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青锋引:少年行
本书标签: 古代 

宫闱秘辛与旧敌余孽

青锋引:少年行

长安的秋意比终南山来得更早。沈青砚与苏轻寒返回时,朱雀大街两侧的梧桐已落满金黄的叶子,马车碾过叶片,发出细碎的声响。刚到宅院门口,就看到楚星河焦急地等候在那里,他身上的劲装沾着尘土,显然刚经历过一场奔波。

“你们可算回来了!”楚星河拉着两人走进院内,压低声音道,“郭嵩在狱中咬出了太后的贴身太监刘忠,此人竟是血影堂安插在后宫的眼线,昨天夜里畏罪自杀了,死前销毁了所有证据。”

沈青砚眉头一皱:“畏罪自杀?恐怕没这么简单。刘忠在太后身边多年,肯定知道不少秘密,他一死,线索就断了。”

苏轻寒将江南带回的证据副本放在桌上:“温尚书那边有什么动静?皇上对太后的处置有定论吗?”

“皇上虽软禁了太后,却念及多年情分,没有深究。”楚星河叹了口气,“而且郭嵩的卷宗里,有不少朝中官员的名字被划掉了,显然有人在暗中动手脚,想保下这些人。”

正说着,温庭远的管家匆匆赶来,递上一封密信:“沈将军,我家老爷让您立刻去尚书府一趟,说是有重要的事情商议,还请务必小心,最近府外总有不明身份的人游荡。”

沈青砚心中一凛,与楚星河、苏轻寒交换了个眼神,三人乔装成普通百姓,分三路前往尚书府。沈青砚绕到府后小巷,从翻墙进入,温庭远早已在书房等候,见他进来,立刻关紧门窗,从书架后取出一个紫檀木盒。

“青砚,你看看这个。”温庭远打开木盒,里面是一枚雕刻着凤凰图案的玉佩,玉佩边缘有一道细微的裂痕,“这是从刘忠的尸体上找到的,不是宫中之物,反而与十年前‘宸妃案’的证物极为相似。”

“宸妃案?”沈青砚愣住了。他曾在父亲的旧书中看到过记载,宸妃是太子的生母,十年前因“巫蛊之罪”被打入冷宫,不久后便病逝了,当时此案震动朝野,却因证据不足草草了结。

“没错。”温庭远的声音带着凝重,“我怀疑宸妃案并非巫蛊这么简单,刘忠的玉佩很可能是当年参与此案的信物。若能查清宸妃案的真相,或许能找到太后背后的更大势力。”

沈青砚抚摸着玉佩上的纹路,心中泛起疑云:“刘忠是太后的人,怎么会有宸妃案的信物?难道当年的案子与太后有关?”

“不仅有关,恐怕太后就是主谋。”温庭远压低声音,“我最近查到,宸妃去世前,曾掌握了太后家族贪墨军饷的证据,想呈给皇上,结果没过多久就出了巫蛊案。当时负责查办此案的,正是郭嵩的父亲,也就是太后的兄长。”

就在这时,书房外突然传来一声惨叫,紧接着是护卫的怒喝。温庭远脸色骤变:“不好,有人闯进来了!”

沈青砚立刻拔出铁钎,守在门口。片刻后,一名护卫浑身是血地冲进来:“老爷,是血影堂的人!他们人多势众,我们快挡不住了!”

话音刚落,书房的门被踹开,鬼见愁带着十几名黑衣护卫冲了进来,手中的弯刀泛着寒光:“沈青砚,温尚书,今天就是你们的死期!”

“你还没死心?”沈青砚冷笑一声,挥舞铁钎迎了上去。温庭远也拔出佩剑,与护卫们缠斗在一起。

鬼见愁的目标显然是紫檀木盒中的玉佩,他避开沈青砚的攻势,直扑书桌。苏轻寒和楚星河此时也冲了进来,苏轻寒甩出毒针,射中两名护卫的手腕;楚星河则一剑挑飞鬼见愁的弯刀,将其逼退。

