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木香巷记事
本书标签: 现代  现实主义 

第二十二章 春风里的新芽

木香巷记事

惊蛰一过,木香巷的泥土就醒了。香樟树下的腊梅谢了,枝桠上冒出嫩红的新芽,陈万青蹲在树下松土,指尖触到湿润的土壤,忽然想起去年种下的腊梅种子——土里藏着的,不只是新芽,还有手艺传下去的盼头。

“陈师傅,您看!”林晓雨举着手机跑过来,屏幕上是“榫卯夏令营”的报名页面,才上线半天,名额就报满了,评论区里全是家长的留言:“想让孩子体验真正的老手艺”“去年体验课的小木勺,孩子一直当宝贝”。她身后跟着两个大学生,是来木坊实习的,背着画板,手里拿着设计稿:“陈师傅,我们想设计一套‘亲子榫卯套装’,里面有简单的工具和木料,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做,您看可行吗?”

陈万青接过设计稿,上面画着迷你刨子、小凿子,还有适合亲子合作的“双人榫”木盒图纸——盒盖和盒身分别由家长和孩子完成,最后拼在一起,严丝合缝。“这个好,”陈万青点点头,在图纸上画了个小记号,“把木盒内侧留块空白,让他们刻上彼此的名字,这样才有意思,就像咱们父子、师徒,把心意刻在木头里。”

陈磊从阁楼搬来新做的展示架,是用之前阴干好的香樟木做的,榫卯结构,没用一根钉子。他把大学生设计的“亲子套装”样品摆在上面,旁边放着孩子们去年做的小木勺、小木牌,还有那本写满故事的《木坊故事集》。“我把展示架分成了‘老手艺’‘新创意’‘亲子情’三个区域,”陈磊说,“让来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咱们的手艺,既有老根,又有新枝。”

梅芳正坐在老工作台前,整理老木匠们捐赠的工具。她给每把工具都系上了新的红绳,旁边贴着手写的标签,上面是工具的名字和主人的故事:“这把墨斗是李木匠的,当年他用它画过几百套榫卯图纸”“这把凿子是老厂长的,他说用它刻过最得意的‘暗榫藏纹’”。张建国走过来,指着一把磨得发亮的小刨子:“这是我刚学手艺时用的,送给夏令营的孩子们,告诉他们,好工具要爱惜,好手艺要用心。”

正说着,王奶奶抱着安安来了,小家伙手里攥着块小小的桃木,上面歪歪扭扭刻着个“木”字——是她跟着陈磊学刻的第一个字。“安安说,要给木坊刻个记号,”王奶奶笑着说,“我教她认‘木’字,告诉她,木头是有温度的,手艺是有心意的。”陈万青接过桃木,在“木”字旁边补了个小小的榫卯纹样,“这样才完整,‘木’字加榫卯,就是咱们木坊的根。”

下午,非遗馆的工作人员带来了好消息:木坊的“榫卯技艺”要编入当地的非遗教材,邀请陈万青和张建国去学校给孩子们上课。“咱们不用讲复杂的技法,就讲木头上的故事,”张建国揣着那本《木坊故事集》,眼里闪着光,“把樟木箱的故事、长命锁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让他们知道,老手艺不是书本上的文字,是藏在日子里的温暖。”

陈万青带着大家在香樟树下栽了棵新的小树苗,是棵小香樟,和老香樟树隔着不远的距离。孩子们围过来,手里拿着小铲子,帮着培土、浇水。陈万青摸着小树苗的枝干,对孩子们说:“这棵小树就像你们,老香樟树就像我们这些老木匠,我们把根扎稳了,你们才能长得壮,咱们的手艺,也才能一代代传下去。”

夕阳西下时,木坊里渐渐安静下来。陈万青坐在老工作台前,拿起那块安安刻了“木”字的桃木,在旁边刻了个小小的笑脸。晚风卷着香樟的新叶香,吹过展示架上的工具和样品,吹过刚栽好的小树苗,吹过每个人的肩头。

他抬头望向窗外,老香樟树的枝叶已经长得茂盛,新栽的小树苗在风里轻轻晃,腊梅枝上的新芽透着嫩红。忽然觉得,所谓的传承,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坚守,而是像这香樟树一样,在老根上长出新枝,在新枝上开出新花——老木匠的手艺是根,年轻人的创意是枝,亲子间的心意是花,而木坊,就是这片让手艺扎根、开花的土壤。

夜色渐浓,木坊的灯亮了起来,灯光透过窗户,落在新栽的小树苗上,也落在老香樟树下的土壤里。土里的新芽在悄悄生长,就像木坊里的故事,就像传下去的手艺,在春风里,一点点,长出新的希望。

需要我帮你把这一章里提到的“亲子榫卯套装”设计稿,整理成一份简单的文字说明吗?这样你后续写剧情时更有参考。

上一章 第二十一章 新春木坊的新年轮 木香巷记事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 课堂上的木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