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深秋悄然而至,零碳生态城的银杏叶铺成金色长廊,光伏建筑的玻璃幕墙反射着柔和的阳光。林昭昭坐在书房里,翻看着最新的全球光伏能源报告——撒哈拉光伏电站已实现24小时稳定供电,惠及欧洲五国;清溪村模式复制到了全国百余个乡村,光伏收益成了村民的“稳定养老金”。
“在看什么?”陆景渊端着两杯热茶走进来,将其中一杯放在她手边,顺势坐在她身旁,目光落在报告上,“撒哈拉的储能系统运行数据出来了?”
“嗯,比预期还稳定。”林昭昭抬头笑了,眼角的细纹里藏着岁月的温柔,“念念昨天发消息说,她的团队在沙漠光伏区试种的耐旱花苗发芽了,还拍了照片给我看。”
她点开手机,屏幕上是一片荒芜的沙漠中,几株嫩绿的芽苗顶着细小的光伏储能灌溉装置,像极了当年他们在清溪村种下的第一片向日葵。
【叮!跨代追光成果落地,解锁“岁月传薪”成就】
【系统温情寄语:从一株芽苗到一片光海,时光不负追光人~】
周末,一家三口难得齐聚。念念已经研究生毕业,留在能源大学任教,同时牵头“沙漠光伏+生态修复”项目,忙得脚不沾地。餐桌上,她兴奋地分享着最新进展:“我们设计的‘光伏固沙网’效果特别好,既能发电,又能留住水分,明年就能在试点区大面积推广了。”
陆景渊给女儿夹了一筷子她爱吃的清蒸鱼,眼底满是欣慰:“注意劳逸结合,别像你妈当年一样,为了赶项目连轴转。”
林昭昭笑着瞪了他一眼:“还说我,你当年为了优化低温组件,在实验室待了整整一个月,差点把胃搞坏。”
饭桌上的笑声漫开来,窗外的阳光透过纱窗,落在三人身上,温暖得不像话。饭后,陆景渊提议去光伏基地走走,那里承载了他们太多的回忆。
基地里,曾经的示范光伏板早已退役,被放进了村史馆,取而代之的是更高效的新一代组件。观光通道上,一群小学生正围着讲解员听科普,其中一个小女孩举着画板,认真地画着光伏阵列,像极了小时候的念念。
“你看,”林昭昭指着那个小女孩,轻声说,“咱们的光,真的传到下一代了。”
陆景渊握住她的手,十指紧扣:“不是咱们的光,是每一个追光者的光,生生不息。”
【叮!追光精神代代相传,解锁“永恒暖阳”终极buff】
年底,全球新能源峰会在零碳生态城举办。林昭昭和陆景渊作为特邀前辈出席,念念则代表青年科研团队发言。站在台上,她看着台下坐着的父母,目光坚定:
“我小时候总问爸妈,为什么要追光?现在我懂了,光不仅是清洁能源,更是一种信念——相信平凡的坚持能改变世界,相信温暖的善意能照亮前路。未来,我们会带着这份信念,让光伏之光照进更多角落,让生态与发展共生,让每一代人都能拥有一片干净的天空。”
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林昭昭看着台上闪闪发光的女儿,忽然想起穿书时系统的提示音,那时她只觉得是一场任务,如今却明白,这场相遇是命运的馈赠——让她在搞事业的路上,遇见了挚爱,养育了传承,活成了真正的自己。
峰会结束后,一家三口走在生态城的夜光跑道上。太阳能路灯柔和地照亮前路,远处的光伏储能塔闪烁着微光,像星星落进了人间。
“爸妈,”念念忽然停下脚步,从包里拿出两个小盒子,“给你们的礼物。”
盒子里是两枚定制的胸针,主体是光伏板造型,上面刻着“追光者”三个字,背面分别刻着林昭昭和陆景渊的名字。“这是用我们项目淘汰的光伏硅片做的,虽然不能发电,却能记住咱们一家人的初心。”
林昭昭接过胸针,轻轻别在衣领上,眼眶微热:“好,我们戴着它,继续陪你追光。”
陆景渊握住妻女的手,抬头看向漫天星光:“岁月会老,但追光的初心不会。只要阳光还在,我们的故事就永远未完待续。”
【系统终极结语:从穿书女配到追光领袖,从二人并肩到三代传薪,林昭昭与陆景渊用一生证明,最好的人生,是与挚爱并肩,向光而行,把每一份坚持都变成温暖的传承。此后岁月,皆为暖阳,追光不止,圆满不息。】
晚风拂过,带着格桑花的清香,光伏板在夜色中泛着淡淡的光。一家三口的身影渐渐远去,笑声却留在了风里,与星光、灯光交织在一起,成了世间最温暖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