“玉佩我已经交给太子了,你们休想拿到!”温庭远大喊一声,故意迷惑对方。

鬼见愁脸色一变,攻势顿时放缓。沈青砚抓住机会,铁钎直刺他的胸口,鬼见愁狼狈后退,却被楚星河一剑划伤肩膀。“撤!”鬼见愁知道讨不到好处,带着护卫们狼狈逃窜。

战斗结束后,温庭远擦了擦额头的冷汗:“看来血影堂的人是冲着玉佩来的,这枚玉佩背后的秘密,比我们想象的更重要。”他将玉佩交给沈青砚,“你拿着这个去找太子,他是宸妃的儿子,理应知道更多内情。我会留在府中,吸引敌人的注意力。”

沈青砚接过玉佩,郑重道:“温叔父放心,我一定会查清真相。”

离开尚书府后,沈青砚按照约定的暗号,在东宫侧门见到了太子赵珩的亲信侍卫。侍卫引着他穿过曲折的回廊,来到东宫的“静心苑”——这里是太子处理私密事务的地方,陈设简单,却透着一股书卷气。

太子赵珩正坐在窗前批阅奏折,见沈青砚进来,立刻起身迎上:“青砚,你可算来了。江南的事我已得知,多亏了你和温尚书,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沈青砚掏出玉佩,递到太子面前:“殿下,您认识这枚玉佩吗?它与十年前的宸妃案有关。”

太子看到玉佩,身体猛地一震,伸手接过,指尖因用力而泛白:“这是……母妃的贴身玉佩!当年母妃被打入冷宫前,曾将这枚玉佩交给我,说若日后遇到危险,可凭此玉佩找一位‘故人’相助,可没过多久,玉佩就不见了,我一直以为是被太后的人搜走了。”

“这么说,刘忠身上的玉佩,就是当年失窃的那枚?”沈青砚心中一动,“殿下可知母妃说的‘故人’是谁?”

太子摇头:“母妃没说具体姓名,只说是当年救过她性命的江湖人。”

两人正商议着,侍卫突然进来禀报:“殿下,太后宫里的人送来懿旨,说太后病重,想请您去后宫探视。”

沈青砚眉头一皱:“殿下,恐怕有诈。刘忠刚死,太后就突然病重,很可能是想诱您入宫,趁机对您不利。”

太子点头:“我也觉得蹊跷,但她毕竟是太后,若不去,反而会落人口实。这样,青砚你扮作我的侍卫,随我一同入宫,也好有个照应。”

半个时辰后,太子的仪仗抵达后宫的“长乐宫”。宫殿内弥漫着浓郁的药味,太后躺在病榻上,脸色苍白,看起来确实病得很重。她的贴身宫女端来汤药,递到太子面前:“殿下,太后娘娘特意让奴婢熬了您最爱喝的莲子羹,请您用一点。”

沈青砚注意到宫女的眼神闪烁,悄悄用指尖沾了一点莲子羹,放在鼻尖轻嗅——果然有问题,羹汤里加了微量的“牵机散”,虽不致命,却能让人四肢无力,失去行动能力。“殿下,小心!”他低喝一声,挥掌打翻了瓷碗。

“大胆侍卫!竟敢对太后不敬!”宫女厉声呵斥,同时对门外使了个眼色。十几名手持长剑的太监冲了进来,将太子和沈青砚团团围住。

太后突然从病榻上坐起,脸上哪里还有半分病容:“赵珩,你以为扳倒了郭嵩,就能高枕无忧了?哀家告诉你,这后宫的主人,从来都是哀家!”

“太后,您为何要如此?”太子的声音带着失望,“父皇待您不薄,我也从未想过与您作对,您为何非要置我于死地?”

“不薄?”太后冷笑一声,“当年若不是你母妃从中作梗,哀家的儿子怎会早夭?若不是你挡了靖王的路,哀家怎会落到这般田地?今天,你们两个都别想活着离开长乐宫!”

沈青砚拔出铁钎,将太子护在身后:“殿下别怕,有我在!”他运转“破阵诀”内力,铁钎舞得密不透风,冲上来的太监纷纷被击退。太子也拔出佩剑,与沈青砚并肩作战。

激战间,沈青砚注意到宫殿的梁柱上缠着细小的引线,引线的另一端连接着墙角的火药桶——太后竟然想同归于尽!“殿下,快走!这里有火药!”他大喊一声,拉着太子朝着殿外冲去。

“想走?晚了!”太后按下手中的机关,引线瞬间燃起。沈青砚见状,猛地将太子推出殿外,自己则转身扑向火药桶,用铁钎挑飞引线。就在引线落地的瞬间,宫殿的横梁突然坍塌,沈青砚躲闪不及,被砸中肩膀,重重摔在地上。

“青砚!”太子惊呼着冲回来,将他扶起。沈青砚忍着剧痛,指着太后:“快……抓住她!”

