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轻小说 > 写写网上看到的设定
本书标签: 轻小说 

把破碎的罐子扔到湖里

写写网上看到的设定

时间像指间的流沙,无声滑过。三个月,在苏晚密集的会议、跨国电话、谈判和应酬中,几乎感觉不到流逝的痕迹。

岚江集团的订单顺利签署,庆功宴的香槟酒渍早已干涸。苏晚的生活恢复了高速运转的常态,只是偶尔,在驱车经过某个熟悉的街角时,她会想起那家叫做“蓝屿”的咖啡店,以及那个有着微红耳廓和认真眼神的年轻店长。这种想起不掺杂任何情绪,更像是在核对一个已被归档的项目资料。

直到这天下午,她需要一份之前存放在“蓝屿”附近私人银行保管箱里的文件。车子恰好经过那条熟悉的街道,她鬼使神差地让司机在路口停下。

“蓝屿”的招牌依旧,只是门口悬挂的黑板上,用粉笔画着的咖啡豆旁边,多了一行小字:“新品:沉入湖底的心意”。

苏晚的脚步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她推开门,风铃声依旧清脆。

店里没有其他客人,午后阳光懒懒地洒进来。顾言澈站在吧台后,正低头摆弄着咖啡器具。听到门响,他抬起头。

四目相对。

苏晚清晰地看到,他眼底迅速掠过一丝复杂的波动,像是平静湖面被投入一颗石子,惊诧,痛楚,还有某种她无法解读的、沉淀后的东西。但他很快垂下了眼帘,继续手中的动作,只是紧绷的下颌线泄露了他并不平静的内心。

三个月不见,他瘦了些,轮廓显得更加分明,身上那种少年气的毛躁感似乎被磨平了不少,添了几分沉默的棱角。

苏晚像过去无数次那样,走到靠窗的老位置坐下。她没有点单,他也没有问。空气凝滞着,只有咖啡机偶尔发出的细微声响。

过了不知多久,顾言澈端着一杯清水走了过来,放在她面前。他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站在桌旁,目光落在窗外被阳光晒得发白的街道上。

然后,他转过头,看向她。眼眶是红的,带着血丝,像是熬了夜,又像是压抑了太久的东西终于找到了裂缝,想要挣扎而出。

“苏晚。”他的声音沙哑得厉害。

苏晚抬起眼,平静地回视他,等待着他的质问、指责,或是任何符合逻辑的后续。

但他没有。他只是红着眼睛,问了一个完全出乎她意料的问题:

“往碎了的罐子里倒水的话……会怎样?”

问题突兀,怪异,像是一段毫无来由的呓语。苏晚微微蹙眉,大脑高速运转,试图理解这个隐喻背后的含义,以及他提问的意图。是指责她心如铁石,无法容纳情感?还是暗示他的付出如同付诸东流?

基于字面逻辑和物理常识,她给出了最直接的回答:“水会全部流走吧。”她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稳,听不出任何波澜。

“是啊,”她甚至顺着他的比喻,进行了补充和确认,语气带着一种事不关己的剖析,“我就像破碎的罐子,永远无法被填满。”她试图用这个比喻,向他,也向自己,再次明确那个残酷的事实——她缺乏感受和回馈爱意的能力。

顾言澈沉默地看着她,看了很久。久到苏晚几乎以为这场诡异的对话就要到此为止。

然后,他再次开口,声音依旧沙哑,却带着一种奇异的、近乎孤注一掷的平静:

“那如果把罐子抛到湖里呢?”

苏晚愣住了。

这个答案不在她任何预设的应对方案里。破碎的罐子,无法盛水,这是本质缺陷,是问题的核心。抛入湖中?这改变了什么?罐子依然是破碎的,它无法因为身处湖中就变得完整,它依然无法主动“容纳”任何东西。

但是……

她的思维模式是纯粹的结果导向和逻辑构建。她瞬间拆解了这个比喻——湖,代表一种包容性的、不要求回馈的“给予”环境?或者,代表一种不再试图“修复”或“填满”,而是选择“共存”的状态?

