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重大的军情,自然瞒不住。”靖王语气沉重,“朝堂之上,已有御史据此弹劾煜哥‘纵敌’、‘念及私情’,更有人旧事重提,要求严惩夫人你……是陛下暂时压了下来,说要等煜哥后续战报和详细陈情。”
沈璃闭上眼,能想象到太子一党此刻的得意。兄长的出现,不仅坐实了“叛国”,更成了攻击萧煜和她最有力的武器!
“王爷今日告知这些,是为何意?”沈璃睁开眼,目光已恢复了几分清明,尽管心底依旧惊涛骇浪。
靖王看着她,眼中带着一丝欣赏,也有一丝怜悯:“夫人是聪明人。如今局势,于你,于煜哥,皆是大不利。太子党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本王与煜哥自幼一同长大,深知其为人。他既在战场上有所迟疑,其中必有隐情。望夫人……暂且忍耐,静待转机。府外之事,本王会尽力周旋。”
“多谢王爷。”沈璃深深一福。她知道,靖王能冒险前来告知内情,已是雪中送炭。
送走靖王,沈璃独自在房中呆了许久。
窗外天色渐暗,如同她此刻的心情。
兄长……你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何会走到这一步?
萧煜……你那一瞬间的怔忡,又是因为什么?
她摩挲着袖中那柄冰冷的匕首,萧煜离去时的话言犹在耳:“在你我之间的账清算之前,我不会让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拿走属于我的东西。”
包括你哥哥的命,和真相。
所以,他是因为这个承诺,才在战场上对兄长手下留情吗?还是……有别的原因?
她发现,自己竟然开始试图去理解、甚至去相信那个将她囚禁于此的男人。
这种变化让她感到心惊,却也无可奈何。在绝对的困境和迷雾般的真相面前,她与萧煜,仿佛成了被命运捆绑在一根蛛丝上的两只虫豸,看似对立,却又不得不相互依存。
几日后,一道圣旨传入靖国公府。
并非问罪,而是嘉奖。
皇帝褒奖靖国公萧煜收复朔方之功,赏赐金银绸缎若干。但同时,圣旨中也提及“慕容珏叛国之事,证据渐明,着靖国公继续追查,务必擒拿归案,以正国法”。对于沈璃,圣旨只字未提,既未解除软禁,也未加深责罚。
这是一种极其微妙的平衡。皇帝在保萧煜,也在观望。同时,他将追查慕容珏、甚至可能“大义灭亲”的责任,明明白白地压在了萧煜肩上。
这道圣旨,像一块巨石投入原本因林婉茹倒台而略显平静的府内,再次激起了千层浪。
下人们看沈璃的眼神,又多了一层畏惧与疏离——毕竟,她的兄长是“叛国者”,而国公爷,可能要亲手去擒杀她的兄长!
柳老夫人派人送来了一些补品,言语间却透着“好自为之”的意味。
连苏晴,都好几日未曾露面。
沈璃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立。
但她没有时间自怜自艾。圣旨意味着北境的压力更大,萧煜的处境更艰难,而太子党的下一次攻击,也必定会更加凶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