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财阀纪元
本书标签: 都市  重生 

釜底抽薪

重生之财阀纪元

赵天宇的威胁如同投入池塘的石子,激起涟漪后便迅速沉寂。陆然并未将其放在心上,他的全部精力都聚焦在“华科高新材料”那片即将掀起惊涛骇浪的海域。

  陈默的持股稳定性模型初步有了结果。数据显示,“华科”的股权相当分散,除了控股股东(持股约25%)和几家持股比例不高的国有法人股外,其余大量股份散落在数以万计的散户和几个持股量不大的私募基金手中。更重要的是,模型识别出一个关键信号——近三个月,在股价无明显异动的情况下,有一个来自海外的证券账户在持续、小额度地吸纳流通股,动作极其隐蔽,但其IP轨迹与陈默监控的“辰夕资本”关联IP存在高度重合。

  江辰不仅在推动并购,还在二级市场悄悄吸筹!这是典型的“两条腿走路”,既能降低并购成本,也能在并购成功后迅速巩固控制权。

  “必须打断他的吸筹节奏,至少要让这部分筹码的成本变得高昂。”陆然盯着屏幕上的数据,眼神冰冷。

  然而,直接在二级市场与江辰资金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他需要一把更精巧的钥匙,去打开僵局。

  钱思明再次带来了关键信息。他通过特殊渠道,找到了一位刚刚从美国归来、专精知识产权与跨国并购法律的华人律师——沈雨晴。此人曾在纽约顶级律所工作多年,对PCT专利流程和国际商业间谍手段极为熟悉,性格犀利,背景干净。

  陆然立刻安排了会面,地点约在浦东一家隐私性极佳的咖啡馆。

  沈雨晴准时到达,她约莫三十出头,一身剪裁利落的黑色西装套裙,妆容精致,眼神锐利而冷静,带着一种华尔街精英特有的干练气质。

  “陆总,钱先生已经大致介绍了情况。”沈雨晴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题,她的声音清晰而富有穿透力,“您怀疑‘辰夕资本’试图通过非公允的关联交易,攫取‘华科高新材料’子公司的重要专利资产?”

  “不是怀疑,是基本确定。”陆然将整理好的资料推到她面前,包括“科锐研究所”的隐藏情况、核心专利的PCT状态,以及“辰夕资本”异常的网络行为和吸筹证据链。“我想知道,在法律层面,我们有没有可能阻止,或者至少延缓这个过程?”

  沈雨晴快速翻阅着资料,眉头微蹙,随即又舒展开,嘴角甚至勾起一丝挑战性的微笑:“很有意思的案子。PCT国际阶段进入国家阶段,是有时间窗口和严格程序的。如果‘华科’或者其子公司,在申报过程中存在重大信息遗漏或虚假陈述,尤其是在涉及技术来源、合作开发方背景等关键信息上,竞争对手完全可以依据相关国际条约和国内法规,向目标国(如美国、欧洲)的专利局提出第三方异议。”

  她抬起头,目光灼灼:“这种异议程序一旦启动,会极大拖延专利授权时间,甚至可能导致申请被驳回。而专利的悬而未决,会直接影响到依托该专利进行的并购估值和后续资本运作。对于志在必得的收购方来说,这是致命的。”

  陆然眼中精光爆射!

  就是它!这就是他需要的那个支点!不需要正面抗衡,只需要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巧妙地利用法律程序,就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启动异议程序?”陆然追问。

  “核心是证据。”沈雨晴语气肯定,“需要能够证明其专利申请存在瑕疵的实质性证据。比如,能证明该技术并非其独立研发,而是源自其他机构或个人的早期公开技术;或者,其研发过程中存在违反保密协议、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的行为。哪怕只是初步的、有待核实的线索,也足够我们提起异议,先把水搅浑。”

  技术来源?商业秘密?

  陆然的大脑飞速运转。“科锐研究所”规模不大,其技术突破是自力更生,还是另有渊源?这背后,是否藏着“基金会”更早布局的影子?

  “沈律师,如果我委托您全权负责此事,搜集证据,并在适当时机启动异议程序,您需要多少时间和资源?”陆然果断问道。

  沈雨晴沉吟片刻,报出了一个不菲的数字和一個大致的时间范围。“我需要组建一个小团队,进行跨国调查和文件准备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费用不会低。”

  “钱不是问题。”陆然没有丝毫犹豫,“我会先支付首期款。只有一个要求:绝对保密,并且,动作要快!”

  与沈雨晴达成委托后,陆然并未坐等结果。法律程序是慢功夫,他需要在资本市场上,给江辰施加更直接的压力。

  他决定“敲山震虎”。

  通过钱思明的关系,陆然联系上了一位在沪上财经媒体圈以深度调查闻名的记者,匿名提供了一份关于“部分跨境资本借道并购,攫取国内战略性核心技术”的模糊线索,其中隐晦地提到了“新材料领域”和“PCT专利”,但未点明任何具体公司。

  同时,他让赵文远以“然山资本”研究部的名义,撰写了一份内容扎实、逻辑严谨的研究报告,题为《“四万亿”背景下,警惕高端制造领域知识产权流失风险》。报告并未针对“华科高新材料”,而是从宏观层面分析了当前并购热潮中可能存在的专利估值低估、核心技术外流等隐患,并提出了相应的监管建议。

