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些日子,玉鼎真人背着个大包袱气喘吁吁的跑进院,哮天犬扶着他坐下,他连喝了几杯茶才乐呵呵地说道:“师父的书啊,终于出炉了!”
二人对视一眼,齐声道:“恭喜师父,贺喜师父!”
他拿出两卷书简分给二人,“这是给你的,这是给你的,你们好好看,好好背,不懂的,来昆仑山问师父吧!”
两人乖巧点头,“是,师父。”
他又给哮天犬一卷,“这是给你的,别当骨头咬了。”
哮天犬推辞道:“我就不必了吧,你写一卷也不容易的。”
玉鼎真人笑眯眯的,“没事没事,我抄了好几百卷呢!”
分发完,玉鼎用大包袱收起自己的书简,又兴冲冲的往外跑。
“我走啦!”
“师父,这就走啊?”
二人起身相送。
“是啊师父,怎么不多住些日子?”
玉鼎又想起什么,颠颠的跑回来坐在席子上,拿出头上的毛笔。
“来来来,师父给你们签个名!”
“哦。”三人纷纷把书简递过去,玉鼎在上面写上“玉子”二字。
写完还乐呵呵地说道:“我看在是自己人呐,师父才给签的!一般人呐,师父一撇一画都不给的!”
话虽如此,但当玉鼎跑到灌江口大街上摆了个摊子送书的时候,又说:“我是看在大家都熟的份上,才给你们签名的!一般人,一撇一画都不给的!”
引得百姓连连道谢。
“哎对了!你可以把这卷抄下来,拿去卖钱!”
百姓还以为他想要分成,戏称:“要不要给您分点儿?”
玉鼎连连摆手,“不不不!不用!我玉子意在唤醒世人,不看重钱财。”
杨戬和灵昭读完玉鼎的书,次日清晨便下定了决心,游览名山大川,参悟大道。简单收拾了行囊,对着院中的桃树道:“师父的书里说,大道不在昆仑之巅,而在人间烟火、山川湖海。我们便顺着他的足迹,走一趟三界。”
灵昭颔首,眼底闪着期待:“既能降妖除魔,护佑沿途生灵,也能参透师父书中未言尽的道理,何乐而不为?”
二人与梅山兄弟辞行后,带上哮天犬,趁着晨光熹微悄然启程。一路向西,先过蜀地群山,遇着盘踞山谷的瘴妖,吸食路人精气,杨戬刀光一闪便破了妖法,灵昭则以先天纯阳之力净化瘴气,还山谷清明;又至江南水乡,恰逢河神作祟,洪水泛滥,灵昭引剑门山清泉疏导,杨戬以神力加固堤坝,百姓感恩戴德,奉上的米酒清香醇厚。
途中每到一处,他们便拿出玉鼎的书简比对,时而为师父书中的妙论击节赞叹,时而为他记错的妖物习性失笑。遇着难解的谜题,便在月夜下对坐探讨,杨戬沉稳,灵昭通透,往往一语便可点醒对方。哮天犬也不闲着,凭着灵敏嗅觉探查妖邪踪迹,闲时便趴在一旁,用爪子扒着书简“研读”,模样憨态可掬。
行至华山之巅,二人望着云海翻涌,灵昭忽然开口:“师父说‘大道至简,护民为本’,从前我只知守着剑门山,如今才懂,三界生灵皆需庇护,这‘听调不听宣’的誓约,原是让我们有自由护遍四方。”
杨戬侧目看她,眼中满是认同:“从前我执着于‘听调不听宣’的自在,如今却明白,真正的大道,是既能坚守本心,又能顺势而为。降妖除魔不是目的,护得众生安宁,才是道之根本。”
话音刚落,远处传来孩童啼哭,哮天犬立刻警觉地竖起耳朵。二人对视一眼,身形已跃向山下——新的历练还在继续,而他们对大道的参透,也在这一路的风雨与温情中,愈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