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重生荒年靠系统养娃
本书标签: 古代  养娃  发家致富     

第二十七章

重生荒年靠系统养娃

第八章 传承不息,风范永存

时光荏苒,转眼又是二十年。

李秀莲已是百岁高龄,行动不便,却依旧耳聪目明,每天听着子孙们讲公司的新鲜事,嘴角总挂着笑意。

五个儿媳也都成了头发花白的老太太,但她们依旧没完全退休。大儿媳成了集团的“精神领袖”,偶尔出席重要活动,讲讲李家的创业史;二儿媳的糕点品牌成了老字号,她带着徒弟们守着传统手艺,也琢磨着新口味;三儿媳在村里办起了“妇女创业培训班”,教乡亲们做咸菜、搞种植,把李家的帮扶精神传下去;四儿媳的编织品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她开了学堂,让更多人学会这门手艺;五儿媳的草药铺扩建成了中医院,她的女儿继承了衣钵,成了有名的中医。

李建军也退居二线,把公司交给了下一代打理。但他每天都要去老宅看看李秀莲,陪她唠唠嗑,就像小时候那样。

这年,李家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家宴”——庆祝“李氏集团”成立四十周年,也是李秀莲的百岁寿辰。

全国各地的子孙都回来了,连海外分公司的负责人也赶了回来。老宅的院子里摆满了桌席,比当年的寿宴还要热闹。

席间,重孙辈的孩子们围着李秀莲,叽叽喳喳地问:“太奶奶,您年轻的时候,真的靠挖野菜赚钱吗?”

李秀莲笑着点头,摸了摸孩子的头:“是啊,那时候啊,野菜就是宝,挖满一篮子,就能换粮食,换肉,就能让一家人吃饱饭。”

“那太奶奶您真厉害!” 孩子们眼睛亮晶晶的。

大儿媳接过话头,对着满堂子孙说:“孩子们,你们太奶奶不光厉害,她还教会了我们最重要的东西——不管日子多苦,都要肯吃苦、肯琢磨;不管生意多大,都要守本分、讲情义。咱们李家能有今天,靠的不是运气,是这股子劲。”

她让人端来一篮新鲜的荠菜,放在桌上:“这是我特意让人从老家河滩挖来的,今天让厨房做道荠菜团子,让大家尝尝太奶奶当年的味道。”

荠菜团子端上来,清香扑鼻。每个人都拿起一个,慢慢品尝。那味道,带着泥土的芬芳,带着岁月的沉淀,更带着一股艰苦奋斗的劲儿。

李秀莲也尝了一口,眼睛眯了起来,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七十年代的春天——她带着五个面黄肌瘦的儿媳,在河滩上弯腰挖菜,阳光洒在身上,虽然累,心里却揣着希望。

宴会快结束时,李家的第四代掌舵人,也就是大儿媳的孙子,站了起来:“今天,我宣布一个决定——咱们集团成立‘秀莲基金’,专门帮扶农村妇女创业,资助贫困学生,就像太奶奶当年带着奶奶们致富,带着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一样。”

满堂掌声雷动。李秀莲看着重孙,眼里闪着泪光,轻轻点了点头。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秀莲的身体渐渐衰弱。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她安详地闭上了眼睛,嘴角带着满足的笑容。

她走的那天,全村人都来送她,不少老人哭着说:“秀莲婶子是好人啊,没有她,就没有咱们村的好日子。”

五个儿媳穿着素服,守在灵前,没有嚎啕大哭,只是静静地坐着,手里拿着当年挖野菜用的小铲子——那是李秀莲特意留着的,说这是李家的“传家宝”。

她们知道,娘没有真的离开,她的精神,她的教诲,会永远留在她们心里,留在李家的每一个人心里。

多年后,李家的孩子们在课本上读到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创业故事”,里面配着一张老照片——一位老太太带着五个妇女在河滩挖野菜,笑容淳朴又坚定。

老师会告诉他们:“这就是李秀莲和她的五个儿媳,她们用勤劳的双手,在那个年代闯出了一片天,也告诉我们,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而在李家的老宅里,那把锈迹斑斑的小铲子,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旁边放着一张全家福——百岁的李秀莲坐在中间,五个儿媳围在她身边,身后是满堂子孙,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和她一样的笑容,温暖而有力量。

这笑容里,藏着一个家族的奋斗史,藏着一个时代的印记,更藏着一份永远不会褪色的传承——勤劳、坚韧、团结、感恩。

这,就是李秀莲留给世界最好的礼物。

上一章 第二十六章 重生荒年靠系统养娃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