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燕归林深
本书标签: 校园  双男主 

第八章 独白

燕归林深

我是燕书砚

世界于我而言,并非一方盲目感受的游乐场,而更像是一盘巨大且隐秘的棋局。每一次互动背后都藏着规则,每一处得失都需要拉长时间才能看清分量。大多数人凭本能落子,靠情绪驱动,但我很早便明白,要先审视棋盘,再决定如何走下一步。

林墨,在我开启这场漫长对弈之初,突然闯入,直直落在天元的位置上。他打乱了我精心预设的布局,却也让我发现了另一种乐趣——那种在混乱中摸索答案、在未知里找到意义的过程。

---

**两岁的变量**

“书砚,这是林墨,以后就是你最好的朋友。”妈妈指着那个总是蹦蹦跳跳的小身影说道。

他摇摇晃晃地朝我跑来,一把抢过我手中的彩色圆环。“喂——”我还未来得及抗议,他已经将圆环塞进嘴里啃了一口,再递回来时,那上面沾满了亮晶晶的口水。我皱起眉头盯着他,心里泛起一丝复杂的情绪。

他没有像爸爸那样立刻妥协归还,也没有像妈妈那般赔着笑脸安抚我。他的行为那么奇特,却又显得理所当然。这明明是我的东西,可他对待它的方式,却完全不同于我见过的任何一种模式。

---

**三岁的秩序干扰者**

我把玩具汽车按颜色排成一列:红色的消防车、蓝色的警车、黄色的工程车,整整齐齐,像彩虹一样漂亮。然而,林墨来了。他随手抓起蓝色的警车和红色的消防车,用力撞在一起,“砰”地一声,嘴里还模仿着刺耳的警笛声,“呜哇呜哇——”

原本井然有序的世界顿时乱作一团。我没有哭,只是静静看着他。他玩得投入极了,眼睛发亮,笑容灿烂,似乎连空气都被他的活力点燃。片刻犹豫后,我也拿起黄色的工程车,轻轻推向它们,与那些碰撞的残骸融为一体。

他笑得更大声了,仿佛这是某种认可。或许,秩序不仅仅是单一的排列。可以按颜色,也可以按“会不会撞在一起”重新定义。

---

**四岁的测试**

我发现,只要自己安静地坐下来看书,林墨总会很快凑过来。他会问:“砚砚,你在看什么呀?”或者干脆在我身边摆弄他的玩具,不吵也不闹,就像一片贴合的拼图。

有一次,我躲在花园的角落里默数到十,他果然出现了。另一次,我藏到餐桌底下,刚数到八,他的脑袋就探了进来,带着一点狡黠的笑意。“抓到你啦!”他说。

于是,我得出了一个初步结论:他的行为轨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被我的位置预测甚至引导。这种关联,让人感觉奇妙又有趣。

---

**五岁的代价与共享**

妈妈给了我两块蛋糕,叮嘱其中一块要分给林墨。我端着蛋糕去找他,他正一个人埋头挖沙子,手中捏着一块雪白的石头,看起来像极了珍宝。

我把两块蛋糕全都递给他。他愣了一下,接过其中一块咬了一大口,然后想了想,把那块最亮的白色石头递给我。

这个交换很简单,却令人愉悦。我用一块并不在意的蛋糕,换来了他视为至宝的东西。而看到他脸上的满足神情,比独自享用两块蛋糕更加有趣。

---

**六岁的防御性布局**

班上有个男孩总喜欢扯思研的小辫子,每次她都会哭得很伤心。告诉老师是最直接的解决办法,但会被贴上“告状精”的标签;打架则是下策,疼不说,还不一定奏效。

于是,我故意在第二天“失手”将颜料盘打翻在他最爱的恐龙绘本上。他气冲冲地跑去告状,结果不仅挨了批评,还因为之前欺负思研的事被老师狠狠训斥了一顿。

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敢靠近思研半步。用一场看似偶然的小意外,成功化解了一个长期的问题,这种策略可谓高效。

---

**七岁的惯性**

林墨已经习惯在遇到困难时,第一个看向我;在得到新玩具时,第一个跑向我;甚至摔跤的时候,即使忍住没哭,也会下意识寻找我的身影。

这样的惯性让我感到安心。在他心中,我已经占据了固定且优先的位置。维持这种状态,远比重新建立联系要省力得多,也稳妥得多。

---

**八岁的价格评估**

他送给我一张他珍藏已久的奥特曼卡片。其实我对这些没什么兴趣,更喜欢捧一本厚实的百科全书消磨时间。但我还是收下了那张卡片,并将它小心翼翼地夹进了我最常翻阅的那本书页间。

后来,每当我翻开那本书,他总是会忍不住瞄一眼那张卡片,眼里闪烁着欣慰与欢喜。原来,接受并妥善保管对方珍视的物品,竟会产生远超物品本身的价值。

---

**九岁的隐性引导**

一天,他说想去踢球,我则想去图书馆。我没有拒绝,只是微微一笑,说:“好啊,不过能不能先陪我去图书馆还本书?只要五分钟,然后陪你踢一整天都行。”他爽快地答应了。

到了图书馆,我却被一本新书吸引住了,不知不觉多待了二十分钟。而他呢,并没有催促,反倒随手拿起一本漫画翻了起来。最终,我们俩谁也没提踢球的事,直接回家了。

比起生硬地否定,巧妙地引导显然更容易达成目的,而且无需引发任何冲突。

上一章 第七章 冬青与槲寄生 燕归林深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九章 你们亲爱的标题相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