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暗涌与伏流
景仁宫请安的风波,如同在沉寂的湖面投下巨石,涟漪层层扩散,搅动了后宫原本就晦暗不清的局势。夏冬春的血染红了宫道的青石板,福子浮肿的尸身从冰冷的井水中被打捞起,这两件事像两股无形的寒气,渗透进紫禁城的每一个角落,让这个秋日愈发肃杀。
一、 凤仪暗怒,椒房骄狂
次日清晨,景仁宫内,檀香袅袅。
皇后端坐凤座,一如既往的雍容端庄,只是眼下淡淡的青影,泄露了她昨夜并未安枕。妃嫔们按位分依次而坐,左下首的座位却依旧空着——华妃,又未到。
殿内鸦雀无声,新晋的宫嫔们经过昨日之事,更是噤若寒蝉,连呼吸都放轻了几分。沈眉庄垂眸静坐,安陵容脸色依旧有些苍白,甄嬛则眼观鼻,鼻观心,将自己尽可能隐匿在人群中。
时间一点点流逝,就在皇后端起茶盏,欲开口说些什么以缓解这难堪的寂静时,殿外终于传来了通传声——“华妃娘娘到!”
只见年世兰身着缕金百蝶穿花云锦裙,外罩一件猩猩红缂丝彩凤纹斗篷,珠翠环绕,光彩照人地走了进来。她步履从容,脸上带着一抹慵懒而明媚的笑意,仿佛全然不觉得自己迟来有何不妥。
“臣妾给皇后娘娘请安。”她微微屈膝,动作流畅优美,却少了那份应有的恭敬,语气更是随意得像在打招呼,“昨夜皇上批阅奏折至深夜,臣妾在旁侍奉,也跟着熬得晚了,今早起迟,还望皇后娘娘勿怪。”
这话语,既是解释,更是炫耀。直接将皇帝搬出来,堵得皇后连一句轻微的责备都无法说出口。
皇后握着茶盏的手指几不可察地收紧了一瞬,面上却依旧是那副宽和的模样,甚至还带着一丝关切的笑意:“妹妹侍奉皇上辛苦,起来吧。皇上龙体要紧,妹妹能替本宫分忧,是好事。”
华妃嫣然一笑,径直走到自己的座位前坐下,目光扫过下方一众妃嫔,尤其在甄嬛身上停留一瞬,带着毫不掩饰的审视与一丝轻蔑。
接下来的请安,几乎成了华妃一人的主场。她时而与丽嫔、曹贵人等心腹说笑,时而对新人们品头论足,言语间带着施舍般的意味,全然未将皇后的威严放在眼中。皇后始终面带微笑,偶尔附和两句,或是温和地提点新人们几句宫规,将那中宫的气度维持得滴水不漏。
然而,端坐上首的甄嬛,却敏锐地捕捉到皇后那捻着佛珠的手指,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那平静温和的面容下,是怎样的惊涛骇浪?华妃这般公然分庭抗礼的姿态,无疑是在挑战皇后最后的底线。
请安结束后,华妃扶着颂芝的手,率先起身,仪态万方地离去,留下一殿神色各异的妃嫔。
皇后看着那猩红色的背影消失在宫门口,脸上的笑容才缓缓收敛,眸中闪过一丝冰冷的厉色。剪秋适时递上一盏新茶,低声道:“娘娘,华妃如今是越发张狂了。”
皇后接过茶盏,指尖冰凉。“夏冬春如何了?”
“已经挪去冷宫偏殿,太医说……腰骨尽碎,即便能保住性命,此生也再无法站立了。”
皇后沉默片刻,淡淡道:“她父亲那边,安抚一下。至于福子……好生安葬,厚待其家人。”她顿了顿,声音低沉下去,“华妃这是在告诉所有人,与本宫作对,或者碍了她眼的人,都是这个下场。”
“娘娘,难道就任由她……”
皇后抬手,制止了剪秋的话。“急什么?”她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树大招风,月满则亏。她越是嚣张,破绽就越多。本宫,等得起。”
二、 新人入局,暗流新生
新晋宫嫔们的正式加入,如同在原本相对稳定的后宫势力格局中,投入了几颗色彩各异、分量不同的石子。
沈眉庄端庄稳重,家世不俗,甫一入宫便得了“贵人”位分,又因性情敦厚,颇得皇后几分青眼,隐隐有被树立为新人典范之意。这自然引来了华妃一党的忌惮,丽嫔、曹贵人等人言语间的挤兑时有发生,但眉庄皆以柔克刚,稳妥应对,倒也未让对方占到太多便宜。
安陵容位分低微,性子又有些怯懦,在人群中常常被忽略。那日目睹夏冬春受刑与井中浮尸后,更是受了极大惊吓,回到延禧宫后便有些恹恹的,时常独自垂泪,与同住一宫的富察贵人关系也颇为疏淡。甄嬛与沈眉庄去看过她几次,宽慰之余,也觉她心思沉重,难以深交。
而在这批新人中,最引人注目的变数,无疑是甄嬛。她虽刻意低调,居住偏远的碎玉轩,但选秀时皇帝的另眼相看,以及那张与纯元皇后颇为相似的容颜,始终是悬在华妃心头的一根刺,也是皇后暗中观察的对象。
这日,甄嬛正与流朱、浣碧在碎玉轩院内修剪那几株半死不活的海棠,忽闻门外传来一阵清脆如银铃般的笑声。紧接着,一个穿着粉嫩宫装、圆圆脸蛋、大眼睛扑闪扑闪的小姑娘蹦蹦跳跳地跑了进来,身后跟着一脸无奈的宫女。
“甄姐姐!甄姐姐!我可找到你啦!”那小姑娘也不认生,直接跑到甄嬛面前,笑嘻嘻地行了个不算太标准的礼,“我是淳儿,住旁边的淳常在方佳氏!我听说甄姐姐这里院子大,就偷偷跑过来玩啦!”
