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夜的欢腾过后,青石镇的故事像长了翅膀,往更远的地方飞去。
几日后,京城的画坊里多了幅新画:《上元欢宴图》。画中,百姓们举着喇叭高歌,烟花在夜空织成彩锦,角落里,穿龙袍的皇帝正和卖豆腐的老汉碰碗,碗里的奶茶冒着热气。画师说,这画要送进宫,让宫里的人也瞧瞧,外头的日子能热闹成什么样。
叶冰荷的奶茶铺子前,渐渐多了些生面孔。有从江南来的绸缎商,捧着新样的锦缎来换奶茶方子;有塞北的牧民,赶着成群的牛羊来求“能让牧草疯长”的法子。叶冰荷也不藏私,把改良的稻种分给农人,把做豆腐的新法教给妇人,连镇上的学堂,都添了她捐的几十本《算学启蒙》。
初夏时,钦差带着皇帝的御笔亲书来了青石镇。圣旨没说别的,只给叶冰荷赐了块“济世安民”的匾额,还赏了两匹宫里织的云锦。叶冰荷把匾额挂在铺子门楣上,云锦却裁成了小块,分给镇上的姑娘们做了帕子——她说,好东西要大家分着用,才更有意思。
这年秋收,青石镇的粮仓堆得比山还高。新稻种长出的谷子饱满沉实,一亩地能多收两石粮。农人们推着粮车往镇外送,说是要让邻县的人也尝尝这新米的味道。路上,他们哼着叶冰荷教的调子,调子简单,却透着一股子踏实的欢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好日子,在后头……”
云端上,折颜的桃花扇摇得更欢了。他看着下方田埂上忙碌的身影,笑着对墨渊道:“你瞧,一颗种子落进土里,能长出一片田;一个人心里的热乎劲儿,能暖热一整个天下。”
墨渊望着那片翻滚的稻浪,稻浪尽头,叶冰荷正蹲在田埂上,给一个学步的孩童擦脸上的泥。阳光落在她身上,像镀了层金边,和远处“济世安民”的匾额交相辉映。他沉默片刻,轻轻“嗯”了一声——原来,人间最动人的风景,从不是神仙的逍遥,而是凡人在烟火里,把日子过成诗的模样。
东华帝君依旧站在云端,只是袖中的手,悄悄松开了些。他望着那片热闹的镇子,望着那个被人群围在中间、笑得眉眼弯弯的女子,忽然觉得,这人间的烟火,或许比九重天的流云,更值得多看几眼。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着,奶茶的甜香混着稻子的清香,在青石镇的街巷里漫溢。谁也说不清,叶冰荷还会带来什么新鲜事,但镇上的人都知道,只要她在,日子就总会往更热闹、更实在的方向走——就像田里的稻子,只要根扎得深,就总能盼来沉甸甸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