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科技开放日的那天,季向阳抱着“向阳号”刚走到活动区,就被一阵讨论声吸引。只见角落的桌子旁,一个戴蓝色鸭舌帽的男生正对着拆开的无人机摆弄,手里拿着迷你摄像头,眉头皱得紧紧的。
“是不是摄像头太重,无人机带不起来呀?”季向阳忍不住凑过去问。男生抬头看她,眼睛一亮,指着无人机机身:“你怎么知道?我想装摄像头拍社区风景,可装上后它就飞不高了。”秦乔这时也挤过来,盯着摄像头接口:“我们给‘向阳号’装过螺旋桨,要不试试换个轻点的支架?”
男生立刻来了精神,从书包里掏出零件盒:“我叫林墨,平时就喜欢拆改无人机!”何千喜姐妹抱着安全气囊模型走过来,何千喜指着“向阳号”的太阳能板:“我们的赛车用了双动力,你也可以给无人机加个迷你太阳能板,说不定能补点电!”林墨眼睛瞪得更大,伸手摸了摸“向阳号”的彩虹条纹:“这赛车也太酷了!太阳能+潜水+安全气囊,你们居然能把这么多功能装进去!”
杨莹莹把画板放在桌上,指着新画的“航拍歌词”:“我们还想给‘向阳号’加摄像头呢,这样能拍它飞起来的样子!”林墨一拍桌子:“那咱们可以一起试!我有闲置的轻量化摄像头,刚好能装在赛车机身侧面!”
说干就干。大家把桌子拼在一起,“向阳号”和无人机并排放在中间。林墨先把摄像头拆下来,用尺子量“向阳号”的机身宽度:“得做个L型支架,把摄像头架在侧面,才不会挡住太阳能板。”秦乔立刻从零件箱里找来电锯和薄木板:“我来锯支架,上次做防水阀门练过手!”他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按着木板,锯子慢慢推进,木屑落在铺好的报纸上。
季向阳和林墨一起接摄像头导线,何千喜则拿着之前的动力笔记,对照着调整导线接口:“之前我们接备用电池时,发现接口松了会断电,这次得用绝缘胶带多缠两圈。”肖千喜帮他们扶着机身,杨莹莹就在旁边画示意图,把支架位置、导线走向都画在纸上,还在旁边写了“小心别碰彩虹条纹”的提醒。
可装支架时又出了问题——木板有点厚,拧螺丝时总蹭到机身的彩虹条纹。“这样会把颜料蹭掉的!”杨莹莹急得站起来。林墨盯着支架看了会儿,突然从书包里掏出砂纸:“我把支架边缘磨薄点,再贴层软胶,既能固定,又不会蹭到颜料。”他握着砂纸轻轻打磨,季向阳蹲在旁边帮忙吹掉木屑,不一会儿,磨薄的支架就刚好卡在机身侧面,软胶贴上去后,彩虹条纹完好无损。
摄像头装好后,大家迫不及待地去社区广场测试。季杨杨和吴忧也赶了过来,帮他们拉好安全线。林墨操控遥控器,“向阳号”缓缓升空,侧面的摄像头开始工作,手机屏幕上立刻出现了广场的画面——孩子们的笑脸、远处的滑梯、随风飘动的彩旗,都清晰地映在屏幕里。
“快看!拍到彩虹条纹了!”季向阳指着屏幕,只见“向阳号”转弯时,侧面的粉色彩虹条纹一闪而过,和广场上的彩旗相映成趣。杨莹莹哼起了新改的歌词:“摄像头转呀转,拍下快乐一片片”,林墨跟着节奏点头:“下次咱们可以给摄像头加个保护壳,这样潜水时也能拍水下风景!”
测试结束后,林墨把自己的无人机零件盒递给季向阳:“以后咱们每周都来社区工作室,一起升级‘向阳号’和无人机!”秦乔立刻掏出笔记本,写下“航拍计划”:“下周先做水下保护壳,再给摄像头加夜视功能,晚上也能拍!”何千喜姐妹则在旁边补充:“还要测试安全气囊和摄像头的配合,万一碰撞,得先保护好摄像头!”
夕阳下,五个孩子围在一起,对着“向阳号”和无人机讨论得热火朝天。季向阳摸了摸摄像头,又看了看身边的新伙伴,心里暖暖的——原来梦想就像“向阳号”的零件,遇到新的伙伴,就能拼接出更棒的创意,就能飞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