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提及,周老板听闻今日的风波后,对她的果断应对称赞不已。他还顺带提到,苏州有位绸缎商近日到此采买绣品,若能顺利拿下这笔订单,“晚绣阁”便可从集市摊位迁至临街铺面。信末附上了绸缎商下榻的客栈地址,并约她明日巳时相会。
苏念安读完信,心头微微一颤,双手紧握着信纸,指尖竟泛起一丝热意。她缓步走到窗边,抬眼望向天际零星点缀的疏星,嘴角悄然扬起一抹浅笑。继母的刁难非但未能击垮她,反倒让她愈发明白,生意场上并无捷径可循,唯有凭借智谋行事、以诚信待人,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长远。
次日清晨,苏念安换上一套素净的青布衣裙,将精心绣制的几幅花鸟绣帕放入锦盒内。她并未急着去见那位绸缎商,而是先来到集市摊位,将昨日帮助自己的陈婶和王师傅各赠了一方绣着兰草的手帕。
苏念安昨日多谢各位仗义执言,这点小东西不成敬意。
陈婶接过手帕,笑得眉眼弯弯,
路人陈婶:苏姑娘可太客气了,你这手艺啊,配得上大生意!
王师傅也爽朗接过,点头道,
路人王师傅:往后要是有人敢为难你,只管说,我们替你撑腰!
苏念安辞别众人后,才匆匆赶往客栈。那位绸缎商柳老板是个年过五十的老者,目光如刀般锐利。他接过绣帕细细端详片刻,点头赞道,
苏念安针脚细密,配色雅致,难得的是丝线品质上乘,可见姑娘用心至极。
苏念安神色从容,语气清朗回应,
苏念安柳老板过誉了,晚绣阁的规矩向来如此——每一根线、每一针绣都必须对得起客人。昨日有人试图在绣线里掺杂断丝,我宁肯多费些工夫提前采购优质原料,也绝不让次品流入市场。
她简单提及昨日之事,柳老板听完,眼中赞赏之意更浓,
路人柳老板: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诚信,姑娘既有这份坚持,在下自然信得过你。
两人很快敲定合作:柳老板允诺以公道价格收购苏念安未来三个月内的所有绣品,还答应替她联络苏州的优质丝线供应商,确保原料来源稳定。临别时,柳老板拍了拍她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
路人柳老板:记住,一时的巧计或许可以解燃眉之急,但长久的诚信,才是生意的根本。
当苏念安返回摊位时,正午的阳光柔和地洒在“晚绣阁”的布幡上,随风轻摆。望着市集中熙熙攘攘的人群,她不禁想起扉页上的那行字迹,心中愈发沉稳笃定。不久之后,“晚绣阁”果然搬进了临街铺面,朱红色的牌匾挂起时,集市里的老主顾们纷纷前来祝贺。
而另一边,继母王氏得知苏念安的生意越做越大,气得将手中的茶碗摔得粉碎。然而,她再不敢派人去生事——毕竟,谁会愿意与一个守信用、有人缘的生意人作对?更何况,落个刻薄寡恩的名声,可不是小事。
苏念安站在铺内,望着伙计们有条不紊地接待顾客,手中轻轻摩挲着那本《商算精要》。扉页上的字迹虽已微微褪色,但其中的道理早已深植于心:“商以智胜,亦以信立。”这句话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她的前行之路,也让“晚绣阁”的名声渐渐烙印在更多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