她无法理解这种非理性的、近乎诗意的逻辑跳跃。这违背了她认知世界的基础。

然而,就在这片逻辑的废墟之上,一个全新的、冷硬的、纯粹基于利益评估的方案雏形,骤然浮现。

他知道了她的本质,依然提出了一个……听起来似乎可以持续存在的“解决方案”?这意味着,他或许能够接受一个“不被爱”的事实,同时提供他所能提供的“湖水”(他的感情,他的存在,或许还有他背后代表的、与岚江集团持续稳定的关联?)。

她不需要爱,但她需要“正常”的社会关系作为掩护,需要稳定的合作网络,需要……一个像顾言澈这样,知情且似乎仍愿意停留的、合适的伴侣形象。这能省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符合社会预期,甚至对未来的商业活动有所助益。

风险在于他的不稳定。但他此刻的表现,显示出一种非同寻常的……韧性?

苏晚垂下眼帘,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下一小片阴影,遮住了她眼中飞速计算的神色。几秒钟后,她重新抬起眼,看向顾言澈。他依旧站在那里,红着眼眶,紧抿着唇,像是在等待一场最终的审判,又像是在坚守最后一座城池。

她的脸上没有任何被感动的痕迹,没有羞涩,没有喜悦,甚至没有一丝温度的提升。她只是用一种评估合作方案可行性的口吻,清晰而平静地说:

“这样……也不错。”

顾言澈的瞳孔猛地一缩。紧接着,一种巨大到几乎能将他淹没的、难以置信的狂喜,如同决堤的洪水般冲垮了他脸上所有的紧张、痛楚和不确定。他几乎是踉跄着上前一步,想要握住她的手,又在触碰到她平静无波眼神的瞬间,硬生生克制住,只是将双手紧紧握成了拳,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他笑了,眼眶还红着,笑容却明亮得刺眼,带着一种如释重负的、近乎虚脱的激动。

“好……好!”他声音颤抖,语无伦次,“晚晚……我……我会……”他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过于激动的情绪,“我会对你好的,很好很好!”

苏晚看着他脸上那毫不掩饰的、纯粹因她的应允而绽放的光彩,看着他眼中自己那张冷静得近乎漠然的脸孔倒影。她微微偏开头,避开那过于炽热的视线,端起面前那杯他倒的清水,喝了一口。

水温正好。

她放下杯子,目光投向窗外。阳光依旧明媚,街道上车流如织。一切似乎都没有改变,一切又都已经不同。

他在狂喜,以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用他所谓的“湖水”般的深情打动了她这块冰冷的顽石。

而她,只是在评估了所有利弊之后,选择了一个于她而言,现阶段最优化、最省事的解决方案。

一个不需要爱,但或许可以稳定运行的……合作模式。

顾言澈开始以男朋友的身份,密集地出现在苏晚的生活中。

他每天雷打不动地发送早安晚安的信息,内容琐碎而温暖:“今天店里的草莓挞特别成功,给你留了一份。”“下雨了,带伞了吗?需要我来接你吗?”

他记得她所有公开的“喜好”,尽管那些大多是她精心筛选后展示的标签。他会送她那个冷门作家的精装全集,会在她加班到深夜时,带着精心搭配的、她曾“无意”提过喜欢的某家粥铺的夜宵,安静地等在她公司楼下。

他看她的眼神,永远充满了毫不掩饰的爱意、珍视和一种近乎虔诚的满足。仿佛只要她允许他留在身边,就是他所能想象的全部幸福。

苏晚配合着他的所有安排。她会收下他的礼物,道谢;会在他来接时,坐上副驾驶;会在他絮絮叨叨说着店里趣事时,适时地点头,或者给出一个程序化的微笑。她扮演着一个“合格”的女朋友,举止得体,无可挑剔。

