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跟着黄岐岭往海象馆外走,脚步慢悠悠的,忽然偏头笑了笑,语气带着几分打趣:“爷爷,我总觉得咱们俩的名字特有缘分,像真爷孙似的——我叫周瑜,您叫黄岐岭。不过我倒好奇,您怎么不叫黄盖啊?要是您叫黄盖,那不就正好凑上‘周瑜打黄盖’的典故了嘛,多有意思。”
黄岐岭脚步顿了顿,眼神微不可察地闪了一下,随即扯出个淡笑:“名字是长辈取的,哪能说改就改?再说‘周瑜打黄盖’那故事,我早就忘了细节了。”
“嗨,这故事可经典了,我给您讲讲!”周瑜没察觉他的异样,自顾自开了口,一边走一边回忆着:“说的是三国时候,周瑜想破曹操的连环船,就跟黄盖商量好演一出苦肉计。黄盖故意当着众人的面顶撞周瑜,周瑜假装生气,把黄盖打得皮开肉绽,打得那叫一个狠,连旁观者都觉得是真的有仇。后来黄盖就借着‘受了委屈’的由头,投降曹操,其实是带着火船去烧曹军的船,最后帮周瑜打赢了赤壁之战。”
他说得兴起,还抬手比划了两下:“您瞧,这俩人多有默契,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为了目的能忍这么大的苦。不过话说回来,这‘打’是假的,苦是真的,黄盖那顿打,疼肯定是真疼。要是换成现在,谁敢这么演苦肉计啊,说不定没等达成目的,先把自己折腾垮了。”
黄岐岭听着,手指悄悄攥紧了口袋里的折叠刀,刀刃的冰凉透过布料传来,让他稍微定了定神。他侧头看向周瑜,语气尽量自然:“是挺有默契的,不过这种险招,也不是谁都敢用。对了,你刚才说那‘蜡像’像电影里的,现在还觉得逼真吗?”
周瑜点点头,眼神里还带着刚才的赞叹:“当然逼真!尤其是那缝合线,还有腿骨做的牙齿,看着就跟真的一样。要不是知道是行为艺术的道具,我刚才在门外听你们说‘吃海象肉’,都差点以为你们真要干什么吓人的事呢。”
这话让黄岐岭心里一紧,连忙岔开话题:“那都是为了演得像,故意说的狠话。咱们快走吧,别让海峰他们等急了。”他说着,加快了脚步,心里却在打鼓——周瑜刚才的话,到底是真没察觉,还是在故意试探?那“周瑜打黄盖”的故事,又是不是在暗示什么?
周瑜跟着他加快脚步,嘴角的笑意却慢慢淡了下去。他悄悄摸了摸口袋里的手机,刚才拍照时录下的声音还在里面——吴海峰说的“海象肉怎么吃”,李婷婷说的“把周瑜做成海象”,还有那“人体海象”绝望的眼神,根本不是什么行为艺术。他故意讲“周瑜打黄盖”的故事,就是想看看黄岐岭的反应,而现在看来,这位“爷爷”的慌乱,已经藏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