甄嬛看着眼前这个天真烂漫、毫无心机的小姑娘,那双清澈见底的眼眸,仿佛能涤荡尽这宫中的一切阴霾。她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那日荷花池边的悲剧,心中一阵刺痛,但面对淳儿毫无保留的热情,她冰封的心湖竟也泛起了一丝暖意。
“原来是淳妹妹,快请起。”甄嬛含笑扶起她,“我这儿地方是偏了些,妹妹若不嫌弃,常来坐坐便是。”
“不嫌弃不嫌弃!”淳儿连连摆手,好奇地打量着院子,“我觉得这儿挺好,清静!比我那儿好玩多了!”她自顾自地说起自己家乡的趣事,又抱怨宫里的规矩多,叽叽喳喳,像一只快乐的小麻雀。
流朱在一旁听得直乐,浣碧也难得露出了些许笑意。甄嬛看着淳儿,心中感慨万千。与安陵容相处时,她需要小心翼翼,斟酌言辞,生怕触碰到对方敏感的心事。而与淳儿在一起,却只需放松身心,享受这份难得的简单与快乐。在这危机四伏的后宫中,这样纯粹的情谊,何其珍贵。
三、 侍寝将至,风云将起
新人入宫已有一段时日,内务府开始筹备侍寝事宜的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又一颗石子,在后宫掀起了新的波澜。
各宫主位对此反应不一。皇后依旧是一副公正平和的模样,吩咐内务府按规矩办事,不得有误。华妃则明显躁动起来,翊坤宫近日来往的太医、进献保养方子的人络绎不绝,她势必要在侍寝之初,便牢牢抓住皇帝的心。
而对于新人们而言,侍寝更是关乎今后命运的重要一环。有人期盼,有人忐忑,有人暗中使劲。
碎玉轩内,烛火摇曳。
甄嬛对镜而坐,看着镜中眉目如画的自己,心情复杂。选秀那日,皇帝审视的目光仿佛仍在眼前。她知道,自己无法永远逃避。侍寝,意味着她将正式卷入后宫争宠的漩涡,意味着她与那位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帝王,将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交集。
“小主,”浣碧轻声开口,打断了她的思绪,“奴婢打听过了,内务府那边,怕是这几日就要拟定初次侍寝的名单了。”她顿了顿,声音更低,“听说……皇上似乎……问起过小主。”
甄嬛心中微微一紧。该来的,终究会来。
流朱在一旁倒是有些兴奋:“小姐,这是好事啊!以小姐的才貌,定能得皇上青睐!”
甄嬛摇了摇头,目光落在窗外沉沉的夜色上。“圣心难测,恩宠无常。在这宫里,有时候,太过惹眼,并非幸事。”她想起华妃那淬毒般的眼神,想起井中福子浮肿的脸,想起夏冬春凄厉的惨叫。
她拿出那本藏在妆匣深处的《紫禁城异闻录》,提笔蘸墨,在已有的规则旁,缓缓添上一行字:
「其五:恩宠之危。帝王雨露,既是生机,亦是死局。承恩者众矢之的,失恩者形同槁木。须谨记,君恩如流水,今日载舟,明日覆舟。」
合上笔记,她深吸一口气。前路漫漫,迷雾重重,既有无形的规则窥伺在侧,又有虎视眈眈的六宫妃嫔。但她甄嬛,既然踏入了这紫禁城,便没有回头路可走。
侍寝的钟鼓即将敲响,新一轮的较量,已在暗夜中悄然拉开了序幕。而她这个唯一的“无忆者”,将如何在这群拥有先知的重生者与诡异规则的双重夹击下,走出属于自己的生路?
碎玉轩的夜,格外漫长,也格外寂静,仿佛在酝酿着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