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丝微弱却结构清晰的秩序信号,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刚刚稳定下来的“星火共鸣网”中激起了一圈圈细微的涟漪。所有接入网络的意识,都隐约感知到了这来自遥远虚空的呼唤。
伊萨闭目凝神,将大部分意识通过“共鸣之钥”与网络深度连接,全力放大并解析这断断续续的信号。
信号很弱,跨越了难以想象的距离,且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和衰减,但其核心编码方式,却带着一种令人心安的、高度理性化的秩序美感。并非“基石”那冰冷浩瀚的低语,也非时砂之弦那饱含历史沧桑的悲鸣,这信号更像是……某种人造物发出的,一个设计精密的、自动运行的求救信标。
“……识别……秩序核心编码……符合‘方舟协议’基础框架……”老莫趴在控制台上,利用他那远超时代的逻辑分析能力,辅助伊萨进行解码,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变形,“是‘方舟’!传说中在某个上古纪元,由多个顶级文明联合建造的、用于在宇宙级灾难中保存火种的‘方舟’!我以为那只是神话!”
“方舟?”莉兰蹙眉,她的种族记忆库中似乎也有相关的碎片记载,但极其模糊,“信号内容是什么?”
“……循环广播……能量濒临枯竭……核心维持系统离线……生态循环失衡……请求……任何收到此信号的秩序侧存在……提供坐标参数或……援助……” 老莫艰难地翻译着破碎的信息流,脸色变得越来越凝重,“信号源状态极差,恐怕支撑不了多久了。它的坐标……在一个我们从未探索过的、被称为‘沉沦星渊’的极端空域边缘!”
“沉沦星渊……”莉兰的脸色也变了,“星灵族的古老星图上有标记,那是已知宇宙的‘边界’之一,充斥着狂暴的维度乱流、破碎的物理法则和……传说连光线都无法逃逸的‘寂灭区’。去那里,无异于自杀。”
希望与绝境,同时摆在了面前。
一个可能承载着上古文明遗产、甚至可能拥有修复时砂之弦技术的“方舟”在求救,但其位置却位于宇宙中最危险的区域之一。
去,还是不去?
所有人的目光,包括网络中那些幸存者意识散发出的波动,都聚焦在了伊萨身上。
伊萨缓缓睁开眼睛,掌心中那微缩的“星火共鸣网”模型静静旋转,映照着他眼中深邃的星云。
“我们拥有‘星火共鸣网’,拥有了在虚空中相对稳定航行和生存的能力。”伊萨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我们不再是只能被动防守的残兵。”
他看向莉兰和老莫,也透过网络看向每一个幸存者意识:“‘方舟’的存在,如果属实,不仅意味着可能找到盟友和更多文明的火种,更可能蕴含着对抗混沌、修复现实的关键知识。时砂之弦的裂痕只是被暂时稳定,根源问题并未解决。我们不能永远困守于此。”
“但风险……”莉兰提醒道,她必须权衡整个群体的生存。
“风险巨大。”伊萨坦然承认,“‘沉沦星渊’的凶险未知,我们可能在路上就耗尽力量,甚至遭遇比之前更可怕的混沌实体。‘方舟’本身是福是祸,也尚未可知。”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整个控制室,扫过那些代表着不同文明最后希望的星火。
“但留在这里,同样是坐以待毙。混沌在恢复,在进化。我们刚刚建立的网络还很脆弱,需要成长,需要更多的‘养分’和‘知识’。被动防御,终有被耗尽的一天。”他的语气变得愈发坚定,“主动出击,寻找希望,壮大自身——这是我们唯一的生路。”
他抬起手,指向控制台主屏幕上那个刚刚计算出的、代表着“方舟”信号源的、位于星图边缘那令人心悸的黑暗区域的闪烁光点。
“这不仅仅是一次救援。”伊萨的声音如同敲响的战鼓,在每一个意识中回荡,“这更是一次……播种。将我们的‘星火’,带向更广阔的世界,去寻找更多可能存在的‘余烬’,让我们的‘网络’,真正成长为足以照亮这片黑暗虚空的……秩序之网!”
