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0月28日,星期二,你好,陌生人。
你是否已经释怀了?
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我并没有感觉到不开心,只是觉得不快乐!
手机没信息可回,游戏不想打,天天刷刷视频,时而欢喜时而感动,每当夜深感觉很累。却执着不肯睡,总觉得身边缺了些东西,又说不出缺了些什么,经常会在睡不着的时候,反思自己走过的路,做过的决定。也会在某一瞬间,觉得自己走错了很多路,在这个冷漠现实的世界里,重情重义的活着。
我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很晚才睡,也不知道在等什么,一个人刷着手机,看着触动心弦的文案,在无数个睡不着的夜里,思考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生气憋着不说,总爱胡思乱想,敏感且会突然情绪低落,陷入精神内耗。
今日话题'自己'
我一直觉得,“自己”这个词,是世上最熟悉又最陌生的存在。
它像一面镜子,却总是在不同的光线下,映出不一样的轮廓。
小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一个透明的孩子。大人说话时,我会安静地坐在角落,用耳朵去捕捉他们语气里的情绪。父亲的叹息里有疲惫,母亲的笑声里藏着一丝勉强。那时我不懂,只觉得这些细微的波动,像空气里看不见的风,轻轻推着我长大。
记得有一次,母亲带我去菜市场。冬天的早晨,地面结着薄冰,卖菜的阿姨手指冻得通红,却依然大声吆喝。母亲一边和摊主讨价还价,一边把我拉到她身后,怕我被人群挤散。
“妈,我们买胡萝卜吗?”我小声问。
“买,你不是爱吃胡萝卜炖牛肉嘛。”母亲笑着说。
回家的路上,她把买的热豆浆揣在怀里,递给我时还带着体温。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被紧紧护住的,像放在口袋里的一颗糖,被小心保存着。
上小学时,我喜欢在作文本上写一些奇怪的句子。比如“秋天是一只会唱歌的猫”,老师在旁边用红笔圈了出来,写了一个大大的“好”。那一刻,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可以被看见,被肯定。那种感觉,像在漆黑的房间里点亮了一盏小灯,不亮到刺眼,却足以让我看清脚下的路。
我还记得有一次,学校举办朗诵比赛。我报名了,却在比赛前一天突然失声——不是嗓子坏了,而是心里像被什么堵住,说不出话来。那天,我站在后台,看着别人一个个走上台,声音或高昂或温柔,而我只能攥着稿子,手心全是汗。
“你没事吧?”旁边的同学问。
“没事……”我勉强笑了笑。
比赛结束后,我在校园的梧桐树下坐了很久。风吹过,落叶掉在我的肩上,我突然觉得,自己像那些叶子,轻飘飘的,没人注意,也没人挽留。
中学的自己,开始变得倔强。我会在课堂上和老师争论一道题的解法,会在日记里写下“我要离开这里”的句子。那时候的离开,不是地理意义上的,而是一种渴望——渴望摆脱被安排的人生,渴望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可现实是,每天还是要背着沉重的书包,从一个教室走到另一个教室,从一张试卷写到另一张试卷。
我记得有一次模拟考试,我的数学只考了59分。晚上回家,父亲没有骂我,只是递给我一杯温水,说:“没事,下次再努力。”
我接过水杯,心里像被什么轻轻敲了一下,“爸,我是不是很笨?”
父亲笑了笑,“笨不笨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愿意努力。”
那杯水很烫,我却一口喝完了,好像这样就能把心里的委屈和不甘冲掉。
高中三年,是我最沉默的时期。我不太和同学说话,课间喜欢一个人去操场散步。那时候的操场,下午总有阳光斜斜地照下来,把跑道分成明暗两半。我常常站在分界线那里,觉得自己就站在两种人生的边缘——一边是按部就班的安全,另一边是未知的冒险。我没有迈出那一步,却在心里反复练习跨过去的动作。
大学,我终于离开了家。那是一个陌生的城市,冬天很冷,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刚开始的日子,我常常一个人去食堂,坐在角落,看着别人三三两两地谈笑。我害怕被人注意,又害怕不被人注意。有一次,宿舍的灯坏了,我在黑暗里摸索着找手机,突然很想家。可当我拨通母亲的电话时,却说:“妈,我挺好的,不用担心。”
“真的吗?最近冷,记得多穿衣服。”母亲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担忧。
“嗯,我知道。”
挂掉电话后,我在被子里哭了很久。那时候我才明白,长大,有时候就是学会在电话那头说“我很好”,而心里早已波涛汹涌。
大学四年,我做了很多第一次的尝试——第一次上台演讲,第一次在社团活动中主持,第一次一个人去旅行。记得那次去海边,我坐在礁石上,看着海浪一次次拍过来,溅起的水花打湿了我的鞋子。海风带着咸味,吹乱了我的头发,我却不想整理。
“你一个人吗?”旁边的老人问。
“嗯,一个人。”
“一个人也挺好的,安静。”老人望着远方说。
我突然觉得,自己就像那些浪花,被推到某个地方,又被拉回原点。可每一次的起伏,都在悄悄改变着我。
毕业后,我进入了一家公司工作。刚开始,我对一切都充满热情,每天最早到办公室,最晚离开。可渐渐地,我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循环——重复的工作,复杂的人际关系,还有那些永远开不完的会议。
“你最近看起来很累,要不要请假休息一下?”同事问。
“没事,我还撑得住。”我笑了笑。
可我开始怀疑,这是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有一天晚上,我加班到很晚,走出办公楼时,外面下起了雨。我没有带伞,只能在雨里快走。雨水打湿了我的头发和衣服,我却突然笑了——不是因为开心,而是因为那一刻,我感到一种久违的自由。
后来,我辞掉了那份工作。很多人问我,接下来要做什么。我说不知道。他们以为我在逃避,可我知道,我只是想停下来,看看自己到底想要什么。那段时间,我每天早上会去公园跑步,下午去图书馆看书,晚上写一些没人看的文字。
“你这样会不会浪费时间?”朋友问。
“也许吧,但我觉得很值得。”
我知道,那是我和自己重新建立联系的过程。
有一次,我在图书馆遇到一位陌生人。他看我一直写东西,便问:“你在写什么?”
“写自己。”我回答。
他笑了笑,说:“那你得写一辈子。”
这句话像一颗石子,轻轻落入我的心湖,泛起一圈圈涟漪。
我一直相信,人生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河流。它会有平缓的段落,也会有急流和暗礁。而“自己”,就是那个在河里游泳的人。有时候我们会被水流推着走,有时候我们会逆流而上。但无论怎样,我们都在不断地调整姿势,寻找平衡。
现在的我,不再害怕沉默,也不再急于证明什么。我知道,自己有优点,也有缺点;会坚强,也会软弱;会被理解,也会被误解。可这些,构成了独一无二的我。就像一棵树,有笔直的枝干,也有弯曲的年轮。那些不完美的部分,正是岁月留下的印记。
回望这些年,我才发现,“自己”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答案,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它在每一次选择中被塑造,在每一次经历中被丰富。也许,我们永远无法完全了解自己,但正是这种未知,让人生有了继续下去的意义。
所以,我想对自己说:谢谢你,一直走到这里。无论未来会遇到什么,请记得,带着勇气和温柔,继续走下,往前走,不断的走。
所以,今天的你释怀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