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墨尘心中一动。星空?全息投影?
他下一轮巡演的主题,正好在策划阶段……他深深地看着苏挽星,仿佛在看一个巨大的、会行走的灵感宝藏。
与此同时,苏家别墅。
三哥苏墨琛并没有去研究所。他把自己关在设备齐全的地下实验室里,眉头紧锁,对着白板上密密麻麻的公式和波形图沉思。他在尝试构建一个理论模型,来解释“心声传递”这种现象。
苏墨琛假设这是一种特定频率的脑电波或生物场共振,只有具备高度相似遗传物质的个体才能接收并解码……
他喃喃自语,在白板上写下一串复杂的符号。
苏墨琛但为什么是单向的?只有我们能听到她的,她听不到我们的?是发射端与接收端的敏感度差异,还是某种意识层面的单向屏蔽?
苏墨琛范围呢?昨天在餐厅,距离超过十米似乎也能清晰接收。衰减率是多少?是否有物理阻隔影响?
他越想越觉得兴奋,这完全是一个全新的、未知的科研领域!但光有理论推测不行,需要实验验证。
可是,实验对象是他的亲妹妹,总不能把她拉来做各种测试吧?而且,这种能力似乎不受她主观控制。苏墨琛陷入了伦理和科研欲望的矛盾中。他烦躁地抓了抓头发,决定换个思路。
不能直接研究妹妹,那能不能研究一下“接收端”——也就是他们自己?他拿出一个高灵敏度的生物电信号采集器,贴在自己太阳穴上,然后开始回忆昨天听到妹妹心声时的身体数据和脑波变化。数据波动很明显,尤其是在听到关键信息时,脑电波会出现特定模式的激烈反应。
苏墨琛所以,接收是真实的,并非幻觉。
苏墨琛记录下数据,松了口气。至少他们没集体疯掉。
那么,下一个问题:他们能否对“心声”做出反馈?或者说,他们能否通过某种方式,让妹妹“感知”到他们的回应,甚至……主动“发送”信息?他尝试集中精神,在内心强烈地思考一句话。
苏墨琛妹妹,能听到我吗?我是三哥。
没有任何回应。楼上的苏挽星正在愉快地听歌,内心毫无波澜。实验失败。苏墨琛并不气馁,继续尝试。他调整呼吸,放松精神,想象着将思维传递出去……依然石沉大海。看来,确实是单向通道。他叹了口气,摘下采集器。虽然没能突破单向通信的限制,但至少确认了接收机制的真实性,并初步记录了相关生理数据。这也算是一大进步了。他在实验日志上郑重地写下一行字。
苏墨琛【课题立项:基于特定血缘关联的非语言信息跨个体传递现象研究(代号:XS)】
苏墨琛【首要原则:一切研究以保护观察对象(苏挽星)的身心健康与意愿为前提。】
写完后,他看着那句“首要原则”,严肃地点了点头。科研很重要,但妹妹更重要。
他不知道的是,此刻正在工作室沉浸在音乐中的苏挽星,忽然没头没脑地想到。
苏挽星【说起来,三哥那个科学怪人,一上午没动静,是不是又在实验室捣鼓什么奇怪的东西了?可别把房子炸了。】
苏墨琛……
他默默地看了一眼旁边工作台上放着的一小瓶处于稳定状态的复合试剂。嗯,看来下次做危险实验,得去研究所的专业实验室。
家,还是要保证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