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便是赤裸裸的构陷!将刘嬷嬷之死与端妃宫里的人扯上关系,暗示端妃不仅作伪证,还可能参与了灭口。
端妃脸色一白,心知这是皇后的毒计。她若辩解,便是与皇后、与失去皇嗣的安陵容对立;若不辩,便是默认。皇帝看着端妃沉默的模样,心中的天平彻底倾斜。
“端妃身子不适,日后便在延庆殿好好静养吧,无事,不必出来了。”皇帝一句话,变相软禁了端妃,剪除了甄嬛一条最有力的臂膀。
第二计,动摇根基——目标:胧月。
解决了端妃,皇后将目光投向了甄嬛最大的软肋——女儿胧月。
几日后,敬妃带着胧月在御花园玩耍,胧月不知怎的,忽然发起高烧,口中呓语不断。太医诊治后,说是受了惊吓,邪风入体。
皇后第一时间赶到咸福宫,握着敬妃的手,语重心长:“好端端的,胧月怎会受惊?敬妃,不是本宫多心,如今宫里流言纷纷,都说……是甄答应德行有亏,触怒神灵,这才报应到了帝姬身上啊。”
敬妃脸色骤变,将胧月紧紧抱在怀里:“皇后娘娘明鉴!胧月只是吹了风,与甄答应何干!”
“本宫自然不信这些无稽之谈。”皇后叹息一声,“可人言可畏。胧月是皇上的心头肉,若真因生母之过而有个三长两短……皇上那里,本宫如何交代?你抚养胧月,又怎能担待得起?”
字字句句,如冰锥刺入敬妃心中。她深知皇后的手段,更明白皇帝此刻对甄嬛的厌弃。皇后这是在逼她站队,逼她为了自保,也为了胧月的“平安”,彻底与甄嬛划清界限,甚至……主动提出甄嬛不配为母。
敬妃看着怀中因发烧而小脸通红的胧月,心中天人交战,巨大的恐惧与无奈攫住了她。甄嬛被禁足降位,端妃被软禁,自己若再倒下,还有谁能护住胧月?还有谁能等来沉冤得雪的那一天?
景仁宫的阴谋如一张巨大的网,趁着皇帝盛怒、甄嬛被囚的时机,迅速收拢。失去孩子(无论真假)的安陵容博得了皇帝全部的怜悯与补偿心理;而被扣上“不敬纯元”、“害死皇嗣”两顶大帽子的甄嬛,似乎已被打入无间地狱,连带着她的盟友也风雨飘摇。
安陵容快速养好身体,或者说,她迅速恢复了那副精心维持的、惹人怜爱的苍白模样。她深知,失去的“皇嗣”是她此刻最有力的武器,必须物尽其用。皇帝因“丧子”之痛和对她的怜惜,赏赐如流水般送入延禧宫,更是连续多日陪在她身边,温言安抚。
安陵容倚在皇帝怀中,指尖缠绕着龙袍的衣带,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哽咽与柔弱:“皇上,臣妾如今什么都不求了,只求皇上龙体安康,只求……不要再有无辜之人受委屈。甄姐姐……不,甄答应她,想必也是一时糊涂,如今她失了位份,又禁足宫中,想必已知错了。臣妾每每想起,心中虽痛,却也……不忍深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