  这份报告,通过东海投资“明日之星”计划的内部渠道,悄然递送到了相关监管部门和部分有影响力的行业专家手中。

  陆然的双重敲打,很快产生了效果。

  先是那篇匿名的媒体报道引发了小范围的讨论和猜测,虽然很快被更热闹的新闻覆盖,但足以在特定圈层内引起警觉。

  紧接着,那份研究报告似乎触动了一些敏感的神经。陈默监控到,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和“战略性技术”的讨论热度在几个部委下属的研究机构官网和内部论坛上悄然升温。

  几乎在同一时间,陈默捕捉到了“辰夕资本”关联IP的异常动向——他们暂停了对“华科高新材料”二级市场的持续吸筹,转而开始大规模检索和下载国内外关于知识产权审查和跨境技术转移监管政策的文件。

  “他们察觉到了。”陈默向陆然汇报,语气带着兴奋。

  陆然点了点头。江辰不是蠢人,他必然感受到了来自暗处的压力。暂停吸筹,意味着他变得更加谨慎,并购计划可能因此被迫调整节奏,这正中了陆然的下怀。

  “沈律师那边有消息吗?”陆然更关心这个。

  “沈律师团队已经出发,分头前往‘科锐研究所’注册地以及专利相关的几个关键城市进行调查了。”陈默回答。

  就在陆然以为赵天宇已经消停时,对方却用另一种方式,刷足了存在感。

  这天,赵文远从江北打来紧急电话,语气焦急:“老板,出事了!我们之前谈好的那个办公场地,房东突然变卦,宁可赔偿违约金也要收回!还有,我们在江北申请的一项针对本地科技企业的税收优惠,也被莫名其妙地卡住了!”

  陆然眼神一冷。这手法,与当初在省城如出一辙。赵天宇的手,果然还伸在江北。

  “是赵天宇?”陆然问。

  “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八九不离十。”赵文远语气沉重,“他在省城和周边的影响力,还是不能小觑。老板,我们在沪上是不是……”

  “不用管他。”陆然打断他,语气没有丝毫波动,“办公场地另找,税收优惠能争取就争取,争取不到也无所谓。江北是我们的根,但不能被这点小事束缚住手脚。你稳住大局就行。”

  挂断电话,陆然嘴角泛起一丝冷笑。赵天宇也就这点能耐了,只能在江北那种地方利用家族影响力使点绊子。这种上不了台面的手段,恰恰暴露了他的无能和焦虑。

  然而,赵天宇的“礼物”并未结束。

  几天后,陆然接到了一个来自东海投资吴建国助理的电话,语气委婉地表示,由于“某些突发情况”,“明日之星”计划的最终评审可能需要“暂缓”一段时间,让陆然“耐心等待”。

  虽然没有明说,但陆然瞬间就明白了——赵天宇肯定通过某种方式,向东海投资施加了影响,或者散布了关于“然山资本”的负面消息。

  吴建国这只老狐狸,显然不想在情况不明时,为了陆然这个“潜力股”去轻易得罪赵天宇背后的地头蛇势力。

  暂时的挫折,并未让陆然气馁。他反而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在沪上这个名利场,实力和背景是何等重要。没有足够的根基,即便有东海投资这样的平台青睐,也随时可能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人作祟而前功尽弃。

  他必须更快地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不容忽视的资本力量!

  接连的麻烦并未扰乱陆然的阵脚。他一边让赵文远在江北妥善处理手尾,一边更加专注地推进沪上的布局。

  沈雨晴的调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她的团队在“科锐研究所”注册地发现,该所最初的核心研发团队,竟是从当地一家濒临破产的国有材料研究院“分流”出来的。而当时那家研究院的一项重要前瞻性预研课题,与“科锐”后来申请的核心专利技术方向,存在着高度重合!

  更重要的是,沈雨晴找到了一位已经从研究院退休多年的老工程师,他含糊地透露,当年那项预研课题的部分关键数据和样品,“好像”在课题中止后不知所踪,具体情况“记不清了”。

  这已经足够了!这构成了“技术来源可能存在争议”的合理怀疑和初步线索!

  “陆总,我们可以动手了。”沈雨晴在越洋电话里,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兴奋,“证据链虽然还不完整,但足以支撑我们向美国专利商标局和欧洲专利局提起正式的第三方异议,要求他们对‘科锐研究所’的专利申请进行最严格的审查!”

  “立刻启动!”陆然没有任何犹豫。

  他知道,这枚深水炸弹投下,将彻底打破“华科高新材料”并购案的平静水面。江辰和“基金会”的计划,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法律挑战和舆论压力。

  挂断电话,陆然走到窗边。沪上的夜空被霓虹灯染成暗红色,看不到星光。

  但陆然的眼中,却闪烁着比星辰更亮的光芒。

  赵天宇的搅局,东海投资的暂缓,都不过是前进路上的些许尘埃。

  真正的战斗,此刻才刚刚打响。而他,已经成功地将一把致命的匕首,抵在了对手的咽喉之下。

  接下来,就是等待江辰和他背后的“基金会”,如何接招了。

  猎人与猎物的角色,正在悄无声息地发生逆转。

上一章 专利疑云 重生之财阀纪元最新章节 下一章 惊雷炸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