只是,她从不主动联系他,从不询问他的日常,从不因他的付出而表现出特别的感动。她接受一切,如同接受阳光和空气,自然,却没有任何主动索求或情感反馈。

一次,顾言澈兴致勃勃地带她去一家需要提前数月预料的餐厅庆祝他们所谓的“一个月纪念日”。餐厅环境浪漫,食物精致。顾言澈显然精心准备过,言谈举止间充满了期待。

苏晚安静地用餐,在他举杯时配合地碰杯,在他分享趣事时安静聆听。一切都恰到好处。

直到晚餐结束,起身离开时,顾言澈自然地想要去牵她的手。

他的指尖刚刚触碰到她的微凉的皮肤,苏晚的手臂几不可察地僵硬了一下,随即,她以一种极其自然的、伸手去拿放在旁边座椅上手包的姿势,不着痕迹地避开了这次接触。

动作行云流水,毫无破绽。

顾言澈的手在空中停顿了一瞬,然后缓缓收回,插进了自己的外套口袋。他脸上的笑容未变,只是眼底深处,那簇名为期待的火苗,似乎几不可察地,黯淡了那么一瞬。但他什么也没说,依旧体贴地为她拉开椅子,披上外套,如同守护着世上最珍贵的宝物。

坐进车里,顾言澈倾身过来,想为她系上安全带。距离拉近,他身上清冽的咖啡豆香气混合着一点淡淡的须后水味道,将她笼罩。

苏晚的身体再次出现了那种极其细微的、本能的紧绷。在他扣好安全带抬头的瞬间,她已经将脸转向了车窗那一侧,假装在看窗外流动的夜景。

密闭的车厢内,空气仿佛凝滞了几秒。

然后,她听到顾言澈轻轻地、几乎微不可闻地吸了一口气,随即,发动机平稳启动的声音响起,打破了这片沉默。

他依旧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

只是握着方向盘的双手,比平时要紧了些,骨节泛出用力的白色。

苏晚看着车窗外飞速掠过的霓虹灯光,色彩斑斓,映在她漆黑平静的瞳仁里,却激不起半点涟漪。她清晰地感知到了自己身体的排斥反应,也敏锐地捕捉到了他那一刻的失落。

但她心底的计算结果是:目前状态,尚在可控范围。他选择了接受和沉默,证明“湖水”理论,暂时有效。

这就够了。

又一个阳光明媚的周二下午,苏晚再次踏入“蓝屿”。这次,她是以“女朋友”的身份,前来品尝顾言澈新研发的、以她的“偏好”为灵感命名的特调咖啡——“晚光”。

店里流淌着舒缓的爵士乐,阳光透过玻璃窗,在木质桌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一切似乎都回到了正轨,甚至比之前更加“完美”。

顾言澈将一杯层次分明的咖啡放在她面前,深褐色的Espresso与洁白的奶泡缓慢融合,顶部用可可粉撒出了一个精致的字母“S”。他看着她,眼睛亮晶晶的,带着显而易见的期待和讨好。

苏晚端起杯子,小啜一口,然后按照预设的反应程序,抬起眼,对他露出一个无可挑剔的、温和的笑容:

“味道很好,我很喜欢。”

顾言澈脸上瞬间绽开的笑容,满足而幸福,仿佛拥有了全世界最甜的糖。

苏晚微笑着,垂下眼帘,遮住眼底那片永恒的、无人能够触及的、冰冷的平静。

阳光在他们之间静静流淌,温暖而和煦,却始终无法真正穿透她周身那道无形屏障分毫。

他沉浸在用爱意构建的湖光山色里,以为终于将珍贵的罐子拥入怀中。

而她,只是选择了一片最适合沉眠的、安静的水域。

合作,愉快。

上一章 怎么把破碎的罐子灌满水 写写网上看到的设定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