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有一天,我的手机响了,来电显示是一个优雅得像钢琴曲的号码。我接起来,对面传来一个声音,温和得像刚用钞票熨斗烫过的丝绸:“你好,我是李昊的母亲,想约你聊聊。”我瞬间坐直,感觉不像在接电话,像是在接圣旨。这哪是约会邀请?这分明是“豪门HR”对我这个“准女友岗位”候选人的终面通知。
我怀着上坟(不对,是上朝)的心情,开始为这场“面试”做准备。我对着衣柜沉思:穿得太贵,显得我图他家钱;穿得太便宜,显出我家境贫寒。最后我选了件优衣库的UT,上面印着“保持冷静”,感觉非常应景。
见面地点是一家安静得连咖啡杯碰撞声都像在打雷的餐厅。我提前到了,她准时出现——时间管理精确得像是用瑞士手表量的。李昊妈妈一身高级定制,整个人像刚从时尚杂志封面走下来。我下意识摸了摸我的UT,很好,至少它很柔软。
寒暄过后,“HR”开始了她的专业评估。她没有直接说“你不合适”,而是采用了更高级的“职业发展分析”。
“小静啊,”她放下咖啡杯,动作优雅得像在给奢侈品拍广告,“你和昊昊呢,就像…就像一台法拉利和一辆共享单车。”她微笑着,抛出了这个让我差点喷水的比喻。
“法拉利当然好,但它需要专业的赛道、顶级的保养。而共享单车呢,很便捷,很亲民,但你们的使用场景和生命周期,完全不同啊。”她继续娓娓道来:“比如,昊昊的日常是研究美股、打高尔夫;你的日常可能是赶地铁、抢优惠券。他习惯住酒店只住五星级,你可能觉得民宿更有风情。这些差异,短期内是新奇,长期看,就是无法调和的系统冲突。”
我强忍着没问她:“阿姨,那李昊是法拉利,我是共享单车,我们在一起算啥?非法载客吗?”但我脸上依然挂着人畜无害的微笑,仿佛在说“您这个比喻真是太有创意了”。
趁她喝茶的间隙,我开始了我的“述职答辩”。
“阿姨,您的洞察力太敏锐了!”我眼睛亮晶晶的,像个虚心求教的实习生。“您说的这些,我们还真探讨过!关于法拉利和共享单车,李昊说,他偶尔也喜欢骑共享单车,因为可以吹吹风,看看街景,这叫‘用户体验下沉’。而我也在努力学习‘交规’,争取早日考取‘超跑驾照’。”
我顿了顿,看到“HR”的表情从“一切尽在掌握”变成了“系统出现未知错误”。
“至于生活方式,”我继续侃侃而谈,“他说五星级酒店的床确实舒服,但跟我一起在民宿里研究哪家外卖小龙虾好吃,更有生活气息。我们还约定,以后他的高尔夫球杆和我的共享单车会员卡,要放在同一个储物间里,象征着我们求同存异的伟大精神。”
我看到她精心维护的表情管理系统,似乎出现了短暂的蓝屏。
最后,我使出了终极大招——反向画饼。
“阿姨,我完全理解您的顾虑,您这是对核心资产(您儿子)的负责任态度。但您想啊,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好比两家大公司合并,容易产生‘大企业病’,互相算计股权。而找我这样的,属于天使轮投资,潜力巨大,忠诚度高!我能给贵公子提供稳定的情绪价值,强大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一颗不图他家产(主要也是图不过来)的真心!这性价比,您琢磨琢磨?”
那场“绩效评估会”最终在一种奇妙的氛围中结束。“HR”没能给我发出“解聘通知”,而我,成功地把一场“劝退会”变成了“项目可行性研讨会”。
走出餐厅,我长舒一口气,给李昊发消息:“面完了。你妈试图用 Metaphor(隐喻) 解雇我,但我用 PPT(瞎掰) 稳住了局面。晚上撸串庆祝一下?”
他秒回:“牛逼!等我,开我的‘法拉利’去接你这辆‘共享单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