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着挖野菜、做咸菜、编筐子,家里攒了不少钱和票证。李秀莲用积分兑换了一台二手的蝴蝶牌缝纫机,让心灵手巧的四儿媳学着做衣服。这下,不光自家能做新衣裳,还能帮村里人做,收点手工费。
五儿媳认药的本事也派上了用场。她跟着系统教程学了些简单的推拿按摩,村里谁有个头疼脑热、腰酸背痛的,来找她按按,她都热心帮忙,偶尔收几个鸡蛋或者一把蔬菜,人缘越来越好。
二儿媳的厨艺更是没话说,她做的馒头暄软,包子鲜香,李秀莲干脆让她多做些,趁着赶集偷偷卖给镇上的工人,生意好得很。
大儿媳管账越来越有条理,还学会了盘算,哪个东西好卖,哪个时节该囤什么货,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就连小儿子李建军,也彻底变了样。不再偷懒耍滑,跟着嫂子们干活不说,还学会了挑水、劈柴,成了家里的壮劳力,偶尔还能帮着去镇上送货。
这天,生产大队的队长找上门来。
“秀莲嫂子,跟你商量个事。” 队长搓着手,有些不好意思,“队里想搞个副业,补贴补贴大家,看你家几个儿媳本事大,能不能……能不能带带队里的妇女?”
原来,队里看李家日子过得红火,眼热了,也想搞点副业增加收入,改善社员们的生活。
李秀莲琢磨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带着大家一起干,还能打响名气,更安全。
“队长看得起我,我没啥说的。” 李秀莲爽快地答应了,“不过丑话说在前头,干活得凭本事,不能偷懒耍滑,赚了钱按劳分配,我可不管谁的面子。”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队长连忙点头。
很快,队里的妇女副业队就成立了。李秀莲让五个儿媳各带一队:大儿媳管后勤记账,二儿媳教做吃食,三儿媳负责腌咸菜,四儿媳教编织,五儿媳则带着大家辨认野菜和草药。
李秀莲自己则坐镇指挥,时不时用系统兑换些种子、工具,甚至是改良的配方,悄悄交给儿媳们。
副业队的效率极高,没多久就做出了一大批咸菜、筐子和针线活。队长托关系联系了镇上的供销社,对方一看东西质量好,当即定下了长期合作。
第一次分红那天,队里的妇女们拿着沉甸甸的钱和票,笑得合不拢嘴。
“多亏了秀莲婶子和她那几个儿媳,不然咱们哪能挣到这外快!”
“以前都说秀莲婶子凶,我看她是真有本事,心也善!”
李秀莲的名声彻底逆转了,从人人避之不及的恶婆婆,成了队里妇女的主心骨。
家里的日子也越来越滋润。李秀莲用积分兑换了肉票、布票,甚至还有一台黑白电视机——这在七十年代的农村,可是稀罕物,引得全村人都来看热闹。
五个儿媳穿着新做的的确良衬衫,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再也不是当初那副怯生生的样子。她们跟着李秀莲学本事,不仅挣了钱,在家里也挺直了腰杆,连自家男人都对她们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