太后见计划失败,想要跳窗逃跑,却被赶来的东宫侍卫拦住。她瘫坐在地上,眼神空洞,嘴里喃喃自语:“输了……我还是输了……”

沈青砚被抬回东宫诊治,苏轻寒和楚星河闻讯赶来,看到他肩膀上的伤,苏轻寒心疼得红了眼眶,立刻为他处理伤口。“都怪我,没有及时发现太后的阴谋。”沈青砚虚弱地说。

“这不怪你。”太子坐在床边,语气沉重,“是我太大意了。不过这次也多亏了你,不仅揭穿了太后的阴谋,还保住了母妃的玉佩。”他掏出玉佩,“我已经派人去查母妃当年提到的‘故人’,相信很快就会有消息。”

三日后,沈青砚的伤势稍有好转,太子的亲信侍卫就带来了消息:“殿下,沈将军,我们查到了!宸妃当年提到的‘故人’,是江湖上的‘隐贤庄’庄主周隐,此人十年前曾是宸妃的护卫,宸妃出事后,他就带着家人隐居在长安城郊的山中。”

“隐贤庄?”沈青砚眼睛一亮,“此人或许知道宸妃案的真相,还可能掌握着太后家族贪墨军饷的证据。我们必须尽快找到他。”

太子点头:“我已备好了马车,你们现在就出发,务必将周庄主安全带回长安。”

沈青砚、苏轻寒和楚星河带着几名东宫侍卫,前往长安城郊的隐贤庄。庄院坐落在半山腰,周围绿树环绕,看起来宁静而隐蔽。门口的老仆见他们前来,警惕地问:“你们是谁?来这里做什么?”

“我们是东宫的人,特来拜见周庄主,有关于宸妃娘娘的事情想请教。”沈青砚递上太子的令牌。

老仆犹豫片刻,转身进去通报。不多时,一位须发花白的老者跟着老仆出来,他身着青色长衫,眼神锐利,正是周隐。“各位请进。”周隐的声音平淡,却透着一股威严。

进了庄内,周隐将三人请进客厅,开门见山道:“你们是为宸妃的玉佩而来吧?十年前我就料到,这枚玉佩迟早会重现世间。”他从书房取出一个木盒,里面是一叠泛黄的账本,“这是当年郭家和太后家族贪墨军饷的证据,宸妃发现后,本想呈给皇上,却被他们先下手为强,扣上了巫蛊的罪名。”

沈青砚接过账本,翻看几页,上面详细记录着每一笔贪墨的数额和流向,落款处还有郭嵩父亲的签名,证据确凿。“有了这个,就能彻底定太后和郭家的罪了!”他兴奋道。

周隐叹了口气:“当年我没能保护好宸妃,一直心存愧疚。这些年我隐居在此,就是为了守护这些证据,等待沉冤昭雪的一天。”

就在这时,庄外突然传来厮杀声,楚星河冲进来:“不好!是血影堂的人!他们怎么找到这里的?”

周隐脸色骤变:“肯定是太后的余党泄露了消息!庄内有密道通往山下,你们带着证据快走,我来拖住他们!”

“不行,要走一起走!”沈青砚道。

“没时间了!”周隐将木盒塞进沈青砚手中,“保护好证据,为宸妃报仇,这比什么都重要!”他拔出佩剑,朝着庄外冲去。

沈青砚知道事态紧急,不再犹豫,带着苏轻寒、楚星河和侍卫们,顺着密道逃离隐贤庄。刚到山下,就听到庄内传来一声惨叫,显然周隐已遭遇不测。沈青砚握紧拳头,眼中满是悲愤:“周庄主的仇,我们一定要报!”

