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法师用纸巾擦了擦嘴角,目光沉静地看向对面的邓妍,语气平和地问道:“邓老师,不知道,那篇‘双师守护’的构想,你看了吗?”
邓妍闻言,眼中立刻闪现出认可的光芒,她放下手中的汤匙,认真回应:“看了。逻辑非常清晰,道理也很深刻,我深受启发。”她顿了顿,脸上突然浮现出难以置信的神情,声音里带着一丝惊愕,“(突然又一愣,转而惊讶)难道……是你写的?!”
刘法师微微颔首,神色依旧平静:“是的。”
邓妍彻底被震惊了。她清晰地回忆起前两天仔细研读的那篇名为 《“双师守护计划”:构建国家主导的未成年人综合免疫系统论纲》 的文章。那篇文章视野之宏大、架构之精密、论述之深刻,给她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文章从时代裂痕与体系性失灵切入,深刻剖析了当前未成年人保护面临的严峻挑战,尤其是那种披着“为你好”外衣的“渣男式父权”对儿童心灵的摧残,以及在大国意识形态竞争背景下,守护下一代心灵阵地的极端重要性。
文章的核心,是提出了一项由国家司法系统与专业心理力量结成“双师”同盟的综合性社会构想。它详细阐述了“主师”(由国家检察机关选派的、永久脱离刑事案件序列的检察官)与“辅师”(专业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定位、神圣使命,以及借鉴道教师徒文化智慧的分阶段介入模式。从早期的观察期,到立约期庄严的拜师仪式(由道协高功法师在孔子像前主持,并经省高检批准),再到日常的赋能监督(如刚性落实“双减”,教授基于“国宴标准”的生活技能以夺回被家长垄断的“生活定义权”),构建了一套从早期干预到终极守护的全面防护网。
更令邓妍拍案叫绝的是文章的文化战略部分,它明确提出这是一场“文化解释权”的争夺战,旨在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用真正的传统文化精髓对抗被曲解利用的“伪传统”。而针对高段位控制者的“认知祛魅”战术,以及最终极的“程端阳式守护”(当家庭环境极度危险时,主师检察官将升华为孩子的法定社会母亲和生命锚点),都体现了该计划应对极端情况的周密考量与深厚的人文关怀。
文章最后将这一计划提升到面向2035年的战略投资高度,指出大国之争的关键在于下一代,而“双师守护计划”培养出的心灵健全、精神明亮、拥有文化自信的青年,将是决定国家命运的最宝贵资本。
邓妍当时读完,就感觉这篇文章的思想见地极为深刻,让她深受启发,内心激荡不已。她认为,这个计划如果真的被国家采纳并实施,必将是一个利在千秋万代的伟大宏图。
此刻,得知作者竟是眼前这位全真派的刘法师,邓妍在震惊之余,迅速串联起了所有线索。她明白了刘法师的深层用意:他显然知晓了安旎决绝地离开刑事案件序列、转入未检部门的原因,也深切理解安旎内心的痛苦与转变后的追求。他这个“双师守护计划”,如果真的被采纳,其核心的“主师”角色,正是为安旎这样的未检检察官量身定做的,能够让他们发挥最大光和热的舞台。
在那里,安旎无需再面对冰冷的公诉席,而是能将她那经历痛苦淬炼后愈发深沉的温柔与坚定,化作用国家亲权守护一个个具体孩子的磅礴力量。她可以成为那个在神圣仪式中与孩子缔结守护契约的“主师”,可以运用被赋予的权威去刚性落实“双减”以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可以教授“国宴标准”的生活技能帮助孩子夺回尊严,更可以在最黑暗的时刻,成为孩子不离不弃的“程端阳”。
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使命的升华,是安旎自我救赎之路与国家未来战略的完美契合。
邓妍看着刘法师,眼神中充满了敬佩与一种看到希望的振奋:“我明白了……这个构想,如果真的能实现,那将是……”
她的话没说完,但两人目光交汇处,已然看到了一个可能的、充满光明的未来。在那个未来里,无数个像周斯越一样的孩子,将有机会在“双师”的守护下,挣脱阴影,茁壮成长。而安旎,也将在这样宏大的事业中,找到她灵魂的真正归宿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