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论坛结束后,苏念和TNT一行人飞往肯尼亚,准备与非洲木雕传承人卡玛合作——将非洲木雕的敲击节奏、传统鼓点与中国古筝融合,创作一首“中非非遗融合曲”,为下一张专辑预热。
飞机降落在内罗毕机场时,热带草原的热风裹挟着草木清香扑面而来。卡玛带着一群身着传统服饰的族人在机场等候,手里捧着色彩斑斓的马赛族珠饰,笑着递给苏念:“欢迎你们!我已经准备好木雕工具和传统鼓,就等你们一起创作了。”
可刚抵达卡玛的非遗工坊,第一个难题就摆在面前。卡玛的族人用当地语言演唱的传统歌谣,旋律起伏极大,带着强烈的草原奔放感,与古筝的温润音色完全不搭。苏念尝试了三次改编,要么歌谣旋律被古筝盖过,要么古筝显得突兀,急得她对着音轨反复调试,额头上的汗把T恤都浸湿了。
“要不我们放弃歌谣?”严浩翔看着屏幕上杂乱的音轨,语气里带着无奈,“只保留木雕敲击声和鼓点,这样融合起来更简单,也不容易出错。”
“不行!”卡玛立刻摇头,眼里满是失落,“这首歌谣是我们部落的‘生命之歌’,讲述的是祖先在草原上生存的故事,是非洲非遗的核心。要是去掉,这首融合曲就失去了灵魂。”
苏念看着卡玛难过的样子,心里格外不是滋味。她想起自己当初坚持要在歌曲里保留皮影戏元素的心情,立刻开口:“我们不放弃!只是暂时没找到契合点,再试试别的方法。”
马嘉祺蹲在工坊外的老树下,看着远处草原上迁徙的角马,突然灵光一闪:“非洲歌谣是‘外放的生命力’,古筝是‘内敛的东方韵’,硬凑肯定不行。不如我们去马赛马拉草原走走,看看草原的风声、动物的叫声,说不定能找到连接两者的‘中间音’。”
第二天一早,他们跟着卡玛深入马赛马拉草原。越野车行驶在颠簸的土路上,窗外是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原,长颈鹿悠闲地啃着树叶,斑马群像流动的黑白条纹。卡玛突然让司机停车,指着不远处的树林:“那里有我们部落的‘灵感之地’,很多传统歌谣都是祖先在那里创作的。”
走进树林,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光影。卡玛的族人拿起传统鼓,敲击出沉稳的节奏,嘴里唱起“生命之歌”。苏念坐在一棵猴面包树下,抱着便携古筝,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歌谣的高音像草原的雄鹰鸣叫,低音像大地的脉搏跳动,而林间的风声“沙沙”作响,恰好能中和两者的极端。
“我有办法了!”苏念突然睁开眼,指尖在古筝上弹出一串轻快的旋律,“用古筝模仿风声,作为歌谣和古筝的过渡!高音部分让古筝配合歌谣拔高,低音部分让古筝下沉,再用木雕敲击声做‘桥梁’,肯定能行!”
所有人立刻围过来。卡玛的族人继续演唱,苏念跟着风声的节奏弹奏古筝,马嘉祺用手机记录下木雕敲击的不同力度,丁程鑫则和卡玛一起调整鼓点节奏。当三者第一次完美融合时,猴面包树的叶子仿佛都在跟着晃动,卡玛激动地站起来,拍着大腿唱起了歌,族人也围着他们跳起了传统舞蹈。
可新的危机接踵而至。当天晚上,卡玛突然接到部落长老的电话,语气凝重:“族里有人反对和外国人合作,说会让部落的非遗‘变味’,不让卡玛继续参与,还把传统鼓和木雕工具都收走了!”
“怎么会这样?”贺峻霖手里的录音笔差点掉在地上,“我们明明是想传播非洲非遗,怎么会被误解?”
卡玛坐在篝火旁,脸色难看:“长老们思想比较传统,觉得非遗只能在部落内部传承,不能和外界融合。我去跟他们沟通,但不一定能说服他们。”
苏念看着篝火跳跃的火苗,心里又急又慌。要是不能用传统鼓和木雕工具,之前的努力就全白费了,而且还会辜负卡玛的信任。她突然想起白天在草原上听到的雨滴声——当时一场阵雨过后,雨水落在树叶上、岩石上,形成了天然的节奏。
“我们不用传统工具也能创作!”苏念突然站起来,眼里闪着光,“草原的风声、雨滴声、动物的叫声,都是天然的‘乐器’!我们可以用录音设备收集这些声音,再用卡玛剩下的简易木雕工具敲击,配合古筝和歌谣,一样能做出融合曲!”
这个想法让所有人眼前一亮。接下来的三天,他们化身“声音收集者”,清晨去草原录斑马的蹄声,中午在树林录雨滴打树叶的声音,傍晚跟着卡玛的族人学唱歌谣,晚上就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改编。
苏念把雨滴声处理成“过渡音”,斑马蹄声作为“轻节奏”,再用简易木雕工具敲击出深沉的低音,配合卡玛族人的歌谣和自己的古筝。当第一版demo完成时,帐篷里一片寂静,随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卡玛激动地抱住苏念:“这就是我想要的!既有非洲草原的生命力,又有中国的温柔,是真正的‘中非同心’!”
卡玛立刻把demo发给部落长老。第二天一早,长老们亲自来到帐篷,握着苏念的手,用不太流利的英语说:“这首曲子让我们看到了非遗的新可能,你们不是在‘改变’非遗,而是在‘延续’它的生命。我们同意合作,把传统鼓和木雕工具还给你们!”
合作重新推进,进度飞快。当最后一个音符录制完成时,苏念坐在帐篷外,看着草原上的落日,余晖把天空染成金红色。马嘉祺走过来,递给她一瓶冰镇果汁:“累坏了吧?这次能成功,多亏了你坚持不放弃,还能从自然里找到灵感。”
苏念接过果汁,喝了一口,甜丝丝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其实我也要谢谢卡玛和长老们,他们让我明白,非遗传承不是墨守成规,而是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用新的方式让更多人看到它的美。”
卡玛拿着刚雕刻好的中非融合风格木雕——上面刻着古筝弦纹和非洲草原的角马,笑着走过来:“这首曲子就叫《草原与古筝》!等专辑发行,我要带着族人去中国,和你们一起在舞台上表演,让更多人看到中非非遗的魅力!”
苏念看着木雕上跨越国界的图案,心里满是期待。她知道,这次非洲之行不仅解决了合作阻碍,更让她找到了非遗融合的新方向——自然与文化的碰撞,才是最动人的音乐。而未来,他们还会带着这份理念,去更多国家,让不同文化的非遗在音乐里相遇、绽放。
只是她没注意到,星娱的眼线偷偷拍下了他们在草原上收集声音的照片,发给了星娱负责人——一场针对“中非融合曲”的新阴谋,正在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