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宗的日子,过得平静而充实。
凌清寒每天寅时就起床,先绕着青云山的练剑场跑五十圈,锻炼体能——玄真说“修仙者虽能借灵力,但若肉身孱弱,也难成大器”。跑完步,她就去后山的药田,跟着药堂的长老认草药、学炮制,从最基础的辨别药性,到晾晒、切片、研磨,每一步都学得格外认真。
辰时到午时,是练剑时间。玄真亲自教她剑法,从最基础的握剑姿势,到“流云剑法”的每一个剑招,都耐心讲解。凌清寒学得很快,玄真教一遍,她就能记住,再练几遍,就能熟练掌握。可她从不满足,总是在别人休息时,一个人留在练剑场,反复琢磨剑招,直到手臂酸得抬不起来才停下。
有一次,她练“流云剑法”的“云卷风舒”时,总觉得剑招不够流畅,灵力运转也有些滞涩。她练了一下午,还是没找到诀窍,急得眼眶都红了。玄真看见后,没有责备她,而是握着她的手,亲自示范:“清寒,练剑不是靠蛮力,要用心去感受剑,感受灵力的流动。你看,这一剑要像云一样轻柔,又要像风一样迅疾,刚柔并济,才能发挥出剑招的威力。”
玄真的手温暖而有力,一股温和的灵力顺着他的手掌传入凌清寒的体内,引导着她的灵力在经脉中流转。清寒忽然明白了,她之前太执着于“快”,反而忽略了剑招的“柔”,导致灵力运转不畅。她按照玄真的指点,重新挥剑,剑光果然变得飘逸起来,灵力也顺畅了许多。
“师父,我懂了!”她兴奋地说,眼睛里闪着光。
玄真笑着点头:“不错,孺子可教。记住,剑是手的延伸,心是剑的魂。只有心剑合一,才能真正掌握剑法的精髓。”
午时到申时,是打坐修炼的时间。青云宗的修仙功法叫《青云心法》,能吸收天地间的灵气,转化为自身的灵力,储存在丹田中。凌清寒的纯阴灵根对灵气的吸收速度比常人快得多,可她从不偷懒,每天都会按时打坐,即使遇到瓶颈,也从不放弃。
有一年夏天,青云山遭遇百年不遇的干旱,药田缺水,不少草药都快枯死了。药堂的长老们急得团团转,凌清寒看在眼里,主动提出要去后山的山泉引水。后山的山泉在悬崖峭壁上,路难走,而且山泉周围有不少猛兽。可凌清寒没有退缩,她带着工具,每天天不亮就去后山,攀岩走壁,把山泉的水引到药田。
有一次,她在引水时遇到了一头野猪,那野猪体型庞大,獠牙外露,朝着她冲过来。凌清寒当时只有十三岁,修为还不高,可她没有慌,想起师父教的“流云剑法”,握紧了手里的短剑,侧身避开野猪的冲撞,同时一剑刺向野猪的眼睛。野猪吃痛,惨叫一声,转身跑了。
那天晚上,她回到房间,才发现手臂被树枝刮破了,流了不少血。可她看着药田里重新焕发生机的草药,心里却很满足——她终于能为宗门做些事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凌清寒从一个瘦弱的小姑娘,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她的修为也稳步提升,十五岁时突破到炼气期大圆满,十八岁时突破到筑基期,二十岁时,竟直接突破到金丹期,成为青云宗数百年来最年轻的金丹修士。
这一年,玄真召集了宗门的长老和弟子,在广场上宣布:“凌清寒天赋卓绝,修行刻苦,今日本掌门决定,立她为青云宗大师姐,统领所有内门弟子,协助我处理宗门事务。”
广场上的弟子们都惊呆了——以往的大师姐都是修为达到元婴期的修士,而凌清寒才二十岁,就已是金丹期,还被立为大师姐,这在青云宗的历史上从未有过。
可没人反对。这些年,凌清寒不仅修为精进,还经常帮助师弟师妹们——有人练剑遇到瓶颈,她会耐心指点;有人炼丹失败,她会帮忙分析原因;有人下山历练遇到危险,她会第一时间赶去救援。她沉稳可靠,又温柔护短,早已赢得了所有弟子的尊敬。
凌清寒站在广场中央,穿着青云宗大师姐的月白色长袍,袍角绣着银色的流云纹,腰间系着玄真赐的暖玉,手里握着师父刚给她的长剑——剑名“寒霄”,剑身莹润,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寒光。
她朝着玄真和长老们躬身行礼,又朝着弟子们拱手:“多谢师父和长老们信任,多谢各位师弟师妹支持。清寒定不辱使命,守护青云宗,带领大家共同精进。”
声音清越,传遍了整个广场,也传遍了青云山的云雾间。
这一年,凌清寒二十岁,却已担起了大师姐的重任。她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她的剑,要护的不仅是自己,还有整个青云宗;她的道,要走的不仅是个人的修行路,还有守护宗门的责任路。