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春日,北京的录音棚里弥漫着咖啡的香气,王俊凯坐在调音台前,眉头微蹙地盯着屏幕上的声波图谱。他的新专辑《拾光碎片》已进入最后制作阶段,主打歌《追光者》却成了团队与他之间的“博弈焦点”——这首歌是他亲自参与词曲创作的作品,曲风偏抒情叙事,与当下流行的电子舞曲风格截然不同,团队担心市场接受度,多次建议他修改。
“凯哥,我们再听一遍修改版吧,加入电子鼓点后,节奏更抓耳,短视频平台传播度肯定更高。”音乐制作人把修改后的版本调出来,屏幕上的声波瞬间变得密集跳跃。王俊凯闭上眼听了几秒,却轻轻摇了摇头:“这个版本太‘吵’了,掩盖了歌词里想表达的‘追梦路上的孤独与坚持’。”
他按下暂停键,调出原版音频,清澈的钢琴前奏缓缓流淌:“你听,原版的钢琴声更像‘心里的声音’,能让听众静下心来感受歌词。我不想为了迎合市场,丢掉这首歌的初心。”
团队成员面面相觑,商务负责人忍不住开口:“可是凯哥,现在的年轻听众就喜欢有节奏感的歌,抒情歌很难上热搜,专辑销量也会受影响。”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变得紧绷,从早上到下午,双方已经争论了三个小时,始终没能达成共识。
王俊凯站起身,走到录音棚的窗边,看着楼下往来的人群。他想起写《追光者》时的场景——那天他刚从贵州公益回来,飞机上看着窗外的云层,想起山区孩子们眼里的光,想起林屿在地下通道弹吉他的倔强,笔尖自然而然地流出“就算黑夜再长,也有星光照亮方向”的歌词。这首歌不仅是他的音乐表达,更是对“坚持”的致敬,他不想轻易妥协。
“再试一次吧。”王俊凯转过身,语气坚定却温和,“我们不修改曲风,但可以在编曲里加入一点点弦乐,让情感更饱满。如果最后市场反响不好,责任我来担。”看着他眼里的认真,团队成员最终点了点头——他们知道,王俊凯一旦认定的事,就绝不会轻易放弃,就像当初他坚持接下陈导的客串角色一样。
解决了专辑的争议,王俊凯立刻投入到《夏夜晚风》的角色准备中。他特意在郊区租了一间不足十平米的小出租屋,和剧本里林屿住的地方很像——房间里只有一张单人床、一张书桌和一把旧吉他,墙上贴着泛黄的音乐海报,窗外能看到铁轨,每天都有火车轰隆隆驶过。
他按照林屿的生活轨迹安排自己的作息:早上六点起床,去附近的奶茶店做兼职,学习点单、做奶茶,偶尔还会遇到挑剔的顾客,体验“被刁难”的滋味;下午回到出租屋,对着镜子练习吉他弹唱,故意把琴弦调松,模仿“没钱换琴”的窘迫;晚上则坐在书桌前,写“林屿的日记”,记录下“今天奶茶店营业额不好,老板少给了五十块工资”“地下通道弹吉他赚了二十块,够买两包泡面”这类细碎的生活细节,让自己更贴近角色。
有天晚上,王俊凯在地下通道弹吉他,一个背着书包的学生走过来,放下十块钱说:“哥哥,你弹得真好,能再唱一遍《追光者》吗?”他愣了一下,随即笑着点头,指尖拨动琴弦,轻声唱起那首充满初心的歌。学生坐在他旁边,跟着轻轻哼唱,月光透过通道的窗户洒下来,落在两人身上,像一层温柔的纱。
那一刻,王俊凯突然觉得,自己和林屿的距离越来越近——他们都在为了心里的“光”努力,哪怕前路坎坷,也从未停下脚步。
回到出租屋,王俊凯在“林屿的日记”里写下:“今天在地下通道遇到一个喜欢音乐的学生,他说我的歌很好听。原来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真的能被人看见。”写完,他打开手机,看到陈导发来的消息:“《夏夜晚风》女主已经定了,叫安欣,是个很有灵气的年轻演员,你们可以先聊聊角色。”
王俊凯心里一动,这个名字有点熟悉,他想起之前看《叛逆航线》时,那个演“陈瑶”的女孩,演技确实很有张力。他回复陈导:“好啊,期待和她合作。”
窗外的火车又轰隆隆驶过,王俊凯看着手机屏幕上的“安欣”两个字,突然对即将到来的拍摄多了几分期待。他不知道,这个叫安欣的女孩,不仅会成为他戏里的“苏晓”,更会成为他生命里那个“一起追光”的人。而他为专辑和角色付出的所有坚持,都将在不久的将来,以最美好的方式回馈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