一位名叫"阿诚"的朋友的深厚情谊。最后几页提到阿诚家是开钟表行的,还说他们曾约定,无论将来如何,都要让后代知道这段友情。

"阿诚...会不会就是沈砚的爷爷?"陈默拿着照片和日记,心跳不由得加快了。

他立刻把发现告诉了沈砚。沈砚接过照片,仔细看了半天,突然想起奶奶曾说过,爷爷年轻时确实在上海待过,而且也开过一家小钟表铺。

"这太巧了!"沈砚的眼睛亮了起来,"我们一定要去上海,找到阿诚爷爷的后人,看看这段故事到底是怎么回事。"

经过一番准备,两人暂时关掉了老巷的修表铺,带着日记和照片,踏上了前往上海的火车。

上海的变化日新月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他们根据日记里提到的"南京东路附近的一条老弄堂",开始了艰难的寻找。

问了很多人,走了无数条小巷,就在他们快要放弃的时候,一位住在老弄堂里的老爷爷告诉他们,几十年前这里确实有一家姓周的钟表行,老板就叫周阿诚。

"不过啊,"老爷爷叹了口气,"后来钟表行关门了,周老板一家人也搬走了,不知道去了哪里。"

就在两人失望之际,老爷爷又补充了一句:"我记得周老板有个儿子,好像继承了他的手艺,现在可能在城隍庙那边开了家修表铺。"

仿佛看到了希望,陈默和沈砚立刻赶往城隍庙。在一片古色古香的建筑中,他们终于找到了一家不起眼的修表铺。铺子的老板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戴着老花镜,正在专注地修着一块旧手表。

陈默鼓起勇气,走上前问道:"请问您是周阿诚先生的儿子吗?"

老人抬起头,疑惑地看着他们:"你们是?"

沈砚把照片和日记递了过去:"周爷爷您好,我们是从外地来的。这是我爷爷沈砚和您父亲周阿诚年轻时的合影,我们想来了解一下他们当年的故事。"

老人接过照片,看到上面的父亲,眼泪瞬间涌了出来。"没错,这是我父亲...你们是沈叔叔的后人?"

原来,这位老人正是周阿诚的儿子周明。他告诉陈默和沈砚,当年爷爷和周阿诚因为时代原因失去了联系,周阿诚一直很想念爷爷,直到去世前还在念叨着他的名字。

周明还拿出了父亲留下的一些旧物件,其中有一本和爷爷一模一样的日记,里面详细记录了他们当年一起打拼、一起梦想的时光。还有一块精致的怀表,表背上刻着"沈周之交,天长地久"八个字。

"这块表是当年我父亲和你爷爷一起设计制作的,"周明抚摸着怀表,"他们说要留给后代,作为友谊的见证。"

陈默和沈砚看着那块怀表,又看了看彼此,心中充满了感动。原来他们的相遇,不仅仅是偶然,更是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缘分延续。

在上海的日子里,周明带着他们参观了爷爷和周阿诚当年生活过的地方,讲了很多他们年轻时的故事。两人还和周明一起,合作修复了那块象征着两代人友谊的怀表。

离开上海前,周明送给他们一块新的手表,表盘上刻着老巷和上海的图案,寓意着两地情谊的连接。

回到老巷后,陈默和沈砚把那块怀表和新手表放在了展示区最显眼的位置。他们还在铺子里开辟了一个"时光长廊",展示着爷爷和周阿诚的照片、日记以及各种旧钟表,向每一位前来的顾客讲述这段跨越时空的友谊。

"老巷时光"的故事,因为这段意外的发现,变得更加丰富和动人。而陈默和沈砚也更加坚信,有些缘分,早已命中注定;有些温暖,会跨越山海,代代相传。

 

这个新的故事走向你还喜欢吗?如果需要,我可以为你构思一份故事后续发展的大纲,让他们的故事继续下去。需要吗?

上一章 旧日暖阳·新篇 旧日余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