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未亮时,丞相府的朱红大门已被鎏金灯笼缀满,映得门楣上“囍”字如熔金般耀眼。林若瑶端坐于镜前,描金妆奁里的珍珠粉被侍女青瓷轻轻扫过面颊,凤冠上九只点翠凤凰垂着的东珠,随着她细微的呼吸轻轻晃动——这顶凤冠是先帝亲赐的规制,缀着三百二十七颗明珠,比历代太子妃的规制还多了三分之一,是陛下特批的“独一份”荣宠,所以她必须要佩戴此凤冠。
“阿瑶,莫怕。”母亲握着她的手,锦帕上已浸了泪,“太子殿下心细,往后定会护你周全。”林若瑶望着镜中一身正红绣金凤嫁衣的自己,指尖轻轻攥住裙摆,那裙摆上用金线绣着的“百子千孙图”,每一针都是苏州绣娘耗了三个月才完成。她转头看向立在门边的父亲,素来威严的丞相此刻也红了眼眶,只沉沉道:“丞相府永远是你的后盾。”
此时林若瑶看向了那一顶银丝凤冠,她想着的是今天要带这顶凤冠出嫁,可皇上却赐下了含有三百二十七颗明珠的凤冠,若她出嫁不带御赐的凤冠会惹怒圣颜,所以她只能看着林清迟送的凤冠发呆。
院外忽然传来震天的鼓乐声,是迎亲的队伍到了。林若瑶起身时,哥哥林栖辞上前一步,稳稳托住她的手肘,身旁的宋清迟则默契地扶住她的另一侧腰肢——宋清迟今日特意告假以哥哥的名誉来送她。两人皆是一身绯红吉服,小心翼翼地护着她踩过铺在地上的红毡,毡子从内院一直铺到府外街口,足有三里长,全是用江南上等的云锦织就。
刚到府门口,便见街面上早已人山人海。百姓们挤在街道两侧,手中捧着花瓣、彩绸,见她出来,纷纷将花瓣撒向空中,欢呼声几乎盖过鼓乐。“是太子妃!”“瞧这气派,真是咱们大胤朝头一份!”孩童们举着糖葫芦追在队伍旁,禁军士兵们身着银甲,手按腰间佩剑,排成两列从丞相府一直延伸到皇宫,每十步便有一名禁军肃立,银甲在阳光下反射出冷冽的光,护得迎亲队伍纹丝不动。
林若瑶盖住红盖头,侍女青瓷视线越过人群,忽然瞥见街角处,太子萧景渊正骑着一匹纯白的骏马,一身玄色绣金龙纹礼服,腰束玉带,手中握着嵌玉马鞭。他没有像寻常迎亲队伍那样在府外等候,而是亲自上前,在她面前翻身下马,玄色衣摆扫过地面,动作间满是郑重。“若瑶。”他声音温和,“今日起,你我便是夫妻。”
上轿时,林栖辞和宋清迟依旧护在她身侧,直到将她稳稳送入那顶八抬龙凤轿中。轿身由上好的紫檀木打造,四周缀着明黄色的流苏,流苏上挂着小小的铜铃,走动时发出清脆的声响。轿外,禁军统领亲自带队,三百名禁军护着花轿,与太子的迎亲队伍汇合,浩浩荡荡向皇宫行去,宋清迟就这样亲自看着心爱的人慢慢离开自己的视线。街道两旁的商铺早已挂出“与民同乐”的牌匾,店家们将备好的喜糖、糕点往人群中抛洒,百姓们争抢着,笑声、欢呼声此起彼伏,连护城河上都飘着载满花瓣的彩船,整个京城都浸在喜庆里,只有宋清迟与林若瑶心事重重。
花轿行至承天门时,太子翻身下马,亲自走到轿前,掀开轿帘。林若瑶被他搀扶着走出花轿,抬头便见皇宫的朱红宫墙在阳光下格外庄严,通往太和殿的御道上,红毡一直铺到殿门口,两侧立着文武百官,皆身着朝服,躬身行礼。
金鸾殿内,明黄色的龙椅上坐着陛下与皇后,殿中燃着百合与龙涎香,香气清雅。太子牵着林若瑶的手,一步步走向宫殿,在礼官“吉时到”的唱喏声中,两人并肩而立,行三拜之礼——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拜夫妻对拜。当礼官高声宣布“礼成”时,殿外传来九声钟鸣,响彻整个京城,那是只有国之大典才会有的礼遇,是陛下为这场婚礼特批的荣宠。
林若瑶垂眸望着太子交握在自己手背上的手,那双手温暖而有力。她忽然想起离开家时,母亲在她耳边说的话:“阿瑶,你嫁的不仅是太子,更是整个大胤的安稳。”而此刻,殿外百姓的欢呼声仍隐约传来,她知道,这场盛大的婚礼,不仅是她与太子的姻缘,更是陛下与民同乐的心意,是整个王朝的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