返回东宫后,太子看到账本,震怒不已,立刻将证据呈给皇上。皇上看完账本,终于下定决心,下旨将太后废黜,打入冷宫终身监禁,郭家涉案人员全部处死,与郭家有牵连的官员也被一一查办。

血影堂因失去太后的支持,成了朝廷通缉的要犯,鬼见愁带着残部躲进了长安城外的黑风山,负隅顽抗。太子任命沈青砚为剿匪总管,率五百官兵前往黑风山围剿。

黑风山地势险要,山脚下布满了陷阱。沈青砚派斥候探查清楚地形后,制定了围剿计划:楚星河带两百人从正面进攻,吸引敌人的注意力;苏轻寒带着医兵和民壮,在山后搭建临时伤兵营;沈青砚则带三百人,从西侧的悬崖绕到山顶,居高临下发动突袭。

战斗打响后,楚星河的队伍很快就与血影堂的人交上了火。鬼见愁亲自坐镇山顶,指挥手下抵抗,双方打得难解难分。沈青砚带着队伍,趁着夜色,沿着陡峭的悬崖悄悄爬上山顶。看到楚星河的队伍渐渐不支,他一声令下:“放箭!”

数百支箭矢同时射下,血影堂的人猝不及防,纷纷倒地。鬼见愁见状,怒不可遏,朝着沈青砚冲来:“沈青砚,我跟你拼了!”

沈青砚挥舞铁钎,与鬼见愁缠斗在一起。两人激战数十回合,沈青砚抓住机会,铁钎狠狠砸在鬼见愁的胸口,将其击飞。鬼见愁口吐鲜血,倒在地上,再也爬不起来。

“首领!”血影堂的残余势力见鬼见愁被打败,顿时溃不成军,纷纷放下武器投降。

围剿结束后,沈青砚带着鬼见愁的尸体返回长安。太子亲自在城门口迎接,对他赞不绝口:“青砚,你又立了大功!血影堂被剿灭,长安终于可以彻底安稳了。”

沈青砚摇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只是周庄主为了保护证据牺牲了,实在可惜。”

“周庄主的功绩,我会奏请皇上,追封他为‘忠义伯’,让他的后代享受朝廷俸禄。”太子道。

几日后,皇上降旨:追封周隐为忠义伯,其子孙世袭爵位;沈青砚护国有功,晋升为镇国大将军,留任长安,辅佐太子处理朝政;楚星河晋升为禁军副统领,掌管京城防务;苏轻寒医术高明,特赐“金匾”,允许在长安开设“皇家医馆”,专为朝中官员和百姓诊治。

圣旨宣读完毕,沈青砚、楚星河和苏轻寒站在皇宫大殿上,接受百官的祝贺。沈青砚望着殿外的天空,心中百感交集。从北境的浴血奋战,到长安的暗流涌动,他们经历了无数生死考验,终于换来了长安的安宁。

然而,当他走下大殿,看到墙角一个不起眼的黑影时,心中突然泛起一丝不安。那黑影戴着斗笠,遮住了面容,却在转身的瞬间,露出了一枚熟悉的“影”字令牌——血影堂竟然还有漏网之鱼!

黑影察觉到沈青砚的目光,迅速消失在宫墙的拐角处。沈青砚握紧手中的铁钎,眼神变得锐利。他知道,虽然太后倒台,郭家覆灭,血影堂也基本被剿灭,但长安的平静之下,或许还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而他的使命,还远远没有结束。

当晚,沈青砚在宅院的庭院里,与苏轻寒、楚星河商议。“血影堂还有漏网之鱼,说明他们背后可能还有更大的势力。”沈青砚道,“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继续追查,彻底清除隐患。”

楚星河点头:“我会加强京城的巡逻,尤其是皇宫和太子府周围,绝不能让敌人有可乘之机。”

苏轻寒道:“我会在医馆里留意往来的病人,或许能从他们口中得到一些线索。”

夜色渐深,长安的灯火次第亮起,照亮了这座历经风雨的都城。沈青砚站在庭院里,望着天上的明月,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无论前路还有多少荆棘,他都会守护好长安,守护好他在意的人,就像当年守护北境一样。因为他知道,有些责任,一旦扛起,就再也不能放下。而新的挑战,或许已在不远处等待着他们。

上一章 第二章下篇 青锋引:少年行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四章 漏雨之鱼与江湖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