他的话语,点燃了网络中所有意识深处的某种东西。那是文明面对绝境时不甘消亡的勇气,是寻求知识与进步的本能,是对更广阔星海的向往。
植物的翠绿星火微微摇曳,散发出渴望生长与繁衍的波动。
机械的深蓝网格稳定闪烁,传递出计算风险与收益后的支持信号。
其他文明的辉光也纷纷亮起,表达着统一的意志。
没有言语,但答案已然明确。
“看来, unanimous consent (一致同意)了。”老莫推了推眼镜,脸上露出了混合着恐惧与兴奋的神情,“虽然我觉得这很疯狂……但我体内的研究之魂已经在熊熊燃烧了!‘沉沦星渊’!上古方舟!这简直是终极的田野调查!”
莉兰看着伊萨,看着他眼中那不容动摇的决意,以及网络中众志成城的共鸣,她最终缓缓点头,嘴角甚至勾起了一丝几乎难以察觉的弧度:“既然这是集体的意志,那么……星灵族,愿为先锋。”
决策已定。
接下来的时间,控制室内充满了紧张而有序的准备工作。
老莫负责利用“星灵之泪”和根须网络的剩余能量,结合“星火共鸣网”的特性,对控制室(现在或许应该称之为 “星火号” 航舰)进行适应性改造,优化推进系统和导航系统,使其能够在恶劣的虚空环境中,依靠网络的多重秩序特性进行更有效率的航行与防御。
莉兰则协调所有幸存者意识,进一步磨合“星火共鸣网”,演练在航行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突发情况的应对方案,包括遭遇混沌实体、维度乱流、法则异常区等。网络的力量在磨合中变得更加圆融一体。
伊萨则坐镇核心,他的“共鸣之钥”与网络深度绑定,如同航舰的“心脏”与“舵轮”。他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的内在律动,与网络同步,确保其稳定运行,同时持续感应着那个遥远的“方舟”信号,以其为航标,在错综复杂的虚空和维度间隙中,规划出一条相对“安全”的航线。
这绝非易事。“沉沦星渊”的方向,秩序稀薄,混沌活跃,常规的时空航道早已失效。他必须依靠对法则之弦的感知,在混乱中寻找那些尚存秩序的“浅滩”,避开致命的“深渊”。
几天后(基于控制室内的时间流速),“星火号”一切准备就绪。
原本略显残破的控制室,在外观上并未有太大变化,但其内部,每一个部件都仿佛被注入了生命,与“星火共鸣网”相连,流转着淡淡的、复合色彩的能量光辉。它不再仅仅是一个避难所,而是一艘承载着文明最后火种与无限希望的方舟。
伊萨站在主控位,莉兰立于其身侧,老莫在操作台前严阵以待,所有幸存者意识的星火在网络中明亮地燃烧着。
“坐标已锁定,‘沉沦星渊’边缘,‘方舟’信标源。”伊萨的声音平静地响起,“‘星火号’,首次远程航行,启动。”
没有震耳欲聋的引擎轰鸣,只有“星火共鸣网”发出一声低沉而恢弘的嗡鸣。航舰外部的虚空开始扭曲,一道由无数文明特质光辉编织而成的、如同彩虹般的秩序航迹,在舰首前方缓缓展开,指向无垠的黑暗。
“星火号”轻轻一震,仿佛挣脱了某种无形的束缚,沿着那条独特的航迹,悄无声息地滑入虚空,驶向了那片连星辰都为之黯淡的未知领域。
他们的身后,是暂时的安全与熟悉的废墟。
他们的前方,是极致的危险与渺茫的希望。
但无论如何,种子已经出发,向着黑暗深处,寻找生根发芽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